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美國猛烈指責中國 稱把WTO拖入了最危險的境地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日內瓦會議發生“口角風暴”,將此前的“服務業開放”談判突破帶來的祥和情緒一掃而光。美國常駐WTO副代表大衛·沙克猛烈指責,“中國正在把多哈回合拖入七年來最危險的境地,所有的談判成果可能將付諸東流”。而中國方麵給予強烈的反駁,認為這一說法“相當荒謬”。此前,世貿談判的主要角色是印度貿易部長納特,他一直強硬地對抗西方。他被西方發達國家醜化為“一個可以在12小時內連續不斷說不”的單調的家夥,而此前中國隻是像過去一樣沉默地觀察,而過去一貫對西方國家貿易不公體製抨擊猛烈的巴西則在會議中變成一個“置身事外”的冷漠者。正當美國人著力對付印度人的時候,中國突然加入反抗的陣營,這讓美國人將所有的怒火都發泄到中國的身上。 毫無疑問,世貿談判的分歧點主要是在農產品保護、特殊商品的範圍以及新關稅限額等方麵。在過去,美國的農業補貼一直都是最尖銳的問題之一,美國人總是不惜代價地保護本國農場主,但是現在美國看上去很大方地淡化了這一“鋼鐵般堅硬的立場”,甚至表示願意考慮世貿總幹事拉米方案中“將農業年均補貼限額從先前提出的150億美元降到145億美元”。這一轉變並不代表美國的自由貿易理想主義正在生長,而是世界的糧食價格處於前所未有的高位,美國是高糧價的最大受益者,因為美國是世界上農業生產效率最強的國家、美國的糧食出口占全世界總出口量的40%,美國人估計今年美國農業出口將達到1085億美元,農業部分的出口已經成為彌補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武器。美國人之所以願意接納145億的補貼上限,並製造“虛假讓步”姿態,那是美國認為國際糧價飆升將自動減少對農業的補貼額,例如去年的實際補貼才隻有90億美元。而且國際糧價的高位運行至少要持續10年以上,美國人測算,即使不考慮美元貶值帶來的競爭力效應,僅僅靠需求的拉動,美國的補貼額也不會超過110億美元,這使得145億美元的補貼上限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讓步因素”。 相反,國際糧價高位運行對於印度來說異常頭疼,印度原本是糧食出口國,但是快速工業化路線的背後是對農業的漠視,導致印度變成一個缺糧大國,印度現在基本上關閉了糧食出口,保證國內的供應,同時準備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希望將“缺口需求”留給國內農民來彌補,而這一保護幼稚產業的“本位主義”的做法引發了美國人的不滿,但印度人強烈地回應說,“全球貿易的根本是消滅貧困而不是刺激富裕國更加繁榮”。 中國的突然性加入“印度嗓門”也顯示中國同印度有著非常相似的境況:高速工業化降低了農業資源投入、沒有曆史保護導致農產品競爭力不足、地理因素導致的生產效率差距以及越來越大的“需求缺口”。坦率地說,在此前的工業品中,中國是有理由保持低調的(從未參加過此類談判),因為中國是工業品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過去是巴西和印度喋喋不休地同西方討價還價,但時遷事移,工業品談判的等級程度已經降低了(焦點僅僅發生在汽車和化工產品等方麵)。中國的態度是 “關稅是合法的保護措施,而扭曲了貿易的補貼是不合法的”,並認為應當允許設置較高的關稅(高於目前的關稅水平)來保護糖、棉花和稻米產業。全世界的糖、棉花基本上都是供過於求的局麵,而且中國在這些方麵的競爭力都比較低,例如因為地理原因,印度的糖、棉花的生產效率都略高於中國,而美國的棉花競爭力主要依賴於大量補貼,美國的確削減了在糧食上的補貼,但是在棉花上一直保持38億美元的補貼額給不到2.4萬的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