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480 --- 中國3C產業麵臨金融危機全麵侵襲

(2008-11-05 20:42:57) 下一個

出處:金羊網 | 2008-11-6 9:17:28 |
  俗話說,有“危”必有“機”,中國3C產業是否能夠在大火燒到身邊之前做好應對的措施呢?
  中國3C產業上一次經曆“冬天”是在2000年左右,由互聯網泡沫引起的“冬天”席卷美國納斯達克和中國互聯網,但這一次中國3C產業經曆的“冬天”與上一次卻不太一樣。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從金融業爆發出來,繼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正一步一步對中國的3C產業產生影響。

  兩次“冬天”,有人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前麵一次是自己家門口發生了小火災,危機是即時的,但破壞力還不算太大;這一次是離家挺遠的地方發生了大火,盡管沒有即時危險,破壞力卻驚人。俗話說,有“危”必有“機”,中國3C產業是否能夠在大火燒到身邊之前做好應對的措施呢?

  1 家電行業出口轉內銷企業忙練內功
  危機出口受限倒閉企業一大批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巡視員宋和平指出,金融危機影響擴大,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經濟的負麵影響逐漸顯現。廣交會曆來被看做是我國出口貿易的晴雨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的廣交會家電行業訂單明顯縮水。康佳集團國際營銷事業部副總裁何小華表示:“現在最大的壓力已經轉為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深入。”他說,此前參展商可能靠提價來稍微消化壓力,但現在的問題是采購商根本沒有錢訂貨。“我們現在接訂單時不但要評估采購商的資金鏈問題,連其所在國家的經濟風險都要考慮進去。”

  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表示,金融危機之下歐美地區的出口生意勢必會受到衝擊,但其他地區的影響比較小。而為了應以海外市場的變化,格力已經減少了貼牌產品的生產,加大自主品牌出口的力度。

  大型家電企業尚且如此,更多的中小企業則麵臨著生死存亡的壓力。“如果明年的經濟形勢沒有好轉且繼續惡化的話,深圳的家電企業有可能會倒掉一半。”一位業內人士這樣預測。時下,深圳家電企業已經感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寒冬”,不少企業正麵臨著外銷接不到訂單、內銷打不開局麵的窘境。另據介紹,現在深圳一些接不到訂單的中小型企業要麽大幅減產,要麽幹脆關門,幾十個人的小廠關門不會有人關注,但可能會隔三差五上演。

  “明年還可能更糟。”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稱,這輪金融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而實際上危機從2006年就已經開始了,現在才擴散開來。他估計穀底應該在明年上半年出現,到2010年才有可能逐步回暖。在這場經濟危機下,可以預見家電業將進行一次洗牌,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企業將自然消失。

  機遇家電下鄉開發新市場
  危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機會,麵對不利形勢,企業開始探索新的出路。一些以做外銷為主的企業也紛紛開始嚐試開拓國內市場。還有一些企業向內地遷徙,以降低生產成本。家電出口企業較為集中的廣東省也出台了政策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對內銷納稅大戶以及創立了內銷品牌的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進行資金獎勵;組織和引導企業參加國內展覽會、展銷會。

  此外,家電下鄉政策的推出,不僅僅意味著國家對家電行業扶持的政策導向,更是行業龍頭公司的一次絕佳發展機遇。上月底,財政部、商務部正式下發《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新一輪家電下鄉將從3個試點省份擴大到14個。去年年底開始試點進行的家電下鄉政策,使我國一些家電企業的銷售明顯超過預期。隨著我國深化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擴大以農村為主的內需市場,成為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出口受到一定損失的國內家電企業的正確選擇。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能夠順利實施,家電下鄉產品的銷售收入有望達到300億元以上。在家電產品出口今年出現停滯的情況下,通過幾十億元的財政補貼就可以帶動幾百億元的內需,這將是國內家電企業,特別是以往以出口為主的家電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

  另一方麵,國內企業要借助這次機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這方麵,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鑒。上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外來能源輸入、高能耗的日本經濟。痛定思痛,日本大力推廣節能技術,調整產業機構,迅速實現了國民經濟的省能源化。等到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日本經濟幾乎未受影響,反倒以此為契機,“日本製造”開始行銷全世界。

  2 IT業中國成避風港受惠產業升級
  危機縮減成本投資計劃受影響
  金融危機之下,IT產業受到的負麵影響似乎也很直接:惠普裁員2.46萬人,戴爾裁員8900人;但事實上PC巨頭的裁員背後還有自己更深層次的原因:惠普為了整合剛完成並購的EDS而裁減重複的勞動力;戴爾的裁員計劃早在金融危機發生前就完成了,手中握著100億美元正尋找收購項目。更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後,跨國IT巨頭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惠普在重慶投資興建占地20000平方米的電腦生產基地,英特爾(博客)CEO歐德寧訪華也帶來了1.7億美元的新投資計劃。金融危機之下,中國市場似乎成了跨國IT巨頭的“避風港”。

