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國際上兩家非常有名氣的金融公司有著很深的淵源:美國國際集團-AIG和匯豐銀行HSBC。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發源於上海。
匯豐集團於1865年3月3日由蘇格蘭人Thomas Sutherland在香港皇後大道中一號(即匯豐現址)成立,並於同年四月在中國上海灘畔及英國倫敦設立分行,稱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ong 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最初是為在遠東的英國公司提供金融服務。1993年起遷冊倫敦,資產總值僅次於美國花旗銀行的世界第二大銀行,於倫敦、香港、紐約及巴黎四地上市。
另外一家美國國際集團AIG早在1919年由創始人史帶先生( C. V. Starr)在上海創立了集團的前身公司美亞保險公司 (AAU) ,1921年,史帶先生創立了友邦人壽保險公司(Asia Life Insurance Company),這是第一家向中國人民提供壽險產品及服務的外國企業。
所以當AIG消費金融公司(CFG)的CEO理克先生介紹說AIG是在上海創立的,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呢。
這位AIG的高管非常謹慎,甚至有點緊張,我想他們的日子確實不好過,在這麽困難的時候還要來哥大和中國來的企業家介紹他們公司,確實難為他們了。
PPT下麵是有筆記(notes)的,基本上就是照本宣讀,絲毫不敢怠慢和發揮,實際上企業介紹都變成了對目前危機的解釋,我們的提問也是圍繞這次危機來的,他的回答一樣是外交辭令,無所收獲。
有一頁關於對變化的理解是整個發言的重點:
1. Be Comfortable with Change
2. Change Involves Real People
3. Change Starts at the Top, but is Felt at the Bottom
4. Over Communicate
5.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Optimism and Realty
在他的PPT裏我注意到一個詞: Over Communicate(過份的輿論),我覺得這個詞用得好!這幾天在美國的實際感覺和媒體的報道對比起來,有些差異。由於現代傳播工具的高效,使得次貸危機成了街頭巷尾閑談的話題,擦皮鞋的小童應該也在討論次貸危機了。人們對危機可能造成的影響應該是恐慌過分了,到今天為止,真正有問題的公司就是那麽幾個,隻是他們比較大,比較有影響。我們昨天去的美林依然“昂著高貴的頭”,隻是公司的某些部門和業務要進行調整。如果反過來套用摩根的話:當擦皮鞋的小童都知道危機到來的時候,大概離危機的底穀也不遠了。
我並不否認這次危機遠沒有結束,造成的危害還沒有全部顯示出來,對就業、美國國內消費等實體經濟的影響還不是特別明朗化,如果不出意料,會進一步向更差的方向發展。
目前的美國金融危機牽涉到投行、保險公司、按揭貸款公司,但股市、傳統商業銀行依然健康運作,股市雖然由於流動性不足,有些縮水,但和曆史相比並不算厲害。美國人提前消費的習慣也並沒有改變,美國國內消費隻是稍稍下降,而且也不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金融市場的風波基本沒有影響到實體經濟,雖然隨著流動性不足和信心的不足,會逐漸影響到實體經濟,但我認為不會對實體經濟有大的影響。都在講美國會進入一個衰退期,但我們不要忘記:中國和美國相比,不管是製造業水平、內需市場、教育程度和普及度還是創新能力,甚至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是發展速度快,增速高,但我們基礎太弱了。
這次危機會進一步減慢美國本來就不快的發展速度,但不應該會對美國經濟有致命的影響,上世紀的大蕭條不會到來!危機在政府的幫助下應該可以修複,隻是需要時間,需要付出代價,可能是較長的時間,較大的代價。到底時間是多長?我們問過這幾天見過的好幾個高層人士,沒有人給出明確的答複。
我們有個學員還問:是不是好的人才都給投行這些高工資的機構請去了,美國政府裏沒有高人。實際上在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以及學術機構都有優秀人才,而且可以說都是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在管理這些機構。美國現任財政部長保爾森就是高盛的前CEO。
這次危機造成問題,企業本身已經沒有能力解決。就象一個人要把自己提起來一樣不可能。真正有作用的是美國政府,而美國政府從危機的開始至今都非常到位:
1.謹慎,小心,每一項政策出台都會給市場留出一個消化期,不是匆忙行事;
2.在關鍵點用力,好鋼用在刀刃上,該放棄的放棄(雷曼兄弟、貝爾斯登),該托盤的托盤(兩房、AIG),該給出路的給出路(美林和美國銀行的合並,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商業銀行轉型),再就是最重要的一張牌: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
其實這些錢本身不能起到“錢到病除”的作用,就象人感冒一樣,最後還是靠人自身的免疫力起作用。但信心是關鍵,這就是7000億美元起的最大的作用。有了信心才能穩定房價,才能讓銀行不惜貸,保證流動性。
隨著危機的進一步發展,我想美國政府還會跟進相應的政策,目的就是要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繼續保持它的投融資功能,努力不讓金融危機本質地影響到實體經濟。
自然界也是一樣,如果天老是陰著,或者下著毛毛小雨,那是要很長時間的,就象上海的黃梅天一樣;如果是暴風驟雨,那倒是離晴空萬裏不會太遠了。
再回頭看看金融史上的幾次危機,每一次過後還不照樣熱火朝天,一片欣欣向榮的奔騰景象。
每天早晨太陽都回照樣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邊落下;人們也總是要活著的,隻是快樂的人群不一樣而已: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夢想,在不同的地方,快樂著。
Reg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