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五常的係列作品之二:馬歇爾的注腳與中國的運情

(2007-01-09 04:35:21) 下一個
張五常的係列作品之二:馬歇爾的注腳與中國的運情  
來源: 好文推薦06-06-12 18:34:51
   


很抱歉,問題重要,要再打斷「中國未來係列」的話題,在這裏來一個長注腳。

去年十一月底在七十生日的宴會上,我簡單地說了幾句話,其中提到,撇開沙石,中國的地區競爭製度是我知道的經濟製度中最好的。聽者嘩然。是衷心話:我這個人從來不賣帳,學術研究以詳盡客觀為座右銘,靈魂之價沒有誰出得起,而對經濟製度的理解,打遍天下數十年矣。

三年前我指出,中國地區之間的激烈競爭,是奇跡,要解釋很不容易。苦思良久,一年前找到答案,但遲遲不動筆。不久前聽到北京有改革地區之說,不知要改什麽,恐怕他們不知道執到寶,改壞了,於是趁這「未來係列」寫了出來。第一篇是係列之六──《第二階段的工業發展》──好評如潮,有震撼性,但分析不淺,好些讀者看不明白,其中高斯讀譯文後,認為「極端有趣味」,要求再澄清。我於是在係列之九寫《讓我先覆高斯》,再作解釋,明白的讀者多了,頻呼精彩。《覆高斯》一文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北京當局是大地主,擁有中國的所有土地。大致上,他們把土地以佃農分成的方法租給數以百計的縣,而縣又再以佃農分成的方法租給無數用家。你知道我推翻了馬歇爾的佃農理論,但馬氏不簡單,在一個注腳中差不多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注腳和我的理論加起來,說,分成率可以不變,隻要有一個價值夠高的變量可以調整,競爭下會達到最高效能的資源使用。」

我跟著指出,中國的稅率是佃農分成率,稅收再分也是佃農分成,分成率不變(地區之間不同很麻煩),價值夠高的變量調整是地價,可以從很高下降至負值。於是說:「人類曆史沒有出現過這樣精彩的分成製度,把整個國家以合約組合起來。這是中國經濟還繼續飆升的主要原因。」

一位同學讀後,問我馬歇爾那個注腳究竟說什麽。我翻閱自己一九六九年出版的《佃農理論》一書(花千樹二○○○年再版),見到第四十五頁討論該馬氏注腳,指給她看。她讀後說天下間不容易有那樣神奇的巧遇,上蒼有意讓中國發展起來,要求我為馬氏的注腳寫這篇文章。

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在他那立竿見影的《經濟原理》(一八九○)的第八版(一九二○)的五百三十六頁的第二個注腳,是大師手筆,可惜隻對一半。他立下了心腸,不讓分成率浮動,認為佃農分成無效率,不可取。該注腳分兩段,首段說:

「如果一個地主可以自由地為自己的利益調控資本的投入,而又能與農戶協商勞力投入的多少,幾何可以證明,資本投入的調整可以強迫農戶(分成)耕耘的密度,與英國的(固定租金)製度一樣,而地主的分成租金收入,會與固定租金相等。」

分成率固定不變,馬氏的說法可能對,但要一般地對上述的地主資本投入要有很大的變幅,甚至可能要下抵糧褐怠8?諾牡詼?溫硎閑吹潰?font color=E6E6DD>

「如果地主不能調整資本的多少,但還能控製勞力的投入,那麽在某些形狀的產出曲線下,耕耘的密度會高於英國的製度,但地主的分成收入會較英國的(固定租金)為少。這個怪效果有點科學趣味,但實際的重要性微不足道。」

馬歇爾這兩段注腳,我在博士論文《佃農理論》寫好之後,一九六八年在芝加哥大學才看到。早一年多,我在論文寫道:「不管是地主規定佃農多點投資於土地而減低自己的分成率,還是地主本身增加土地投資而增加自己的分成率,如果會增加土地的淨租值,這投資會發生。」(見《佃農理論》三十一頁。)這是馬氏注腳加上分成率可以變動的一般化,雖然讀到該注腳之前就寫了下來,但地主可以投資他比我早說,學術上我不能不把那從來沒有人注意的注腳公諸於世,不敢獨自領功也。

回頭說促成中國地區激烈競爭的佃農合約的整國組合,稅率是分成率,稅收再分也是分成。這些分成率要劃一,不變,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如果地區的分成率不同,吵鬧在所難免!為什麽厚此薄彼呢?這些吵鬧出現過。其二是分成率不同,投資者不僅吵鬧,頻頻搬動會出現。分成率劃一會減少這些吵鬧,但我的佃農理論說,這劃一會導致無效率,除非有一個重要的其它變量可以調整。這變量是地價,也即是馬歇爾注腳所說的地主資本的投入了。

我為中國的激烈地區競爭找尋解釋一年多,得不到答案,但知道北京把權力大幅下放後,主要的經濟權力落在縣的手上。一年前找到一個縣長朋友問端詳。其實是閑談式,因為自己不知道要問什麽。在閑談中他提到地價可以大彈性調整,可以是負值,而如果把土地基建投資的成本從地價減除,這負值往往相當大。一時間我想到馬歇爾那個注腳,如中電擊,答案跑了出來,在幾分鍾內推到整個國家的合約組合。催促我寫這篇文章的同學說,可能因為四十年前我在佃農理論痛下心機,這樣破案是條件反射。

答案其實是淺的。所有深問題的可取答案都淺。好答案必定有明顯地對的一麵。困難是淺答案不容易找。很多時,在經濟難題上認為找到了答案,深的,要淺化,不成,於是對答案有懷疑。經驗說,不能淺化的深答案,假以時日再想,一定錯。所以一年前當我在中國地區競爭這個深問題上找到了淺答案,知道對,但認為如果自己沒有作過佃農理論與公司合約本質的研究,可以想出來的機會近於零。

從史密斯到馬歇爾,英國的大師認為他們的長期固定租金製度的經濟效率無敵天下。今天中國的地區分成合約期長五十年,不僅有固定租金的邊際使用效率,加上彈性高,分成是有收入大家分,增值稅是佃農分成,產值愈高地區分得愈多。這樣看,土地使用的租金收入基本上天天不同,再加上地區佃農分成是上連串下連串,整個國家由合約組合,地區之間左右不連,競爭就激烈起來了。論生產活力,這樣的製度人類曆史沒有出現過。

兩年多前,在《信報》發表長文《還不是修憲的時候》,建議北京延遲修憲,要先理解那極端重要的地區競爭,有了答案,權衡輕重,把要點寫進憲法。今天我把國家合約組合的要點寫了出來,連本文前後三篇,應該夠清楚了。可以抽出重點寫進憲法,但也可以不寫進去。隻要北京明白我就心滿意足了。

說過了,中國的地區競爭製度是迫出來的。如果不理解為什麽地區之間會有那樣的激烈競爭,北京可能胡裏胡塗地把一個絕佳的製度改壞了。從來沒有意圖改變世界,但有了答案,解釋得清楚,自己心安理得,北京要怎樣處理是他們的事。

天下沒有那樣偉大的天才,可以發明或設計得出中國今天的地區競爭製度。是中國的運情吧。不是我的發明,是我的發現,隻是當年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佃農理論可以推得那麽遠。寶刀未老,不禁仰天大笑。

上述的神奇製度是在朱鎔基執掌經濟時期形成的。說過了,將來的經濟曆史不會漠視這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