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1090 --- 人民幣匯率:各退一步?

(2006-05-10 11:29:57) 下一個

人民幣匯率:各退一步?

文章來源 : 華爾街日報 於 2006-04-07 14:52:30

這個月晚些時候,美國總統布什 (Bush) 將會晤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雙方將就諸多問題展開討論。中國的影響力迅速壯大,發展成維護全球和平及穩定的重要力量,堪與美國比肩。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國際社會應對朝鮮和伊朗等流氓國家的核野心過程中就可見一斑。但是,不管這些事件引起了多少爭端,與各方在人民幣合理匯率這個重要經濟問題上達成共識比起來都容易得多。乍一看,這有點奇怪,匯率不過是個關乎數字的簡單問題,數字問題都不難達成妥協 ── 最多雙方各讓半步嘛。但這次可不一樣,匯率問題的背後,美中兩國都有強烈的原則感,而要在原則問題上妥協讓步絕非易事。

對中國來說,中央政府和共產黨繼續掌控經濟發展的步伐是個原則問題;對美國來說,原則問題在於全球貿易的根本推動力是市場還是政府政策。這與圍繞著美國從貿易中獲得了多少經濟利益這類傳統的爭論截然不同(美國顯然受益)。這次討論的是,人民幣固定匯率是由中國政府而不是市場確立的,那麽顯然是由中國政府來決定哪部分美國人會從美中貿易關係中受益:消費者還是生產商,債權人還是債務人。美國人認為這最好還是交給市場去決定。

《華爾街日報》曾就此發表文章,稱固定匯率製度是中國這類國家管理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推理是這樣的:首先,內部市場力量能夠有效確定商品的相對價格。舉例來說,勞動力和產品兩大市場就能確定 1,000 個工作小時的收入能買一輛汽車。但如果沒有外部的錨定對象,央行的貨幣政策既可以將工作時薪定為 20 美元,相應的汽車的價格是 2 萬美元;也可以將時薪定為 2,000 美元,汽車價格就是 200 萬美元了。這兩種情況對市場有效運轉的影響可謂天壤之別。再者,發展中國家的數據質量往往不高,即使央行秉承良好的意願,也很容易決策失誤,引發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更何況,央行未必總是善意的。如此分析下來,市場確定相對價格的效率和自由要想不受央行貨幣政策失誤的影響,就必須有一套盯住全球性貨幣的固定匯率製度,才能迫使央行不會犯錯。

但在中國套用這套理論時就遇到了問題,市場並不能確定相對價格。國家是最大的雇主,在製定工資水平方麵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國家控製著(或盡力控製著)人口從低收入鄉村地區向高收入城市地區的流動,因此也就阻斷了市場機製發揮作用的途徑。國家決定需要教育出多少工程師、醫生和工廠工人、決定誰將成為工程師,會派到哪兒工作 ── 至少最初是這樣的。政府直接管理眾多商品的價格,向那些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賣不出去的公司提供補貼,辦法就是政府提供指定價格的原材料。

在這種情況下,固定匯率製度就無法保護市場能在不受央行引發的國家政策失誤的衝擊下自行確定價格了。相反,固定匯率製保護了國家確定的並不合理的指導價格不會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機製的衝擊。中國政府維護固定匯率製度,並不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銀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自律,而是為了維護政府對經濟的控製權。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原則問題,在當前的政治體製下很難就此作出妥協。

美國卻從這一製度中受益。中國顯然低估了人民幣匯率,這就意味著美國消費者能按照人為壓低的價格購買商品,成為贏家。為了維護這項製度,中國人民銀行必須大量買入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接近 1 萬億美元了。這筆巨款在國內毫無用處,於是中國央行就轉過頭來把它們又借給了美國人,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公司債和住房按揭,把國債收益率和按揭利率壓低到應有水平之下。美國的房主和納稅人再次成為贏家。

有贏家當然就有輸家,最慘的就是目前在中國進行生產活動的美國生產商。但他們的損失遠遠不及美國消費品進口商從中國補貼中得到的好處,不及中國慷慨拆借壓低美國借貸成本的好處。但這些好處在政治家眼裏毫不貼邊。

---

美國政壇日益關注的問題就是,現在是中國政府,而不是美國政治界或者市場的獨立判斷來決定結果。我們買的 T 恤衫、鞋和家用電器越來越多,住的房子越來越大,都超過了應有的水平,因為這是中國政府的決定。我們生產的家用電器越來越少,農業產值越來越低,都低於應有的水平,同樣也要歸功於中國政府的決策。跟美國政治家說,如果中國想補貼我們那就讓他們去好了,這麽說一點好處也沒有。就是因為中國的補貼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方式,朝著他們,而不是我們,決定的方向。

胡錦濤訪問美國時,無疑會竭盡全力緩解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引發的緊張情緒,他認為這是我們對人民幣政策不滿的根源。他會辯解說,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美國人消費太高而儲蓄太少。很多美國經濟學家也會附和他的說法。但胡錦濤這麽說就不夠坦誠了,因為正是他的政策鼓勵美國人多消費多貸款,他的政策壓低了這些活動的價格。而美國和中國不一樣,美國是由市場力量來確定商品的相對價格,而這些價格影響著經濟決策。

按照中國的傳統做法,胡錦濤還會帶來一個政府采購的大禮包,試圖以此緩和政治衝突並減少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中國可能會購買更多的波音 (Boeing) 飛機,更多的通用 (GM) 汽車,來取悅美國主要選區的選民。這當然好,但不解決根本問題。仍然是中國政府,而不是市場,也不是美國政府,決定著買多少,向誰買的問題。這讓布什進退兩難。它需要與胡錦濤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和平及穩定;但這就會在一個更具原則性的問題上將美中貿易關係置於險境。布什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這次他再怎麽謹慎也應該堅持原則。

隨著下半年大選的日益臨近,美中貿易問題形成的政治壓力會越來越大。隻要這個問題仍然是美中之間的原則性衝突,國會就很可能在 11 月之前通過立法。最終形成的法案無疑會讓美國在付出最小代價的基礎上給中國造成最大的打擊。布什和胡錦濤會談時最好是澄清:這對美國來說是個原則問題,一個中國人似乎並不理解的事實。繼續抵製人民幣匯率重估,胡錦濤就會讓中國變得更窮,才能繼續維護共產黨對中國經濟的控製這條原則,這樣他就會理解作為領導人很多時候必須堅持原則。

擺脫目前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把這些原則分歧轉化成某種可以量化的問題,然後雙方就數字做出妥協。但必須兩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才行。迄今為止,兩國都隻是在國內政治圈裏討論這個問題,美國方麵是國會和政府之間,中國方麵是央行等改革意願強烈的機構與官僚體製中的強硬保守派之間。結果就是緊張形勢有增無減。

既然是原則問題,布什就應該盡量讓匯率接近市場確定的水平,也就是要求人民幣每月升值 1% 。去年,中國的立場是 “ 盡可能小 ” ,結果人民幣升值幅度至今還不到每季度 1% 。確定這兩者之間的距離,商定一個調整速度,對中國經濟來說這很難,但還是可以掌控的。對美國人就匯率操縱的合理關注來說,這也是一個答案。胡錦濤可能還會覺得這一妥協威脅到黨的權利這個原則,但接下來他的選擇就很明確了:就原則而戰,中國的經濟損失會更大;要麽就坐下來協商數字方麵的差距。

(編者按:本文作者林賽 (Lawrence B. Lindsey) 是 Lindsey Group 總裁兼首席執行長, 2001-2002 年期間曾任美國總統布什的首席經濟顧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