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220 --- ZT 由宏觀調控看空銀行

(2008-08-06 20:22:33) 下一個

Subject: 由於宏觀調控看空銀行是對銀行業的不了解 zz

我一直很深的疑惑,金融業在世界各國都是能夠分享國民經濟增長的行業。總體來說,各國當地銀行的業績平均增幅是不可能低於國民經濟增長的。但是到了國內,中國宏觀調控在起到了經濟周期下行階段氣墊作用的時候,竟然大聲疾呼,中國銀行要完蛋了。到了前兩天看了一部份關於銀行業的爭論才明白這些主流觀點的理由和根據。嗬嗬,因為宏觀調控會讓中國經濟下行,然後由此導致中國經濟產生問題,導致銀行在產業鏈中產生大量壞賬。宏觀調控的邏輯錯誤上篇文章已經說了,這裏就說說中國經濟宏觀調控是否會產生大量壞賬。

很多人一提宏觀調控產生壞賬,就那上一輪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來作為依據。銀行產生了多少多少壞賬,具體數據倒是很翔實,什麽幾萬億總額,占銀行資產多少多少百分點等等。問題是拿著這些東西做依據的人沒一個真正深入了解這些壞賬的形成原因的。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尤其是在信用社會裏麵,銀行業最大的風險控製應該在道德風險上麵。在不產生道德風險的時候,最差的銀行風控水平流程都可以產生很強的抵禦風險作用。而上一輪的經濟周期所謂的中國銀行壞賬,是由宏觀調控導致的從緊調控政策引起的?大錯特錯,上一輪經濟周期是中國真正利用市場經濟規律辦事,銀行逐步的開始了市場化運營的轉型期。而上一輪的壞賬率和壞賬總額產生的根本原因乃是職業道德缺失和舊有體製的不合理。

這並非經濟宏觀調控使得銀行經營產生風險導致信用成本上升。在上一輪經濟周期的宏觀調控之前,中國銀行的市場運營並不是以資源優化配置為基本理念的。而是以銀行經營者的親疏遠近,政策導向等脫離市場化運營的職業道德缺失與銀行業體係的體製缺失造成的。根據市場化優勝劣汰的原則,很明顯可以選擇在經濟周期下行階段最有生命力的企業放貸。而不是像中國原先銀行體係那樣,行長批條子,政策性國企解困等原因進行放貸。那個時候的壞賬是基於脫離市場化運營導致的銀行不斷積累的大量道德風險,一旦進行市場化轉型,這些問題自然要進行暴露和修補。

試問大量如此靠裙帶親疏關係發放的貸款如何能夠保證放貸企業的生命力?如何能夠保證資產質量?這就很容易解釋了為什麽上一輪經濟周期中銀行業的壞賬總額如此巨大了。但問題在於,這些壞賬是上一輪經濟周期的宏觀調控造成的?當然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壞賬乃是長久的製度性缺失不斷積累的道德風險導致的,隻是在上一輪經濟周期集中暴露了而已。不能因為問題暴露的時間和上一輪經濟宏觀調控時間一致就想當然的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劃上等號。以上不是說宏觀調控對經濟緊縮政策對銀行業貸款沒影響,而是根本不可能像很多人所想當然的那樣駭人聽聞罷了。還是那句話,很多問題站在門外感到特別美好或者特別恐怖,而實際上了解了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沒有無解的問題。過於大驚小怪隻是因為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罷了,如果知識儲備不足還要一鳴驚人,那麽就會產生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了。





用連鎖零售企業的眼光分析銀行企業——安居甲天下
連鎖企業做為現代服務業最經典的業態形式,其天生就與資本市場有著最為密切相關的“血緣”關係。在我的心目中,國外的頂尖的、同時國人又耳熟能詳的連鎖服務型企業有沃爾瑪、麥當勞、星巴克、7——11等等,國內的優秀連鎖企業有蘇寧、國美、李寧、百麗、俏江南、小肥羊。順便提一下浴足的良子,我不知道這家企業是不是真的直營連鎖,反正它太賺錢了,我在北京、杭州、西安、深圳等地良子店裏,到了晚上900後,老板點錢都點到發抖,太好生意了,但與店裏的人交談,很難得到準確的企業信息。 

