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華爾街日報 於
06-11-14 五年前,中國承諾將向外資開放國內銀行市場,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一機會。
它在華先後設立了發放外匯貸款以及從事債券和一攬子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的子公司。花旗開始在中國一些城市安裝自己的自動提款機,並與上海一家銀行合作推出了信用卡。去年,它出價約30億美元競購廣東發展銀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的控股權,該行擁有501家分支機構。
但花旗一直未獲準接觸中國這一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居民儲戶。目前花旗隻在中國的6個城市擁有13家分支機構。該行在中國的自動提款機數量雖然不斷增多,最近剛剛又在長城安裝了一台,但它們目前的作用隻限於向海外遊客提供現金並向中國人宣傳花旗的品牌。
目前,花旗以及任何其他非中資銀行都不能向中國的居民儲戶吸收人民幣存款,也不能向他們發放人民幣貸款。事實上,花旗向自己的中國員工發放薪資還需通過在中資銀行開立的帳戶。花旗在中國的經曆就像是在一個由各種監管法規構成的灌木叢中迂回穿行,它夢想的隻是有朝一日能參與分享這一銀行業最豐盛的美餐。
下個月,為了履行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承諾,中國應取消目前所有針對外資銀行的限製。但中國最高行政機構國務院上周三通過的一係列新法規卻有可能延緩外資銀行接觸中國居民儲戶的進度,這使得一些外國銀行家不禁對中國政府是否真打算向外資開放國內銀行市場心生疑竇。
曾在克林頓執政時期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的沙琳•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說,當初與中國達成“入世”協議意在使中國盡可能大地開放國內銀行市場。曾經參與中國“入世”談判的巴爾舍夫斯基目前是華盛頓一家律師事務所Wilmer Cutler Pickering Hale & Dorr LLP的合夥人。她將中國在這方麵新設置的任何障礙都稱之為“找麻煩”,並說它們顯然不符合中國“入世”協議的本意。巴爾舍夫斯基拒絕談論她是否代表某些美國銀行的在華利益。
中國則聲稱,它遵守了“入世”協議的精神,現在隻不過是要求外資銀行遵守許多適用於中資銀行的法規罷了。國務院在周三的聲明中稱,新頒布的法規旨在“加強和完善對外資銀行的監督管理,促進銀行業穩健運行。”
目前有70多家外資銀行正在競相涉足中國市場。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在內,它們幾乎都選擇了不以自有品牌在華推出個人銀行業務。它們或是收購中資銀行的股份,然後通過這些銀行推出自己的產品;或是滿足於在企業銀行和麵向富裕階層的私人銀行服務等細分市場開展業務。
而花旗則是10家左右計劃以自有品牌與中國居民儲戶打交道的外資大銀行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家美國銀行。花旗自稱在約100個國家有自己的業務,而消費者銀行則是它在許多國家的主要銀行業務。花旗估計,中國13億人口中有3億至4億人“具備開戶條件”,這部分人有可能成為它的客戶。花旗將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和富裕人群定為了自己的目標客戶。
花旗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查爾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花旗在中國不作長遠打算“幾乎是一種犯罪”。中國央行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目前約合2萬億美元,這些錢現在都存在中資銀行。這一數額相當於美國各商業銀行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的70%。普林斯說,20年後中國或許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花旗目前在中國約有3,000名員工,其中文名稱是華語中對美國國旗的稱呼。總部位於英國的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也將在中國開展個人銀行業務當作了工作重點。該公司旗下匯豐銀行(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的首席執行長邵銘高(Michael Smith)將中國銀行市場的開放形容為一個漸進的過程。邵銘高還是匯豐控股旗下恒生銀行(Hang Seng Bank Ltd.)的董事長。
在匯豐的上海辦事處,二十多個客戶關係經理在發放外幣按揭貸款和吸收外幣定期存款等外匯金融業務上每月都需完成一定的目標額。最近一位榮膺該行“存款之王”稱號的經理在一個月內做成了約300萬美元的業務。
外資銀行一直渴望進入中國市場。包括花旗的前身公司在內的許多外資銀行1949年以前一直活躍在上海灘。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政府監管機構1983時允許花旗在中國南方開設了一家辦事處,並於1985年允許該行重返上海。但花旗和其他外資銀行既不能向中國居民吸收存款也不能向他們發放貸款。除了與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開展業務外,這些銀行在中國幾乎沒有多少拓展業務的餘地。
中國於2001年簽署的“入世”協議意在改變這一局麵。時任克林頓政府首席談判代表的巴爾舍夫斯基回憶說,中國當時擔心國內脆弱的銀行業會被外國競爭對手壓垮。“入世”協議規定中國可逐步向外資開放國內銀行市場,以便中國能夠有時間整頓其壞帳累累的國內銀行體係。
中國為最終向外資開放全部金融業務製定了一個五年過渡期。最先開放的是麵向中國居民的外匯業務,其次是麵向中國企業的人民幣業務,最終將開放麵向中國居民的人民幣業務。長達900頁的中國“入世”議定書中一段關於銀行的內容寫道:“入世五年後,外資金融機構將獲準向所有中國客戶提供服務。”
在中國“入世”協定生效三個月後的2002年3月,花旗集團在上海外灘的地標性建築和平飯店新開了一家分支機構。該行稱,當時前來開戶的400多名客戶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以開始吸收中國居民的美元和其他外幣存款為標誌,花旗成了首個與中國居民儲戶直接打交道的外資銀行。
