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作家池莉將人生分為三境界,這三重境界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意思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是純潔無瑕的,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了山,人家告訴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眼睛看見了水,人家告訴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曆世事的增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有時甚至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進入這個階段,人就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麽了。人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歎息,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此乃人生的第二境界。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之後,就會茅塞頓開,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一種新的境界。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誌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一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此時人生達到了第三境界。 池莉的人生三境界觀點,很有道理,我很欣賞。在人生的三個境界中,身處第二境界的人,無非最為痛苦,他們常常苦悶、彷徨、不知所措,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並沒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那麽,我們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第二境界呢?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第三境界的快樂呢? 我覺得,人們要知道快樂是一種過程,事業的結果盡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過程更加重要,因為我們是在每一天的過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於整個生命都不幸福。我們往往注重事業的結果,結果好了我們會更加快樂,但是過程會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充實。以前,我沒有房,租人家的房住,夫妻恩愛,也覺得十分快樂。以後自己有了兩居室,在以後又換成了三居室,住房質量不斷提升,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我覺得真正帶來歡樂的不隻是居室越來越舒適,更主要的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之中。曾國藩說過:“隻顧耕耘,不顧收獲”。他並不是說我們不要收獲。曾國藩的意思很簡單,把種子撒進地裏,種子自然會成長,長到最後自然會有收獲,但是在維護莊稼成長的過程中給它澆水和施肥更加重要。因為隻有這樣,種子才會長得健壯,收獲才會更好。另外,你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過程是你人生最美好的體驗。迎著太陽的你走向美麗的大地,看著夕陽西下,你扛著鋤頭回家,這種感覺難道不是很美好嗎?差不多到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了。 人類的生存常常必須有比維持生命更高的目標,因為人類除了物質生活,還必須要有精神生活的滿足。在物質方麵,假如我們今年月薪2000元,通過自己的努力明年我們想拿3000元,畢竟2000元和3000元給我們帶來的生活質量是不一樣的;你今年買了一輛普通的國產車,明年說不定就想換一台上檔次的進口車。由此看來,人對物質的欲望沒有止境。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隻有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其次,我們要認識到世界本來是沒有絕對公平的,不要說我們人類,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地球本身也是一個圓的,那有真正的地平線呢?山外有山,天外還有天,循環往複。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那裏能夠去與永恒和無限計較呢?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為自己的出身低微而苦惱,也不會為自己遭受的不公而憤憤不平,要知道在機遇麵前並非人人平等。當自命不凡的你充滿激憤、憤懣和憂慮時,一是要看一看自己的水平是否達到了事業的要求,是否還有強者就站在你的身邊等著你的超越;二是要看一看你的對手的才能是否已經優越於你。在你努力之後結果隻有兩個——戰勝了對手,或者被對手戰勝,無論那種情況,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為了超越自己,我們隻有更加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本領。 在悠悠歲月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我們隻有從容走過,無需彷徨,無需猶豫,無需茫然。我們應當向第三種境界發展,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雲卷雲舒。”其實凡事看開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說明了人應當冷靜地對待人生嗎。也許別人是對的,但我們也沒有錯。很多事情過去了就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情最終也成為雲煙散去。所有瘋狂之後總會歸於平靜,我們除了平靜又能怎樣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麵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麵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雲春夢,接受世事無常。正如徐誌摩《再別康橋》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麵對雲淡風清、日升日落,我們惟有用一顆寧靜的心才能撫平一切,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第二境界,追尋到第三境界的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