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1189 --- zt 珠三角工廠大撤離

(2008-01-25 21:56:41) 下一個

珠三角工廠大撤離 

作者:占才強 來源:南方都市報

--------------------------------------------------------------------------------

  116日,佛山祖廟汽車站。湖北外來工肖漢軍,和七八個同鄉守著大堆包裹在站前廣場的冷風中等待,在跨上駛離這座南方城市的客車之前,肖漢軍留下上述感歎。

 

  逼近年關,然而肖漢軍一行這次回家,不為過年。大半個月前他們所在均安鎮的牛仔加工廠倒閉,在領到最後的工資補償款後他們集體撤離。明年開春,他們從家鄉出發的目的地將可能是蘇州的某個工廠。

  34歲的肖漢軍幾乎落淚,他依然記得10多年前初來廣東,和另一批同鄉擠在火車上時的興奮和憧憬。如今一切已成煙雲。

  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轉移之痛:上千家鞋廠倒閉,萬餘港企麵臨關閉潮,更多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計劃遷離這裏。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曾獨領風騷多年的珠三角,昔日熱鬧、輝煌的"世界工廠"的場景或將成為曆史。

  遷出去,引進來,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現代產業體係升級,是現實,也將是曆史的必然。 

  脫胎換骨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企業、外來工大搬移後的珠三角,將迎來怎樣的未來?在時下高壓、躁動、猶疑、對峙交織的陣痛中,珠三角正站在裂變的十字路口。

  20年來最嚴峻時刻

  ―――珠三角企業語錄

  "沒有誰願意走,但沒辦法再撐下去了。"

  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招工難,出口貿易受抑,政策頻繁調整,剛剛又頒布實施了《勞動合同法》和"兩稅合一"新政,"我們的頭上懸起了一把把刀!"

  "珠三角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就如同一張越來越緊的網。"

  "什麽都漲了,賺不到錢,連工人都難招。"

  "這裏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一年內倒閉上千鞋企

  元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給了部分企業決定遷離的最後一掌。鞋企大麵積潰退,致命的還是企業長期以來的"內傷",《勞動合同法》隻是壓迫的"最後一根稻草"

  梁嘉耀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越南地圖,他指著版圖南部平陽省易安縣的位置說:"明年,我們的新廠將遷往這裏。"沒有喬遷的喜悅。梁嘉耀攤開手,夾帶港味的普通話裏流露出些許沮喪和無奈。

  52歲的他是東莞一家港資鞋廠的老板,18年前和許多從香港來內地的老板一樣,在"世界鞋都"東莞市厚街鎮辦起了工廠,然而最近半年來,身邊的許多鞋企一家家消失,梁嘉耀也在為他的工廠籌謀出路。

  2008112日,春節前20多天,這位香港老板再次從越南胡誌明市飛回廣州,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安排公司商議遷廠的會議。

  "沒有誰願意走,但沒辦法再撐下去了。"在梁嘉耀看來,企業的負荷在以一種"加速度"連環襲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招工難,出口貿易受抑,政策頻繁調整,剛剛又頒布實施了《勞動合同法》和"兩稅合一"新政,"我們的頭上懸起了一把把刀!"

  梁嘉耀不諱言,元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是推動他決定最終遷離的最後一掌。早在新法實施前的2007年底,這家鞋廠就基本上歇業了,600多名員工遣散近2/3"光補償費就拿了幾百萬" 

  梁測算,若按《勞動合同法》,鞋廠用工成本將增20%,這對本就不堪重負、利潤在8%左右徘徊的鞋廠來說無法承受。"現在工人流動頻繁,不僅麻煩,還會賠死的。"

  "在東莞,約1000家製鞋企業中就有200-300家倒閉。"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如是說。而東莞還隻是珠三角的一隅,李鵬介紹,廣東製鞋企業主要集中在東莞、惠州、廣州、鶴山和中山這幾個城市,總共有5000-6000家。近一年來關閉的大中型鞋企已超過1000家。在鞋企較集中的惠東有3000多家鞋廠,最近兩三個月內,中小型的製鞋、鞋材廠就關閉了四五百家。 

  東莞宏騰鞋廠業務經理靳飛告訴記者,年關即臨,許多仍在開工的鞋廠其實也都在考慮同樣的問題:關還是搬?他預計春節過後,還將有一大批鞋企關門。

  鞋企大麵積潰退的原因,靳飛並不認同是新法使然。他認為,致命的還是企業長期以來的"內傷",《勞動合同法》隻是壓迫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謂"內傷",靳飛說,珠三角超過80%的鞋企仍靠"低成本、低利潤"的加工貿易模式,始終居於價格鏈底端,利潤僅在5%-8%之間。近年一係列原材料、工資、水電、廠房等成本飛速上漲,"新法實施之前大部分鞋企已經奄奄一息。"

