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在資訊的世界裏,有著成千上萬的經濟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是經濟現象的濃縮
反映。如何從這海量數據中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搜尋出所需要的數據,正日益成為廣大
投資者思考的話題。始於今日,《第一財經日報》將開設“財經數據解析”欄目,為
廣大讀者從海量信息中精選重要的財經數據,分析數據背後的乾坤,希望對您有所助
益。
因懷疑伊拉克擁有核武器,認為是對美國及世界最大的威脅,所以布什在勸服了
美國國會之後興兵討伐伊拉克。雖然至今依然沒有罪證,但布什依然沒有懷疑自己當
初決策的正確性,在他看來,未雨綢繆非常必要。
不過在經濟問題上,布什卻失去了這種“高瞻遠矚”的品質。
如果我們注意最近幾個月布什對於經濟的表態,我們將會發現其實聽到的隻有這
些:“美國經濟正在穩固地增長”。
“美國的經濟已由複蘇轉為持續擴張。”最近一期的總統年度經濟報告對於美國
經濟如此評價。在全球都對美國經濟憂心忡忡的時候,唯獨白宮自己充滿了信心,甚
至認為目前已經變負的居民儲蓄率也不足為患,因為居民儲蓄率並沒有計入資本利得
,而其實這是不科學的。不過美國經濟是否真如布什所說的這麽好?
毋庸置疑,美國經濟在過去兩年中實現的4.2%和3.5%的增長率是非常樂
觀的數據,但是其他的數字可能就不是那麽樂觀了。從2003年5月到去年12月
以來,美國的非農就業數字一共增長了480萬人,平均每月14.3萬人,這要比
克林頓時期少得多,從1993年4月一直到1999年底克林頓政府平均每個月創
造的就業崗位是25.5萬個,而布什的數據還不包括在“9·11”後18個月內
丟失的110萬個工作崗位。
從這個方麵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美國失業率如此之低(4.7%)可能並不是因
為大家都找到了工作,而是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試圖去找工作。
這也是波士頓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KatharineBradbury為什麽
會認為勞動力市場的萎縮使得美國官方失業率下降了1~3個百分點的原因。而有工
作的人的境況又如何呢?
很難想象,在經濟狀況如布什描繪的情況下,實際的工資水平卻在下降。根據彭
博社的數字,美國人實際每周收入已經從2003年12月份的555.65美元跌
到了2005年12月份的550.6美元,而實際每小時的工資水平更是下跌了1
.2%至16.54美元。
根據美國政府的年度《收入與貧困調查報告》,美國家庭收入的中位數在200
0年到2004年之間下跌了1669美元,而貧困家庭的比例則從11.3%上升
到了12.7%。
在布什極力鼓吹自己的減稅政策給經濟增長帶來推動的時候,美國民眾對於經濟
狀況有著更深刻的感觸。多聽聽民眾的意見或許布什不再會對自己開始大失民心而感
到意外。彭博社與《洛杉磯時報》聯合進行的最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美國經濟兩
年的擴張之後,隻有37%的美國人對布什的經濟政策感到滿意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