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最近,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員宣布將進一步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致力於外匯儲備多元化。這一聲明被認為暗示了中國可能減持現有美元資產,從而曾引發美元和美國國債市場的短暫震蕩。 本來,近兩年美元持續貶值,令快速增加的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縮水,不僅僅是中國,幾個亞洲國家都在探索將“雞蛋分在更多的籃子裏”。然而近來每次有關減少美元資產投資導致金融市場強烈波動消息都出在中國身上,實在有些不太合理。 理解背後邏輯,看來並非僅僅是金融市場層麵的問題了。恰巧,幾天前,美國財政部長斯諾麵對中國儲備多元化消息的表態——“不會受製於人”、“中國減持,但別國仍看好美元”顯得有些刺耳,和一貫的理性不符。 不過,可以解釋的這些都不是巧合,國際金融市場正流行一種“遊戲”。由於美國對人民幣匯率持續施壓,關於中國是否動用持有美元資產,對美國金融市場進行反向施壓,進而在金融市場上演一幕幕中美博弈、對抗的大戲,則為眾多投機者、國際炒家提供了長期,而且玩不爛的題材。 而且,處於國家利益考慮,許多“好心”的經濟學家已參與“遊戲”之中,對金融市場的這場“遊戲”客觀上則推波助瀾。 那麽“中國美元”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能否對自己的匯率壓力“反盤”?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國實際持有美國國債的總量為2500億美元左右。雖然官方未公布中國持有其他美元資產(包括政府機構債券及美國公司債券)總額,但市場上比較一致的測算是,美元資產占中國外匯儲備組合的比重約70%。如今中國外匯儲備突破了8000億美元,按當前的增長速度,突破1萬億的確指日可待。但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各類債券隻占美國債券市場總量的4%左右,即使中國逐漸拋售美國債券可能在短期內對美國債市產生向下壓力,並影響投資者情緒,但對美國債市的整體趨勢則影響有限,因此試圖以拋售美國債券來影響其金融市場,達到反向“報複”目的的想法極不現實,也遺害無窮。 “中國美元”的形成歸因於中國全球製造業中心地位帶來的強勁對外貿易出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繼續享有勞動力價格低廉所致的低成本優勢。由於美國是中國消費品出口的最主要目的國,美國的消費需求是否強勁,顯然與中國的外貿出口增長息息相關。這也是中國大量購買美元資產從而為美國的雙赤字提供融資的一個間接動因。因此,一個高儲蓄的中國和一個過度消費的美國之間,已經形成了相當複雜的商品和資本互動聯係。 從商品流動角度看,美國消費者需要中國提供的廉價消費品,以幫助低通脹狀態下維持較高的生活水準,而中國需要以出口帶動就業和持續經濟增長;從資本流動角度看,中國購買大量美元資產有助於美國彌補其巨額財政赤字、緩解美元貶值壓力並幫助維護其低利率水平下強勁的消費需求,從而轉換為中國出口商品的大量定單。因此,各種關係極為微妙,動一發而影響全局,任何單向、甚至雙向的貿易報複,或者資本市場對抗行為都可能對雙方貿易金融聯係和整體經濟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從即期影響看,即使中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帶動其他亞洲國家減持美元,引發美元加速貶值以及長期利率上升,從而加快美國經濟衰退期到來。不僅直接衝擊中國對美出口,而且很可能對世界經濟及金融市場產生“非常”影響。短期內大量減持美元而導致的價格下跌也必然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減值,完全不符合中國外匯儲備多元化和保值增值的初衷。 此外,中國外匯儲備已如此之高,需要探討儲備是否再有增加的必要和較少儲備的可行路徑。 當前這種巨額貿易盈餘和FDI淨流入,一方麵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另一方麵也不利於中國經濟的中長期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必須轉向以內需帶動為主,減少對外貿出口的過度依賴。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逐步增強,應當更多考慮的不是沾沾自喜於“中國美元”的影響力,而是如何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的影響力。 這方麵日本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過度依賴出口到日元被迫升值再到經濟長期疲軟,日元始終未能建立起與其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國際地位。中國有條件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在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長的大前提下,塑造一個開放的、高效的貨幣金融體係,從而使得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係中成為真正的“強貨幣”,才是作為主權貨幣的最大利益所在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