下麵的問題是,銀行業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典型的連鎖企業呢?眾所周知,銀行總行下麵的各種類型的分支機構網點,如分行、支行、分理處、儲蓄所等都是企業直營的,不存在全資加盟或部分加盟的情況;所有的業務流程都是統一的,考核指標也是統一的;分行、支行、分理處、儲蓄所都不是企業法人,隻有總行才是法人,也就是說隻要分支機構出了事,理論上總行負全責。比方講,我們到民生銀行辦業務,不管在北京、上海、廣州還是成都,我們進去的這家民生店,應該講是沒有區別的,唯一的差別就是在我們耳畔響起的是京腔、滬語、白話和川音,話談到這裏,我想我認為銀行業是典型的連鎖企業了。 

在美國的資本市場上,沃爾瑪和百思買(一家主營家電零售的企業,與中國的蘇寧、國美相似)一直是兩隻大牛股,在我國,蘇寧自2004年上市以來到今天,肯定是絕對漲幅第一,這幾年能穿越大熊市的大牛股如煙台萬華、鹽湖鉀肥、貴州茅台、張裕a、萬科等都還是不如它。為什麽呢!但斌先生對沃爾瑪有一個分析值得我們高度借鑒:那麽到底是什麽推動沃爾瑪在過去30年上漲了1343倍的呢?我們的理解:一個是業務規模,以1996年到2005年為例,沃爾瑪從3054家店增加到6141家;一個是內生性增長,同店純利從100萬美元增加到179萬美元,所以導致沃爾瑪上漲這麽多倍的根本原因,是業務規模和企業內生性增長,不是我們說的“莊家”,而是企業本身。 

於是我按照對零售商業的研究辦法去研究銀行業,選取了營業網點數目、年度月平均存款餘額(注意:絕對不能用年末存款餘額這個數字)、撥備前利潤、淨利潤等數據,進而計算出單個營業網點平均存款餘額、單個營業網點撥備前利潤、單個營業網點淨利潤......;選取的對象為民生、招行、浦發、興業、中信、華夏、深發7家單位,時間從2002年度開始,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大部分企業年報能找到。但在研究年報中發現,民生在2005年以前從來沒有對風險貸款做過撥備(會計科目:資產減值),興業也同樣如此,這是我無法接受的!並且興業在2007年報以前的各份年報中都不能提供準確的平均存款數據,隻有年末時點數據,再有其存款中還包括了財政存款、同業存款、央行借款等項目,非常不規範。華夏找不到2002年年報數據,中信找不到2006年年報,深發的利潤極不真實,好幾年不良貸款率很高,但撥備很低,嚴重違背了謹慎性原則,最後完整的、各類數據沒有挑剔的隻有招行了。 

20022007年,招行營業網點從328家發展到576家,網點平均存款餘額從8.02億增長到13.72億(這裏的存款:企業活期+企業定期+儲蓄活期+儲蓄定期),單個營業網點撥備前利潤從0.1114億元增長到0.4205億元,單個營業網點淨利潤從0.0529億元增長到0.2646億元,這一增長速度,尤其是利潤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它已遠遠高於沃爾瑪的成長。這個分析法最大的好處在於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招商銀行盈利不單是總體規模上的,而且其單位贏利邊際能力一直保持大於1的速度,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研究蘇寧、國美,它們能否做到總體盈利能力的加強的同時,並且單店的盈利能力也持續提高呢?至少我的了解(有可能不一定很準),早幾年前,麥當勞、肯德雞、馬蘭拉麵、金象藥房、海王星辰、大娘水餃、天福茗茶等單店獲利能力已開始逐漸下滑,而同樣是銀行業,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在調整關並其各自下屬的營業網點。 

