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要審慎應對當前經濟新態勢
來源:上海證券報
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8-10/23/content_65707214.htm
——2008年三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課題組
本報告執筆:閆坤 張鵬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今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明顯回落,物價水平雖出現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運行;投資與消費增長保持穩定,結構持續改善;進口增速加快,出口增速回落,貿易順差下降,貿易利益減少;人民幣匯率的市場調節機製初步形成,貨幣供應量趨於穩定;工業企業增速減緩,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企業利潤大幅度下降;財政收入將會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低速增長。
針對這種情況,現階段經濟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運行的核心方案是:構建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穩健財政政策搭配的總體框架,貨幣政策通過對流動性和投資需求實施調控以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和市場的自我調整能力;財政政策著力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決,對外參與全球聯合行動,實現政策協同,對內科學分析和控製矛盾,推行審慎微調。但是,也必須做好應對危機失控的準備,在財政收入增速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我們要及時研究發行國債擴大內需等相關政策預案。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深化,肇始於美國房地產領域的金融風險已經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歐、日等發達國家與主要新興工業化國家無一幸免,悉數卷入其中,全球金融市場處於牙買加體係建立以來最嚴峻的時刻。作為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和世界第三貿易大國,中國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這一全球性危機的影響,在自身經濟增速回落和通貨膨脹壓力等問題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情況下,又將調動自身的經濟和政策資源來迎接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在高端資本市場上與大國共舞,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進入到全球互動協同與審慎微調的新時期。
一、宏觀經濟:增長明顯回落,貿易順差下降
(一)經濟增速下降,物價上漲減緩。今年第三季度GDP的規模為71011.7億元,同比增長9%,比上半年的平均增速10.4%下降了1.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GDP達到201631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GDP連續第五個季度下降,我國經濟增速進入下降通道的態勢明顯。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增速仍處於正常區間,經濟增長保持了相對穩定(見圖1)。物價總水平仍然處於高位,但CPI的增速已經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自2月份的8.7%降至9月的4.6%,但考慮到奧運會期間能源價格和重要民生商品物價的臨時管製以及PPI大幅度上升的逆向波動,仍不能明確CPI是否已經形成了拐點。
(二)進口增速加快,出口增速回落,貿易順差下降,貿易利益減少。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實現出口10740.6億美元,同比增長22.3%,較之去年同期27.1%的增速下降了4.8個百分點;同期進口總額達到8930.7億美元,同比增長29%,較之去年同期19.1%的增速增加了9.9個百分點。由於出口增速與進口增速的逆向變動,我國的貿易順差在增速和總量上都出現了下降,今年1-9月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80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55.4億美元下降了2.7%。影響我國貿易變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世界經濟動蕩、人民幣匯率升值和重要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在成本、價格和需求下降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出口環境出現了明顯的惡化。
(三)投資與消費增長保持穩定,結構持續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16246億元,名義同比增長27.0%,比去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在剔除價格因素後,上述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率為16.7%,與第二季度的實際均值持平,固定資產的整體投資狀況保持穩定。在投資結構上,第三產業新增投資達到53397.8億元,增長率為24.8%,高於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是三大產業中接受投資最多的部分,符合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方向;第二產業新增投資為44947.5億元,增幅為30.2%,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投資達到1527.4億元,在去年同期42.9%增長率的高位上繼續提高,增幅高達62.8%,體現了我國對農業生產和“三農”問題的重視,對於保證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人民幣匯率的市場調節機製初步形成,貨幣供應量趨於穩定。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餘額為45.3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為15.6萬億元,增幅為9.4%,回落12.6個百分點;流通中的現金(M0)為31725億元,增幅為9.3%,回落3.7個百分點。其中,M1是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的核心中間目標,從其數值來看,緊縮政策的效果明顯,在M1增速下降的同時,M2的增速保持相對穩定,說明我國近期利率政策有效,抑製了市場上過度的投資需求。
(五)工業企業增速減緩,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企業利潤大幅度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7、8、9月份分別同比增加14.7%、12.8%和11.4%),低於上半年16.3%的平均水平,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1.8%,集體企業增長9.6%,股份製企業增長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2.7%,企業工業增加值普遍下降,說明企業存在生產中的困難和風險,企業的生產運作環境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惡化。
二、財政收入:規模依然龐大,增速迅速回落
今年第三季度既是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召開期間,又是美國及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化時期,國民經濟在運行中受到了上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一階段財政收入的主要特點是,收入規模依然龐大,但增速迅速回落,個別稅種收入波動大,非稅收入明顯下降。