  另一家剛成立的半導體公司恒憶也表示其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投資並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家今年4月由意法半導體和英特爾合資組建的存儲器公司目前不僅正經曆著施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其身處的半導體行業也正經曆著全行業性的產能過剩危機。但該公司副總裁兼GlenHawk 卻向記者表示,恒憶的財務穩健,公司與海力士在中國大連的合資公司正如期建設,15億美元的投資總額較早前已經全部到位。恒憶還透露,該公司明年初極有可能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機遇企業急需IT技術做產業升級
  事實上,當金融危機對金融、零售等行業帶來負麵影響的同時,IT業卻是受益者。IBM全球中小企業事業群大中華區總經理黃建新透露,看準了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之下迫切地需要通過IT手段提升競爭力的契機,IBM選擇了深圳和上海作為中小企業廣告以及市場核心地區,向40萬目標客戶大投廣告,“公交站牌、戶外廣告等IBM以前很少使用的廣告投放方式這次都用上了”。IBM表示,明年將在華加大對中小企業市場的投資,其中包括地域的擴張,在區域市場內建立IBM的生態鏈;更加側重行業解決方案,為每一個行業製訂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還有建立web2.0的網絡平台,讓客戶、合作夥伴與行業協會通過網絡溝通分享。其中金融業、製造業、零售業、物流業、電力、媒體和醫療衛生等多個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行業都是IBM明年的重點挖掘對象。

  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楊敘認為,中國IT產業將從傳統產業升級與增值、農村經濟發展中收獲機遇。一方麵,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到一個轉型和提升的關鍵階段,產業體係也麵臨著增值和升級的新任務,也就是要提升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知識產權附加值。而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將發揮重要的驅動作用。另一方麵,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以信息技術提升農村經濟的活力、進而提高農業和農民收入的途徑。

  3 互聯網受困於風投冰火兩重天
  危機風投刹車資金來源切斷
  金融危機之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可謂“冰火兩重天”:風險投資受金融危機正麵衝擊,投資力度大副降低,靠拿風險投資的錢發展的企業頓時失去了資金來源,為了生存必須大幅裁員;能自力更生的企業卻受益互聯網良好的整體發展形勢,在大規模地擴張。優酷網CEO古永鏘(博客)表示:“在一個資本充裕的春天,一個項目有六七分(10分滿分)就可能拿到風險投資的融資,但是在資本的冬天,盡管也可以拿到錢,但必須9分、10分才可能拿到錢。資本冬天時融資門檻會更高,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繼續融資的互聯網企業隻有縮減規模、減低成本,其中一個例子是視頻網站6間房。該公司奧運前曾花費大量資金從央視手上購入奧運的視頻版權,但在資本冬天來臨時,整個團隊卻從原來200人裁減到了僅剩60人。

  機遇洗牌效應家居大者恒大
  古永鏘認為:“盡管很多互聯網企業融不到錢,但同時這個領域的優勢資源會更集中;比如說當年的三大門戶,阿裏巴巴等。為什麽搜索百度幾乎占70%的市場份額,因為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資本市場關閉了,如果沒有的話我相信現在百度的競爭者遠遠超過現在的。領域集中就意味著競爭環境更幹淨、更單純了。”換句話說,金融危機給中國互聯網帶來的是洗牌效應。

  與國內眾多靠風險投資的錢過活、尚未盈利的互聯網企業不一樣,騰訊、百度等大企業卻在這時候大肆擴張。騰訊近期就宣布了龐大的校園招聘計劃,將從全國17個城市40餘所高校招聘700名新員工,工作崗位涵蓋軟件工程、產品策劃、網頁及UI美術設計、專利管理等。騰訊聯席首席技術官熊明華更稱,對於優秀人才會不惜代價爭取,“我們求賢若渴,Offer沒有上限”,據去年的一個數據顯示,剛畢業的優秀博士生在騰訊入職年薪可達35萬元。百度今年的校園招聘目標則是為11個核心技術部門招聘600多名優秀畢業生,該公司稱這是百度校園招聘曆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同時進行校園招聘的互聯網企業還有中國雅虎、藍港在線等企業。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此前曾向記者表示,由於互聯網對網民而言是一種極其價格低廉的娛樂方式,因此包括網遊、在線廣告等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並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多大影響。但也並非互聯網企業都能無視“冬天”: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早前就曾經號召公司上下做好迎接“冬天”的準備,特別要幫助出口企業“過冬”,這是因為金融危機直接打擊了中國的出口商。因此,阿裏巴巴近期也啟動了“援冬”計劃,投入3000萬美元幫助國內中小企業走出國門、打響海外品牌和拓展海外市場。事實上,在更多中國製造企業因為出口轉內銷而需要加強品牌營銷的時候,阿裏巴巴旗下的互聯網廣告平台阿裏媽媽也已經準備好了分吃這一部分市場。

