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 963 --- 日本政府調整"經援"戰略 收買性質日趨明顯

(2006-01-23 06:46:41) 下一個

近來,日本媒體連續披露,日本政府正在調整“政府開發援助”(ODA)政策
,設定新的戰略目標,建立首相主導、外相參加的“對外經濟合作戰略會議”之類的
機構。據說,除了“反恐”和“構築和平”一類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此舉的主要目
的有兩點:一是“強化日本在東亞的影響”;二是把日本在亞洲的所謂“經驗領導”
推廣到非洲去。

  ODA的性質,則由“官方主導”轉變為“政治主導”;援助的對象,則由“發
展中國家”轉變為“與日本戰略利益密切相關的國家”,以實現政府開發援助與外交
的一體化。

  三大目標受到質疑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表述則更加露骨:日本ODA援助的對象,將從“窮國”轉
移到“更具戰略的夥伴國,尤其是印度”;日本今後“經援戰略”的基本方向是“跟
我們誌同道合的國家聯合起來”。他沒有說明聯合起來做什麽,但日本媒體做了很好
的注解———歸納起來有三大目標:一是確立世界大國地位,圓在聯合國的“入常”
夢;二是奪取在亞洲的領導權;三是牽製和對付中國的“威脅”。

  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援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些貧窮的非洲國家,本
是一件好事,欠發達國家也是歡迎的。但如果是懷有不良動機,甚至要拉幫結派,逆
潮流而動,搞冷戰時期那一套,就難免要受到質疑,要遭到反對。結果可能是適得其
反,落得個不光彩的下場。

  收買失敗不乏先例

  拿印度來說,日本為了拉攏它以“牽製”中國,這幾年已大量增加援助,領導人
也一個接著一個前往“朝拜”(日本媒體話),麻生不久前訪問印度,熱切期盼兩國
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結果怎樣呢?印度雖然喜看日本“送錢”,但對戰略合
作“沒興趣”。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所長說得好,“日本政府的想法是一相情願的
,印度不會為了日本的戰略利益而犧牲與中國的友好關係”。還有一位印度朋友更是
把問題挑明了:印度是同美國和中國一樣的大國。日本多年來一直躲在美國的背後,
完全聽美國的,跟它談國際戰略合作還不如跟美國談呢。

  再拿非洲來說,日本去年“爭常”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能得到非洲這個“
大票倉”的支持。這並不是因為日本“送錢”不夠,而是非洲國家同樣是有原則的,
不會輕易成為別人的“政治牌”。非洲國家當然歡迎日本方麵的經濟援助,包括日本
在能源和環保方麵的經驗,但如果以此為籌碼“買票”,甚或同它心目中的對手搞什
麽“爭奪戰”,那就有點不識時務了。

  以上這一切,幾乎都是國際上的普通常識和共識。人們似乎很難理解,為什麽日
本仍然不顧一切“頂風而上”。其實,說穿了也並不複雜。小泉和麻生都不是孤立的
個人,他們代表著日本的一股右翼勢力。這股勢力是沿著二戰後“帝國情結未了”的
一批日本人的思想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在冷戰後、特別是“9·11”事件後“美國
需要亞洲的英國”和“亞洲的代理”這一特定情況下膨脹起來的,所以不足為奇。不
過,人們倒是可以從中觀察到日本外交的一些基本動向。

  三個動向值得注意

  日本總體外交戰略目標,顯然是尋求世界大國地位和“入常”,以及對亞洲的“
主導權”。為此,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動向:

  一,政治上要繼續“傍”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這一點,從日本最近主動要求發表
新的美日同盟宣言,以及同美國進行“奪島”聯合軍事演習看來,似乎更加明確了。
但日本內心並不紮實。日本去年爭取“入常”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口惠而實
不至。美國官方對日本在日韓、日中關係方麵的某些批評,也使日本感到不安。

  二,經濟上日本要打“政府開發援助”這張牌,充分發揮經濟大國的優勢。日本
政府調整“經援戰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小泉、麻生這些人始終相信“有
錢能使鬼推磨”,認為這樣可以彌補政治上“傍”美的不足。

  三,在外交行為上,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不斷挑起矛盾和爭端,刺激中國
和韓國,誤導日本民眾和國際輿論,以期取得主動權,擺脫被動處境。對日本的這些
小動作,不必過分憂慮,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高度警惕和預防,冷靜觀察,沉著
應對

來源:解放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