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著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最終成為總統,這一直被認為是為人父母的典範。
如果你身為父母,或許應對此重新思考一下。
Corbis
奧巴馬兩歲時父母 異,他隻在小時候曾與父親短
暫的相處過幾個星期。在他21歲時,父親就過世了
這些養育出美國總統的家庭並不總是偉大的楷模。事實上,他們都明顯表露出具有嚴重缺陷的趨勢。根據對曆史學家和家族史學者的采訪和總統傳紀的研究,過去的一些總統在兒童時代都經曆了異常程度的父親角色缺失,因此得到了母親過多的照顧,有時甚至達到了反常的程度,她們可以被視為是最早一批“直升機父母”,即過分保護和關愛子女的父母。
道格·韋德(Doug Wead)著有兩本有關總統家庭的書籍。他說,會毀掉大多數孩子的兒提時代事件看來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激發了未來領導人身上偉大的一麵。對於今年競選總統的兩位候選人迥然不同的家庭背景,韋德甚至認為麥凱恩和奧巴馬在不同程度和截然不同的方式上都符合他所說的模式,即都是“媽媽的乖男孩,而父親角色的不足被這些孩子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當然,從遙遠的曆史脈絡中分析家庭的模式可能會有失簡單。許多總統的家庭,包括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哈裏·杜魯門(Harry Truman)和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的父母,都是相對正麵的範例。但在這樣一個父母完美主義的時代,研究不同尋常的人物能夠讓父母們看到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超越我們的弱點和失敗。韋德說,除了任何特殊的事情之外,過去那些總統成功的關鍵在於更難以界定的內在動力。
新澤西州作家、精神病學家和家庭療法專家莫妮卡·麥戈德裏克(Monica McGoldrick)說,在問題家庭,不想默默無聞的孩子就必須變得更為卓越,才能生存。當你沒有兩個能夠非常支持你的好父母時,你就要尋找和發現堅毅和卓越的源泉,這樣你就變得卓爾不群了。
一些總統就出自著名的問題家庭。普利策獎獲得者、曆史學家朵麗絲·柯恩斯·古德文(Doris Kearns Goodwin)在所寫的有關林肯總統的《競爭者的團隊》(Team of Rivals)一書中講到,在林肯母親去世後不久,林肯的父親托馬斯·林肯(Thomas Lincoln)為了尋找新歡,拋棄了9歲的小林肯和他12歲的姐姐幾個月之久。林肯的繼母──薩拉·布什·約翰斯頓(Sarah Bush Johnston)後來寫道,當托馬斯最終跟她一起返回家中時,發現兩個孩子蓬頭垢麵,衣裳襤褸,如同野人一般。
古德文說,林肯的父親經常不讓他上學、讓他同其它農民一起幹活償債,或是嘲笑他懶惰,因為他總是把時間花在了讀書上。她和其他曆史學家都交口稱讚亞伯拉罕的母親南希·漢克斯·林肯(Nancy Hanks Lincoln)和繼母給林肯帶來了關懷和愛心,最終促使他成為了領袖。林肯在談到他的母親時說,我現在的成就或是以後所希望的成就都應歸功於她。
還有另一個著名的問題家庭。根據大衛·麥蘭尼斯(David Maraniss)的傳記,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他的繼父沉迷於酒色,經常毆打他的母親弗吉尼亞(Virginia)。盡管在弗吉尼亞溫和慈愛的照顧下,克林頓成為了家中受人羨慕的中心,但他後來也說過,他常常會想念他的生父。
韋德說,很多領袖人物都把有問題的上一輩轉化為了成長動力。奧巴馬的父親是個失敗的肯尼亞政客,在奧巴馬兩歲的時候就和妻子分居了,奧巴馬童年時隻見過他幾周時間,他在奧巴馬2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不過,正如奧巴馬在《來自父親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一書中所寫的,他小時候從親戚那裏聽到的卻是父親“品德高尚”的偉大故事。他著重強調了父親的優點──一個聰明、有天分、有遠大夢想和抱負的演說家,並將其視為希望的化身。奧巴馬寫道,即使在他不在我身邊,他強大的形像也使我的成長有了堅強的堡壘,我要麽無愧於他,不然就會令他失望。
曆史學家說,更明顯的一個情況是,很多總統都有一位強勢而古怪的母親。韋德說,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就任總統後,他在白宮和俄亥俄州的母親家之間設了一條電話專線,以便每天都可以說說話。曆史學家桃樂絲·費伯(Doris Faber) 1968年在一本有關總統母親的書中寫道,年幼的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曾經因患腥紅熱而被寄宿學校隔離,他的母親薩拉·羅斯福(Sara Delano Roosevelt)找了一個梯子,每天爬到他的窗邊探望他。
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的傳記作者古德文說,當約翰遜的父親不在家的時候,他母親會讓他睡在她的房間裏,她把他放在了自己生活的中心。這樣的母子關係幫助培養了約翰遜勇於進取的雄心壯誌。包括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和林登·約翰遜在內的一些總統實際上就曾自稱是“媽媽的寶貝兒子”。麥凱恩在《父輩們的信念》(Faith of My Fathers)中也自稱是“我媽媽的寶貝兒子”。
韋德說,即使是有著顯赫將門背景的麥凱恩家庭也遵循這個模式:父親長期不在家,強勢的母親既當媽又當爸。麥凱恩的父親是位令人尊敬的四星海軍上將,曾在越戰中擔任太平洋部隊的指揮官。不過在麥凱恩小時候,父親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麥凱恩為父親感到驕傲,家人曾教導他要把父親的長期不在家視為“一種榮耀,而非一種缺失”。
不過,麥凱恩也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父親的缺點。他寫道,他是在“一個缺少關愛和保護的家庭”中長大的。他將父親描述成是“一位遙不可及又難以琢磨的一家之長”;談到父親與酗酒的鬥爭時,麥凱恩寫道,“當他喝醉的時候,我就不認得他了”。接著他寫到了母親,“她總是心胸博大,給於她的孩子們世上最多的關愛和照顧。(兩位候選人都通過發言人拒絕就本文接受采訪。)
韋德說,2005年他寫了《如何培養一位總統》(The Raising of a President)一書,希望找到培養未來領袖人物的“一些小要素”。不過他說,他發現總統們的父母和任何家長一樣神經質、占有欲強、表現差勁;作為一位家長,他覺得這一發現“是一個大解脫”。關鍵是這些總統如何能夠超越這些經曆,或是以此作為激勵發奮圖強。
家長要付出些什麽呢?韋德說,愛是關鍵。即使是在缺乏管教的家庭裏,未來的總統們通常也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約束,比如軍隊或是學校裏。不過韋德說,有了足夠的父母之愛這種關鍵成分,孩子就能意識到,“我不必拘束於自己的過去”。
Sue Shellenbarger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246302944615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