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My Diary 239 --- 再談人民幣匯率問題:三個方程式(1)

(2006-04-09 13:21:13) 下一個

 

再談人民幣匯率問題:三個方程式(1

 

在和世界經濟整合的過程中,中國的快速工業化和大量廉價勞動力對很多發達國家的中低端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從而使得各類貿易或者經濟爭端最終都落在了人民幣匯率這個焦點問題上了。近期在中美就經貿問題頻繁對話、中國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以及胡錦濤主席即將訪美等背景因素作用下,人民幣匯率問題又引起了國際外匯市場的廣泛注目,而且由於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

另外,由於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日益臨近,美國政府官員以及國會山上的兩黨議員們又重新“撲”向人民幣,先是加征關稅議案表決,再是美參議員訪華施壓,而後是匯率操縱國指控,一時之間人人民幣匯率仿佛成了美國政客人人得以操刀的代罪羔羊,好象隻要迫使中國重新對人民幣進行估價就能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國內就業流失問題,而世界經濟秩序也將恢複平靜了。美國政府的這種看似符合邏輯的推斷一直不乏政客捧場,而每次出現這樣的論調也總讓美國的政界、商界和媒體好長一陣子不消停,因此頻頻出現對中國“操縱貨幣”或者“人為低估幣值”的指控也就不足為怪了。然而,人民幣升值就真得能美中貿易逆差問題甚至是世界經濟不平衡問題嗎?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和分析以下三個圍繞著中美貿易,中美政治和人民幣匯率的方程式吧。

 

1) 中國貿易順差 + 美國貿易逆差 = 人民幣升值?

截至2006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8537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這筆龐大的外匯儲備積累主要來自於中國巨額的外貿順差以及每年超過10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有關專家根據中國近年來外匯儲備的增長幅度和速度估計,到今年年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將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總體來講,保持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趨勢不僅有利於維持政府和企業的對外信用等級和內部金融結構穩定,而且有助於防止和解決國際金融危機。但是,由於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投資構成為美元資產,任何程度的人民幣升值也必然導致相應幅度的外匯儲備資產貶值。

不過,大洋彼岸的貿易賬戶就別有風景了。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05年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僅在絕對數額上創記錄得達到了8049億美元(其中對華貿易逆差約為2020億美元),而且貿易赤字相對於GDP的百分比也從2004年的5.7%提高到去年的6.4%。來自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的經濟學家讚迪(Zandi)預測2006年美國貿易逆差將升至8250億美元。由於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經常項目除了商品和服務貿易外,其還包括投資往來收益,因此經常項目赤字實際上意味著美國每年度的對外借款總額。時至今日,在對美國的國際貿易結算問題上,各國商家和個人仍然願意接受美元作為最終的方式,但經濟學家擔心美國不斷擴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將使外國投資者失去繼續持有美國股票、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的興趣。一旦投資者失去信心並開始拋售美元資產,美國股票和國債的價格將大幅下跌,從而推高美國的利率水平並引起美元的貶值。這種金融市場連鎖反應的局麵如果嚴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的泥塘。正是因為這種潛在的經濟風險以及美元資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入外國投資者手中使得美國政府開始擔心美國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是否已經過頭了。這種焦慮則明顯得表現在日前美國參眾兩院議員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幹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DP World)並購6個美國港口的事件上。雖然布什總統大 力支持該收購案,但是最終以該公司還是屈服於美國國會的強大壓力並以主動放棄並購計劃而告 終。

    

中美間這一正一負的經常項目差值乍看起來確實讓人觸目驚心,並且表麵上支持了那些極力鼓動人民幣升值的人們的論調。然而,認真得分析中國外匯儲備的統計數據,我們看到的則是另一種結果。首先,去年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大部分來自投機性的“熱錢”而不是最資本項目的長期投資。其次,由於2005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宏觀調控使得對進口機械設備需求減少,支撐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增長的出口正在日趨減緩。再者,雖然去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0億美元,但中國對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雙邊貿易約為逆差。因此,即使從貿易平衡的角度來講,中國也應該采取對話和小步調整的策略來麵對國際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 美財政部 +  國會議員 = 人民幣升值?