談到招行,我還想談這樣一組數據,就是在總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儲蓄存款占比。幾家銀行比較,招行從2002年~2007年,活期存款占比基本上保持在55%,大體上比興業低一些,這個數據能反映出招行、興業的獲取資金的成本是同行中最低的。儲蓄存款占比這一塊,招行最高,大體上在40%左右,其它銀行全部在20%以下,差距很大。我個人非常看重儲蓄存款占比這一數據,這是因為今後銀行間的比拚,主要是零售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的競賽,這是由人的工資收入的剛性所決定的。同時,人的財富管理的複雜性,其業務可以延伸到基金、保險、黃金交易、外匯交易、國債、企業債、房產投資、以汽車消費為主的消費貸款等,而這一切業務使得各個門類的專業公司無疑都得利用銀行門店這一平台來開展,對他們而言這是經濟上的最佳選擇。再有,財富管理的時間是持續的,跨代的,比如買保險,你每年都得買。假如你是中產階層,你為了後代有穩定的生活保證,你有可能為後代買他作為受益人的類似年金的投資保險產品。比較一下民生,它目前搞的事業部,有冶金、交通、能源、地產,再加上貿易、中小企業兩部,實際上還是在搞企業的存貸款業務,建租賃公司也隻是把單純的對企業賺取存貸利差業務變成了綜合收費業務,即延長了融資服務的產品鏈,這並沒有在零售業務上有什麽大的舉措。所以我說,從戰略上我沒有看到民生超越招行。 

備注:安居甲天下就是在東財網老股民用Ljjtt8寫作的同一位,由於在sina發言,ljjtt8已被人注冊了,所以就用了現在的名字。

連鎖店和銀行業有本質的不同——道聽途說 論點
ljjtt8先生,一個銀行每年的經營沒有撥備計提是不可能的。前麵十年民生先生對於數據的整理要充分很多。利潤表裏麵2003年之前民生銀行用的貸款呆賬準備的科目記錄的。

另外,連鎖店和銀行業有本質的不同,連鎖店的經營模式上,其店麵的經營選址理念不同之外。其店麵的營業波動是不會造成很強波動的,這就是消費連鎖行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這也是連鎖店消費行業高速擴張的資本,因為其對現金流的回籠有著很強的確定性。銀行業不一樣,銀行業本身是利用金融杠杆的高風險行業。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而現金流對於銀行來說也不具有那麽強的衡量價值以及高速擴張的基礎。打個比方,連鎖店一個店麵經營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店麵的現金流和利潤,這個利潤的損失和盈利計算非常簡單。可是一個銀行的一個網點經營不善,可以導致十幾個網點甚至上百個網點的利潤消失。對於人才的要求也並不相同,一個連鎖店的店麵對人才的要求並不高,而是要求店麵營業人員的素質與培訓。總體上以產品消費以及服務取勝,一個店麵的人才數量要求並不高。而一個銀行網點則不同,每個網點開設都有著嚴格的製度要求也人才要求。因為一旦出現損失絕對不容易彌補,但是以國內類似分封製的分行製度來說,這種風險是很難規避的。這就是國內現有分行製先天性缺點,很多分行的虧損如果不是出現事故,根本不會被發現。這次民生銀行事業部改革暴露的很多損失,說是事業部改革的陣痛,其實是由於改革而導致以前掩藏起來的問題暴露出來而已。 