  靳飛說,提前關閉的大多是低端鞋企,有的關,有的搬,遷入地多為勞動力、生產資料成本更低的內陸省份或東南亞地區。

  這一說法得到亞洲鞋業協會的佐證,該協會統計,關閉的鞋企中,有約25%遷到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有約50%遷到江西、湖南、廣西等內地省區,另有約25%目前仍在觀望中。

  萬餘港資企業難過年關? 

  行業人士分析,春節前後將會有近1.2萬家員工在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更以港資企業為主

  鞋業的撤退,隻是珠三角暗流湧動的製造業集體大遷移的縮影。

  東莞經貿局人士告訴記者,在傳統製造業中,如服裝、紡織、塑料製品、電子元件、金屬和非金屬製品等,均出現企業大規模撤退的情況。

  近一個月來,記者走訪東莞、佛山、廣州、中山等地,一些昔日人氣沸騰的工業園區,如今冷清了不少,許多工廠人去樓空,淩亂的地麵留下企業搬走時的痕跡。 

  200816日,在佛山張槎辦製衣廠11年的朱永新收到從株洲傳真過來的一份合同,他正計劃年後將工廠遷到湖南的長株潭經濟區。

  "什麽都漲了,賺不到錢,連工人都難招。"朱永新說,2004年生產銅扣的銅還是2萬多元一噸,現在漲到6萬多元一噸。就連日常用的衣車油,2月份還是60元一桶,現在漲到75元。招工,兩年前是600元到800元的工資,現在漲到1200元左右,技術工人到了1500-2000元,就這還為招不到人苦惱。 

  "特別是最近兩個月,我們這裏的製衣廠關了很多家。"廣州市太和鎮,在這裏做了10多年外貿出口的工藝品廠老板邱林,也正打算把廠遷到非洲去。"我們主要是對歐盟出口,非洲原材料、勞動力成本要低得多。"

  以樹脂為主要原材料的泰奇工藝廠,2000年的樹脂是5500元一噸,現在漲到14000元一噸。

  "放開原材料、工資成本上漲不說,我們還可以'硬吞',但今年接連不斷的各種政策,硬是把我們逼到了火山口上。"

  2007年佛山玩具商張樹鴻自殺事件,已經給玩具工藝企業帶來壓力和恐慌,隨後各種限製政策又接踵而來。200771日調整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723日頒布"44號文"(《加工貿易限製類商品目錄》),紡織、家具等1853種加工貿易出口受限;12月底,新一批589種商品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公布。

  元月1日的《勞動合同法》和"兩稅合一",邱林說,直接導致他的許多同行關門大吉,"1/3不到了,關掉的比搬走的多。"

  香港工業總會一份針對珠三角港商的調查顯示,珠三角目前約8萬家港企中,有37.3%正計劃將全部或部分生產能力搬離珠三角,更有超過63%的企業計劃遷出廣東。

  一家台灣投資公司預測,2008年勞動力成本將增加8%,許多台資企業將轉移到內陸省份或越南,東莞和深圳地區的幾百家台灣投資的小廠明年將關閉。

  深圳加工貿易企業協會會長陳永漢也表示,很多企業都認為目前是近2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他們麵臨環保要求提高、工人最低工資上調、加貿政策收緊、銀行停貸、民工荒、供電緊張、勞動合同法及地方政府急促產業升級轉移等眾多壓力因素。陳永漢說,按此形勢發展下去,春節前後將會有近1.2萬家員工在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更以港資企業為主。

  香港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梁百忍也預言:未來兩年,珠三角8萬加工貿易型港企都將麵臨生死攸關的抉擇。他呼籲港企要盡快轉型升級或者遷移,越早行動越好。

  多米諾倒閉鏈

  東莞一包裝廠負責人分析,大麵積企業倒閉或遷離,引起的多米諾效應正在形成,春節過後"倒閉衝擊波"會越來越明顯。1萬家較大的廠倒閉,集群鏈條上會有20萬家小廠受影響

  2008110日,東莞市中堂鎮。

  一家紙箱廠人員在菜市場附近電線杆上張貼新的廣告,"因公司另有發展,資金周轉短缺……連廠帶業務整體低價轉讓。"