自從2005721日中國改變了自1994年以來實行了九年的人民幣固定匯率製以來,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就視之為一個突破口,持續不斷地遊說布什政府對中國和人民幣匯率政策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有跡象表明,布什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屈服於這股來自國內商界和政界的壓力,並通過美國財政部宣告:“可能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並繼而實施相應的貿易懲罰措施”。在財政部去年11月份的一份公開報告中,美國政府語調甚至看起來有點最後通牒的味道。另外,在本月中旬,美國財政部到了公布其每兩年一度的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匯率政策評估報告的最後期限,並且又再次暗示可能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不過,美國財政部高層於29日透露,由於胡錦濤主席即將訪美,原定4月初提交的各國貨幣報告將推遲,而該報告也不太可能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這種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因為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美政治高層之間互相搏弈的一張王牌。

另外,在319日,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林德西·格雷厄姆抵京進行為期一周的調查訪問,並得到中國副總理吳儀、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以及外交部長李肇星高規格接待。兩位美國參議員此行的目的除了繼續對中國人民幣匯率施壓以外,同時也將在考察後決定是否在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對中國出口商品征收27.5%的懲罰性關稅的“舒默-格雷厄姆法案(Schumer-Graham Bill)”。顯然,該法案針對中國商品的27.5%附加關稅是回應美國貿易商指控人民幣匯率被低估15% - 40%的一個回應。

                                     

      Senator Charles Schumer                                                Senator Lindsey Graham

 

那麽中國真得在“操縱”的人民幣匯率嗎?環顧一下中國的亞太鄰居,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所有的亞洲國家為保持比較競爭優勢均積極尋求本國貨幣相對於美元和人民幣的貶值地位。以日本為例,自2003年以來,為保持其“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以及日元相對美元的低價位,日本央行連續四次提高了該國經常賬戶的超額儲備目標值,並將每天資金市場餘額維持在30 億日元到35萬億日元之間。這樣明顯的市場敢於不是貨幣操縱,那是什麽?當然這串長長的名單上還有韓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它們的貨幣大都“死盯住”美元。那麽滿嘴噘詞的美國國會議員們為什麽連提都不提呢?事實上,雖然自去年起,中國貿易總額已超過英法日升至世界第三位,但中國對日本、印度、韓國、東盟、台灣等亞洲周邊國家貿易均為逆差。據中國海關統計,2005年上述國家合計對中國的逆差就超過達到1200億美元,2005僅中國對日台韓的貿易逆差就突破了1000億美元。

再者,兩位議員的普遍觀點是中國應該重新對人民幣估價,以減小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給中國帶來的巨額對美貿易順差。然而有一個不應被忽略的事實是,今天在歐美市場上一件印著“Made in China”的襯衫其實是整個亞洲製造業合作的產物。它的棉紗卻可能最初來自泰國,然後又被運到韓國進行加工,紐扣則可能來自菲律賓,中國隻是完成了布料的縫製和紐扣的固定,並把成品運輸到歐美而已。因此在原材料大量依靠進口的條件下,人民幣升值就會大大降低中國廠商的原材料成本,到頭來隻要是在政治上許可的範圍內,人民幣升值不會根本改變中國產品在歐美市場上最終價格。這種觀點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一些國際著名投行的認同。根據它們研究報告,人民幣匯率最多被低估了10% -15%,而且如果它們的估計值是正確的話,那麽隨著中國出口行業工資的增長速度快於美國同業水平以及人民幣繼續升值8%-10%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應該是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也就是在1:7.20 – 1:7.50範圍之內。因此,雖然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人民幣被低估的結論,但從貿易收支平衡來看,人民幣並未被顯著低估。

事實上,從廣義而不是僅僅參照美元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相對於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提升幅度遠比人們想象的要高。即使是相對美元而言,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在近幾周以來也在加快。雖然按年度相對比率計算,在20057月匯率改革後的頭半年之內,人民幣相對美元僅升值了1%,但是自從今年2月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已累計升值了4%。照此發展下去,人民幣兌美元距離“破8”已是指日可待了。顯然,這樣的匯率改革步伐已經說服了兩位來勢洶洶的美國參議員將他們的議案表決時間最晚推遲至今年929日,並在離開北京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感到更加樂觀了”。

 

寫於200649日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