(一)主體稅種的收入。我國的稅收收入結構是以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為主,而這兩類稅收都來自於企業。前者直接來自企業的生產,後者來自企業的經營成果。在第三季度企業投資增速下降、銷售率指標下降、盈利能力受到顯著製約的情況下,主體稅種收入增長乏力。
1.增值稅。增值稅與企業的增加值增長的情況密切相關,在企業增加值和產品銷售率都下降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導致增值稅收入增長困難。隨著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過渡,增值稅的稅基被進一步壓縮,在企業的經營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發的情況下,增值稅的增收能力不容樂觀。今年7月和8月的國內增值稅收入分別為1485.3億元和1512.6億元,分別比6月末的數據減少16.8%和15.7%。
2.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與企業的盈利能力直接相關。與第二季度的情況不同,這一時期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被進一步壓縮,利潤總額繼續呈下降態勢;而推動第二季度企業所得稅快速增長的金融機構的高額利潤,由於受到緊縮貨幣政策、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狀態和美國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迅速減少,第三季度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收入明顯降低。今年8月,企業所得稅的征收額僅為230.8億元,約相當於年初收入水平的11.7%。在工業企業沒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全球金融危機未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水平在近期得到恢複的可能性不大。
(二)其他重要稅種的收入。其他重要稅種是近年來在稅收收入中占有一定比重或者稅額容易發生較大變化的稅種。本報告在此主要討論4類稅收,分別是:個人所得稅、關稅、房產稅和印花稅。
1.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我國稅收體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稅收總額與起征點、稅率和名義收入狀況有著密切聯係。2007年以來,由於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國CPI數額較高,勞動者的名義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額迅速擴大。但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起征點的提高和通脹壓力水平的下降,個人所得稅難以得到有效支撐,其稅額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呈現下降或低水平徘徊的態勢。今年7月和8月,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額隻有280.9億元和257.7億元,隻相當於年初的62.5%和57.3%,如果明年年初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坊間傳言為實,該項稅收收入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
2.關稅。關稅是間接稅,其征收額與進口貿易總額和稅率有著緊密關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過渡期的完成,我國的關稅減讓義務暫告一段落,平均關稅稅率通過自主和協議兩種方式實施調整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影響關稅收入的關鍵因素是進口總額(我國絕大多數出口商品免稅)。從第三季度的實際數據來看,在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國家中,出現進口量增長的隻有以能源、資源出口為主體的俄羅斯,而自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額都出現了下降,因此,關稅收入在近期會處於下降的趨勢中。今年8月的關稅收入為167億元,較上月下降9%左右。
3.房產稅。我國現階段的房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其主要存在於房地產的購買、銷售、租賃等環節,與房地產交易的活躍程度和升值幅度有著重要的聯係。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市場處於一個臨界期,交易數量大幅度下降,交易額也呈現明顯萎縮,房產價格出現了“拐點”,房地產投資的增速下滑,因此,房產稅呈現出明顯的減收態勢。今年8月,房產稅隻有31.9億元,較4月份的最高值下降了2/3。
4.印花稅。印花稅自1988年開始征收時就是一個小稅種,它對於財政收入的影響可以用“輕微”來形容,但隨著2005年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市場交易高度活躍,在此同時,國家提高了印花稅率以調控市場,造成了印花稅收入大幅度增加。2007年印花稅收入高達2005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1017.4%,今年第一季度,印花稅額仍高達597億元。隨著中國股市的由熱轉冷,交易量和交易額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為保證證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財政部開始對印花稅實施多次調整,直到9月19日印花稅恢複至單邊1%。稅率的水平。由於資本市場環境和新政策的共同作用,印花稅收入在第三季度內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並將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低收入的狀態。
(三)土地出讓金收入。土地出讓金收入是近年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地方財政主要的非稅收入來源。土地出讓金與土地價格和土地規模直接相關,在房地產市場高度活躍時期,土地出讓金收入甚至占到某些大城市財政收入的40%,土地出讓金對政府財力的影響巨大。隨著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國次貸危機的加深,全球房地產投資和需求大幅度下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受到了波及,土地交易規模出現明顯下降,絕大多數城市的土地交易價格較之2007年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顯著。由於無法獲得土地出讓金的具體數額,本報告直接采用了非稅收入的金額進行分析,今年8月,土地出讓金較上月減少453.6億元,降幅超過61%,在房地產市場未能得到恢複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金也將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低水平狀態。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第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速隻有10.5%8,較去年同期出現顯著下降(同比下降21.9%)的情況並非一個偶然的短期現象,除非宏觀經濟結構實現了優化調整,國民經濟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信心和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恢複,否則我們必須要適應在財政收入低速增長的情況下,加強公共預算和政府績效管理的新要求。
(注:本報告中的數據均來源於《中國經濟景氣月報》、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和國家稅務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