  4 運營商大客戶縮減開支3G發展放緩
  “消費者始終要打電話和上網,經濟形勢好不好都不會改變,危機出現後,信息交流的需要增加,甚至會導致消費者加大對通信服務的需求。”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認為,短期內,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不會對中國的運營商產生不利影響。不過,長時間下來,運營商也將不可避免地被金融危機的負麵效應拖累。

  金融危機發生後,許多企業以縮減公司開支、大幅裁員和減少投資等方式應對危機,而這些措施都正在慢慢對電信運營商產生影響,負麵效應也隨之而來。“從企業客戶角度來看,金融風暴來了,一些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會通過降低公務性通信費用來控製成本,會影響運營商的盈利;從個人客戶方麵來看,企業大麵積裁員必然導致部分消費者縮減在通信上的開支,中國有6億移動通信用戶,一個人每個月少打幾塊錢電話,都會對運營商的收入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位業內人士說。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機可能影響我國3G移動網絡的發展。如果經濟持續疲軟,百姓手中沒有閑錢,3G新業務的推廣難度加大,同時也限製新業務的研發。

  事實上,金融危機除了會影響運營商的經營外,還會威脅運營商的未來發展。目前,我國的三家電信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政府對於電信基礎設施以及電信網絡的投資是電信業發展的保證,然而,金融危機後銀行貸款收緊,國家投資和運營商自身投資都會受到限製,無疑會給運營商的未來發展設置障礙。

  在今年5月進行電信重組之後,目前國內電信運營商已基本完成63,電信服務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不過因為遭遇經濟海嘯,各家運營商第三季度的業績增長也都有所放緩。中移動今年上半年日賺3億元,但其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期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加26%277.4億元,當季收入則隻增14%1049.4億元,且今年前9個月平均用戶收入為83元,低於上半年的84元。而中國電信第三季度營收為449.45億元,同比增長0.7%。利潤56.24億元,同比增長1.3%。中國聯通日前公布其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稱,前三季度內總收入為524.78億元,同比增長3%,但淨利潤增長明顯,淨利潤為69.88億元,同比增長35%

  5 通信業財報數據全線下滑
  經濟危機來臨對通信行業的衝擊最為明顯,最近最有衝擊力的事件就是:摩托羅拉巨虧。根據上周四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摩托羅拉淨虧損3.97億美元,對比之下上年同期淨利潤為6000萬美元,反差明顯。而摩托羅拉當季銷售額減少15%,隻剩下74.8億美元,可以看出消費市場萎縮得程度在最近2個月內,真的很明顯。此外,摩托羅拉中國手機業務的負責人,摩托羅拉全球副總裁任偉光也於財報發布當日離職。隨後,摩托羅拉宣布要繼續裁員3000人。

  諾基亞在第三季度淨盈利也下降28%14.6億美元,銷售收入總體下降5%,不過至少諾基亞還在盈利。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本周二宣布其營銷和研發部門將裁員約600人,而負責諾基亞網絡設備業務的掌門人——諾基亞西門子大中國區董事長何慶源也於近日宣布辭職。這是繼任偉光之後,又一位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離去。

  而三星電子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受全球經濟發展趨緩影響,三星電子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44%,淨利潤為1.22萬億韓元,約合8.7億美元。另外兩個手機巨頭,索愛和LG雖然在逆勢中實現盈利,但整體表現也比較疲弱。其中,LG在中國通信行業的困難尤其明顯:這個在全球排名不是第三就是第四的手機廠商,在中國居然連前十名都進不去,市場占有率不到1%

  設備商的日子的確很不好過。上月底,在北京舉辦的2008年國際通信展就是測量寒冬的“溫度計”。這個舉辦了16屆的重要通信展會上,不但全球排名前五位的跨國手機公司中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雙雙缺席,就連英特爾、德州儀器、北電、思科等設備巨頭也難覓蹤影。

  根據阿爾卡特朗訊披露的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6%CEO韋華恩表示,2008年的全球電信設備及相關服務市場的發展將持續不景氣。他坦陳,除了CDMA業務下滑外,公司在發達國家市場的一些客戶也在不斷削減支出,尤其是在固定接入和光通信業務領域。

  因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國內最大的設備商華為的業績沒有明確數據佐證,不過最近有傳言稱,在中國3G建設的第二期招標中,華為因為報價偏高,落後於中興、大唐等國內廠商。而根據中興通訊近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中興通訊收入105.98億元,實現淨利潤2.58億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