  紙箱廠老板、四川人郭婷婷告訴記者,工廠以前主要為東莞、深圳的鞋廠、製衣廠、電子廠等提供紙箱包裝等,以前業務較為固定的客戶近來倒閉了多半,紙箱廠的訂單驟減,迫不得已轉讓。 

  中堂鎮另一家包裝廠負責人蔡華清說,大麵積企業倒閉或遷離,引起的多米諾效應勢必會形成,以前捆綁在企業上的鏈條會迅速崩解。蔡華清舉例,拿鞋廠來說,一家較大的鞋廠關門,為鞋廠提供配套的紙箱廠、印刷廠、包裝廠、鞋的各種配件廠都將受牽連。"通常大廠有一二十家配套的小廠。""而這些小廠,譬如鞋墊廠倒閉,又會引起更下端的連鎖反應。就像一條大河決堤,周圍的地帶也都淹了。"

  蔡華清推算,如果1萬家較大的廠倒閉,集群鏈條上會有20萬家小廠受影響,如果再加上更小的甚至作坊式的小店,這個數字還要乘以10.

  "不僅企業形成了鏈條,生活的各方麵也都形成了鏈條,做工人生意的商店會倒閉,針對外來工的幼兒園會倒閉,還有很多其它第三產業第四產業等等,都會跟著關。"

  為整治汙染、降低能耗,"陶瓷之都"佛山正對陶瓷企業全麵施壓,準備在近一兩年內將低端陶瓷企業全麵淘汰。而與此同時,"多米諾倒閉鏈"的影響成為令人憂慮的問題。 

  據記者調查,佛山最高峰期曾達到了10000多條陶瓷生產線,經過外遷和關閉剩下不過1000條,今年還將再強製性關閉約上百條生產線。

  南莊紫洞一家被關閉的陶瓷廠附近,很多士多或餐飲小店已經關門,或是準備轉讓。這裏原本許多以外來工為主要客源的湘菜館、川菜館、江西菜館、河南菜館等,很多生意蕭條瀕臨倒閉。

  受衝擊的不止於此。佛山石灣、南莊附近很多居住小區的出租屋,也因外來員工大量返鄉,很多房子空了出來。"基本上都是租給做陶瓷的人,估計明年會少很多人租了。"佛山石灣榴苑路某房地產中介公司說。

  佛山本地從事陶瓷行業的人,也在為出路擔憂。"從小在石灣長大,見得最多的就是陶瓷,基本上都是在陶瓷企業裏找工作。"阿榮苦惱著,除了做陶瓷外,他還能做什麽職業?有阿榮這樣想法的佛山本地人很多。

  東莞一位從事運輸的本地司機也憂心忡忡,工廠搬了,外地人少了,以後東莞原住民靠什麽過日子?

  "變身"之路並不容易

  從"生產基地""總部經濟"轉型,正是珠三角許多城市謀求的"變身"之路。

  產業轉移在珠三角,早該不是新鮮的故事。

  如果說持續的原材料、工資等成本上漲,是市場不斷向珠三角企業發出了信號,那麽一直以來政府導向給企業釋放的信息,是同樣的指向:珠三角的出路隻有一條,產業轉型和升級是惟一的出路。 

  麵對大量鞋企的遷出,東莞厚街鎮鎮長陳仲球表示,他並不為此擔心。因為目前轉移出去的隻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環節,而核心的技術研發和采購貿易依然留在東莞。目前東莞鞋的產量仍占全國的1/4,全球的1/10,厚街的國際鞋業采購商超過1000家。

  陳仲球說,政府目前正做的事,就是在厚街鎮打造一個亞洲鞋業總部基地。何謂總部?即新產品的研發中心,知識產權的開端,另外還是信息交流的中心,貿易訂單的中心和定價的中心。這個基地是為整個行業提供高端服務的,它不一定給你增加一個車間,一個工廠,而是給你增加品牌,增加核心競爭力。 

  在東莞,一些優勢的製鞋企業並沒有遷移。全球最大的女鞋貿易商、美國利威鞋業公司總裁查理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並不打算離開東莞,因為沒有一個地方產業鏈像東莞這麽完善,而且這裏的工人做鞋10多年了,都很內行,目前在全世界仍然是最好的地方。

  從"生產基地""總部經濟"轉型,正是珠三角許多城市謀求的"變身"之路。

  據了解,目前各城市也已確定基本定位,深圳發展高科技,廣州重點發展大型裝備製造業,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東莞打造為先進製造業的總部基地,佛山則大力發展陶瓷裝備製造業和產業總部經濟、物流、會展、研發中心等現代服務業,"拒絕汙染,做強陶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