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許小年:宏觀經濟真是偽科學 不知道中國救市是救什麽
2008 年 10 月 05 日 13:03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許小年 日前在 “2008 中國 宏觀經濟 預測秋季論壇 ” 上表示 “ 宏觀經濟真是偽科學 ” ,以下為演講全文。
許小年 : 預測宏觀政策這事是非常不靠譜的,我自己一直研究宏觀經濟,一直教宏觀經濟,其實宏觀經濟是一個偽科學。宏觀經濟預測,做到後來感到非常沮喪,不是因為老輸給宋國青,而是後來發現宋國青隻不過跟統計局聯係的好一點。
這是非常不靠譜的事,要求國務院微調經濟,恰到好處既不過分又不欠缺,這樣的事沒有辦法做的,做這樣的事前提是對經濟有準確的預測,這樣政策才有超前性。我們知道預測是充滿誤差、個人判斷、不確定因素的事件。而且中國,要做預測,做比較好的預測一定要有可靠的數據,咱們的數據有多可靠,宋國青比我清楚,因為他跟統計局溝通的多。我們宏觀調控我們發現我們神了,我們想讓通貨膨脹下來的時候就下來, CPI4.9% 怎麽碰也碰不上, CPI 確實是在下降,但是把單項加總怎麽加也加不上,我們說控製通脹就下來了,我們說持續內需就上來了。 8 月份零售銷售總額增長,怎麽看看不懂,增長 20% 多,把通貨膨脹扣掉,實際增長 16% 、 17% ,這不知道從哪來的,去年 GDP 增長 11.9% ,把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等加起來,再把電力消耗和 11.9% 對一下,根本對不上。如果消費、投資、進出口算,去年 GDP 增長在 14% 、 15% 之間。所以這樣的數據充滿無意識誤差,有意識的我們這些宏觀經濟學家幹脆失業就完了。怎麽預測宏觀經濟未來的發展,如果不能很好的預測,你的政策怎麽樣能微調恰到好處?所以宏觀經濟真是偽科學。
當前我覺得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我認為關鍵問題並不是說 GDP 增長速度下行,我同意國青的觀察,經濟不斷的減弱。要不要貨幣政策重新放鬆,我覺得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你放鬆,永遠有鬆早了,鬆晚了,有可能不到位、又有可能到頭了,永遠有這樣的問題,隻要我們對這個數據不完整的、充滿誤差的,隻是抓到了經濟的一小部分,我們的預測一定會出現偏差的。這個問題上我回到我的問題上,這次美國鬧出這麽大的事,就是美國貨幣政策過寬,放出過多流動性,把市場資金價格全部扭曲了,扭曲資金價格指引下,投資銀行開始搞金融創新,搞出各種各樣的進創新,是因為格林斯潘的措施。格林斯潘個人的曆史地位在幾個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銀行家現在墮落到次貸危機、美國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銀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爾克,在位的時候的備受爭議。所以你說格林斯潘這麽聰明的人,大家崇拜的跟神似的,貨幣政策怎麽有這些大的簍子啊?所以貨幣政策我們能掌握到什麽程度?貨幣政策不出大問題已經是萬幸萬幸。
目標值不是用宏觀政策微調經濟,而是宏觀經濟如何不犯大錯誤,保證國民經濟宏觀的環境穩定,這已經相當好了。大家看一下弗裏德曼的美國貨幣史,美國貨幣史裏,弗裏德曼很詳細的回顧了美國貨幣政策,用數據說話,不是像我們這幾位在今天空口無憑的爭論,用數據說話,說的是美國 70 年代 80 年代的貨幣政策根本就沒有平滑經濟的波動,恰恰相反,美國經濟周期是跟著美國貨幣周期走的,換句話說貨幣政策不是經濟的穩定器而是經濟周期的發生器,貨幣本身是經濟不穩定的根源。因此弗裏德曼講,為了穩定經濟最好的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本身保持穩定。因此是經濟波動的根源,你做相關性分析看的非常清楚,貨幣政策的波動在前,經濟波動在後,誰是原因,是誰結果一目了然。這對格林斯潘有非常大的影響,他不要做製造經濟不穩定的美聯儲主席,貨幣政策要改弦更張,結果是 流動性過剩 。還有我們說駕馭市場,宏觀經濟學就是為了駕馭市場而設計的,如果駕馭市場是不可能的,宏觀經濟學可以不教,但微觀經濟學一定要教。我們的經濟和我們的企業缺乏應對的彈性,缺乏應對的充分靈活性,這是我們的問題。應對目前的宏觀環境的劇烈變化,我覺得是微觀改革,要問一下為什麽我們的中小企業人民幣升值 10% 就活不下去?《勞動法》一頒布,公司成本上升 10% 就活不下去?為什麽長期以來利潤率那麽薄?有什麽辦法增加中小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有什麽辦法增加中國經濟應對宏觀環境的問題?這是我們要問的問題,所以對我們來說微觀改革的緊迫性遠遠大於對宏觀經濟預測。
我講完了,下麵講什麽?市場?市場其實已經沒有再可以講的了,該講的全講過了,他不聽,把賭注越下越大,最後看怎麽收場。現在把央企弄進去了,就差國務院、財政部自己買股票了,還有什麽措施?你買進去了,你知道到底部了麽?如果沒有到底部,停止買的那一天就是市場狂拋的時候。如果一個理性市場上,當央企停止購買的時候,市場一定是在他們買最後一筆之前全拋出去。任何理性投資者都是這樣的,怎麽判斷這個市場到了底部?首先要判斷深市公司的盈利到了底部?判斷上市公司盈利,要判斷中國經濟增長到了底部?剛才說了不可能,不可能有人抄到底。大家都說抄底,真正在市場上誰抄底了,真正抄底的是坐在家裏的,處心積慮想抄底的一般都撞在高山上,如果市場能被我們抄底了,這就不是市場了。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們不可知的。
我們市場上的措施,經濟學中有一個叫政策經濟效益遞減。黨刊發社論,中央電視台給大家鼓勁市場都沒有動靜,才拿走 2500 萬你忽悠誰啊?央企資產有多少咱們算算。我們資本市場上也是國進民退,國有化之後誰玩啊?市場還是市場麽?再往下走怎麽走啊?這些問題不考慮,老說美國救市咱們也救市,美國救市和中國救市有什麽區別?美國如果不救,這個金融體係跨掉,所以為什麽我看我們網上講鮑爾森給佩洛西下跪。如果高盛倒掉了,還有誰不能倒?所以他能不救嗎?中國救誰呢?救什麽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它在救什麽?指數跌到 2000 點如果不救中國體係就跨了麽?中國經濟就完了麽?我不知道它在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