中國加入WTO每滿一年,外資銀行就會迎來新的擴張機遇。但外資銀行表示中國官員從一開始就把滿一年的日子當作允許外資申請從事某種業務的申請日期。而從申請到真正獲準開展業務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2002年,花旗同意斥資6,700萬美元參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雙方隨後推出了一款聯名信用卡,這在中國還屬首次。花旗並未透露信用卡合作項目現況如何。
花旗在2003年獲準為中國的企業客戶開展人民幣業務。花旗還設立了一個交易中國國債的櫃台,並著手設計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衍生品。花旗還成為中國社保基金境外投資的托管人。
在此期間,中國一直致力於提高銀行業的實力。2003年,劉明康出任新組建的中國銀監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中國政府從外匯儲備中拿出了600億美元為中國最大的三家銀行注資,從而明顯地降低了這三家銀行的不良貸款比率。
中國的規定限製外資銀行在中資銀行中的參股上限比例為25%。但在一年前,花旗提議希望以30億美元收購廣東發展銀行的股份,目前廣東發展銀行的控股股東是廣東省政府。這筆交易如順利完成,花旗及其他的合夥投資者將讓一家擁有全國營業許可、總資產達到480億美元的中國大型銀行麵目煥然一新。
廣東省主抓經濟的副省長宋海急切希望發展廣東省的金融服務產業並歡迎外商來廣東投資。據另一位知情的政府官員透露,宋海鼓勵花旗競標廣東發展銀行的全部股份。宋海以前曾在銀行擔任過要職,他被視為是一個經濟改革家,與大多數政府官員不同的是,他並不是黨員。花旗的發言人拒絕對競標廣東發展銀行的前景發表評論,宋海也拒絕發表相關評論。
花旗競購廣東發展銀行的股份一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的股票大約也在這個時候在香港掛牌上市,並且大幅飆升。一些政府官員抱怨說,該股的發行價定得太低,政府內的自由派正在向外國人賤賣國有金融體係的珠寶。
法國的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AG)在2005年年底時加入了對廣東發展銀行的競購,該行承諾不會突破25%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據法國興業銀行巴黎總部的一位銀行家說,由於確信它將在2006年1月中國農曆新年前達成收購廣東發展銀行的協議,興業銀行已經在其巴黎總部掛起了中國傳統的大紅包,並且買了香檳酒準備慶祝。
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對這一收購案也表示了關注。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3月時說“政府對(國有銀行)必須有絕對控股權”。但在當月底訪問中國的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卻從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等人口中聽到了有關花旗競購廣東發展銀行的“好消息”。周小川被認為是改革派。
但到了今年4月中旬,中國的銀行監管機構卻致信廣東省政府,重申25%的外資持股上限必須堅持。花旗也將自己的雄心收斂了一些。據知情人士說,花旗所牽頭財團目前擬競購的廣東發展銀行股份不會突破政府規定的外資持股上限,不過花旗集團仍希望控製廣東發展銀行的董事會。
花旗和其他打算涉足中國市場的其他外資銀行8月14日得到了一條令人吃驚的消息:在獲準從中國居民手中吸收人民幣存款之前,它們還需滿足一係列新的規定。其中一條規定是外資銀行必須在中國注冊登記。銀行家們紛紛召開電話會議來探討這些新規定究竟意味著什麽。
接下來的一周,外國銀行家們在北京會晤了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據參加會晤的人士轉述,王用中文解釋說,除了要為在華設立的首批6個分支機構準備好1.25億美元資本金外,擬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還必須在中國注冊成立一家獨立的控股公司,就想中資銀行一樣,該公司必須有自己的董事會。
王兆星還列出了其他一些要求,外資銀行爭辯說,這些要求將限製或推遲它們麵向中國居民推出人民幣存貸款業務。比如,政府現在規定,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支機構隻有在華經營滿三年、且兩年以上盈利,政府才會允許其從居民手中吸收人民幣存款。中國政府官員稱,這一時間安排是為了在中國建立存款保險製度前保護中國儲戶的利益。
花旗稱,其進軍中國市場的最重要步驟就說在華建立自有品牌的零售銀行業務。如果競購廣東發展銀行的交易失敗,或者其擬將自己在浦東發展銀行的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的努力未能成功,推出這一業務的緊迫性將會增強。
負責花旗在華零售銀行業務的石安南(Anand Selvakesari)在這方麵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位在花旗在印度的子公司服務了多年的銀行家目前正負責為花旗在華各分支機構尋找落腳點,並負責招募掌管這些業務的經理人員。
今年4月抵達上海的石安南說:“我們必須獲得新客戶。”增加自動提款機的數量是戰略之一。雖然電子銀行業務在中國已經普及,但花旗仍未獲準在中國發行自己的金融卡。海外遊客及其他擁有外國銀行卡的人可在花旗的自動提款機上提取人民幣,不過需向花旗繳納服務費。
花旗將這些自動提款機看作是可替代廣告牌的廣告載體,目前它已在一些7-Eleven便利店、機場和靠近北京長城的一家酒店安裝了自己的自動提款機。石安南解釋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創造知名度。”花旗計劃在年底前安裝85台自動提款機,它還達成了使自己的客戶得以使用成千上萬台中資銀行自動提款機的協議。花旗希望最終能夠建成一個服務於中國普通居民的自動提款機網。
花旗當年在印度使用的就是這一策略,印度對外資銀行開設分支機構也有很多限製。花旗目前在印度的30多個城市設有數百台自動提款機。
目前,花旗正通過營銷一係列個人理財產品來接觸中國的富人客戶。石安南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新加坡就針對富人客戶推出了類似產品。他說這些產品可以為中國客戶帶來高於存款利息的收益,它們彰顯了花旗在全球所具有的實力。
石安南說,他希望中國的富人們能圍著花旗轉。他安排有希望成為該行客戶的人試駕法拉力(Ferraris)和路虎(Range Rovers)轎車。他手下的營銷團隊還邀請潛在客戶參與風水講座等“重大營銷活動”。
James T. Ar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