ljjtt8先生,銀行業對比來說,中小股份製銀行對比較為妥當。如果真把工行中行拉進來,就中間業務的絕對值和絕對發展速度來說,工行和中行比招行民生都要強。這個是幾十年一百來年的底子,不是短時間可以追上的。中間業務不等於零售業務,這個業務之間的區別我曾經詳細說過。可能先生並沒有看,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對於銀行業的投資都要小心謹慎。絕對不能和商業消費類的股票一樣進行樂觀和放心。事實上,連鎖店消費類企業,安全性和穩定性都比銀行業要好。但問題在於銀行業屬於升級改造行業,中國金融服務業空白太多。人口基礎太大造成了市場的縱深非常大,也使得潛力要高過歐美太多太多。同時,中國進入了人口紅利期和經濟的穩定高速發展期,這個才是銀行業這個高風險現今高歌猛進風險較小的原因。
看十年,看數據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這個數據不同行業看的角度要不同。以銀行業來說,經營就要看經濟周期中低潮期的經營數據,或者說相對低潮期的經營數據。很多朋友看這個文章的那組數據有一個很大誤區,就是看到數據裏麵興業招行逐年增長的淨利潤增長率。但是問題在於銀行是不是一個追求過高增長的行業,雖然銀行業在中國現今應該算是高增長行業。但是問題在於不能因為這種高增長就忽略銀行業的本質。要知道任何一家最差的杠杆都是十幾倍,銀行本質上還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這就是為什麽銀行業國際上市場價格都用市淨率來進行衡量很少用市盈率的。現今國內銀行可以因為高成長給予市盈率,但是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就是以後必然要回歸市淨率衡量模式的。以興業為例,這組數據給出的年份跨度逐年縮窄,越接近現在增長越高,而且增高的比例有些恐怖。為什麽?如果是縮窄的年份是逆向的呢?一個銀行業的複合增長率很顯然穩定性更重要。尤其是其在經營環境相對偏冷的時候,中國經濟在最近15年最冷的是97,其次就是2000——2004,因為,這個時候中國經濟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並且開始實施軟著陸。不過這個宏觀調控的經濟軟著陸被稱為硬的軟著陸,經濟在這次軟著陸之後直到2001年才真正見底,並且開始回升進入新的經濟上升期。這期間對比現在的經濟環境其銀行業的經營要有參考價值的多。
ljjtt8先生,我個人認為連鎖店的類比並不恰當。連鎖行業其本質是利用品牌開發銷售終端行銷商品,這裏麵連鎖店模式的資產資源有三,一,產品,二,品牌,三,終端資源。這裏麵的東西看起來和銀行業類似,但是本質邏輯卻有不同。因為其實真正使得連鎖模式不同於其他模式的是其內在經營模式的邏輯性和所在行業特殊性。不然連鎖企業為什麽和跨國企業並不是一回事?為什麽跨國企業不叫連鎖企業呢?根據沃爾瑪和麥當勞等連鎖企業你找一下,可以發現,這些連鎖企業因為產品產生吸引消費者的功能,加上宣傳成為品牌,因為品牌可以吸引其他區域消費者,產生擴張的潛力和確定性,因為擴張發展布局終端資源,最終終端資源由量產生質變形成矩陣效應。然後終端資源回來可以產生自身產品的優化及成本降低,進而產生良性循環。可是銀行業不同,銀行業產品設計來自於資源和品牌。可是銀行業品牌並不由產品來產生,它是由信用產生的。終端資源也對於產品設計和成本並沒有幫助,隻對產品銷售有關係。這裏麵銀行業對於金融人才的要求要比連鎖企業強得多也依賴得多。還有就是受眾的不同,大部分連鎖行業產生在消費行業是有其根據的。這部分行業的基礎在於穩定性的消費現金流和確定性的消費,而銀行業的基礎來自於資本的集中地,這個集中地本身不在大眾消費者上(基礎和服務體係不一樣,這個限於時間篇幅我無法詳細描述)。同樣,銀行的現金流不在消費,在負債。可是連鎖企業的分析可以知道,連鎖企業最讓人看重的是可計算性的門店擴張和穩定性的門店盈利時間和現金。銀行一個網點讓你能有可計算性資本支出和穩定性的現今盈利時間與現金流嗎?連鎖企業負債稍高都是不可投資的理由,因為這說明其擴張是無效的。他的負債與盈利在確定性和可計算精確性上和銀行的網點根本不是一個模式。連鎖企業的門店選址之後,產品銷售是有確定性的,這也造成了門店的盈利確定性。可是銀行業,一個網點起來之後,可以說人才對於盈利的重要性比一個網點要更大。
總體來說,由於零售業務確實和消費行業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現代金融業把現代銀行定位為金融服務業。但是其風險性,其經營模式,其整個核心的思考模式都並不一樣。同樣都是開在商業區,連鎖企業考慮的是商業區辦公樓內的人的消費傾向和消費能力以及消費群體的百分比等等。銀行業考慮的是商業區的企業和辦公人員的收入結構、理財結構及整體金融環境。連鎖企業可以憑借百分比進行估算,可是銀行業則不能像連鎖企業通過品牌和門店張網以待等待群體百分比撞上來消費。同樣,連鎖企業也不可能派人去拉客戶,派員工去和各企業聯絡感情。

ljjtt8先生,你券商和前麵因為網絡技術的發展的內容我沒太懂你的意思。不好意思,每個人都有思維誤區,我在你的內容裏麵沒看懂具體的重點。但是你說的券商問題,我個人認為好像較為讚同事業部改革的模式。分支行騰出精力做零售潛力確實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和連鎖企業沒有什麽必然聯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