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英國《金融時報》近期刊登克裏斯·賈爾斯和安德魯·鮑爾斯的一篇文章,認為
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流動的失衡空前嚴重。
這篇文章題為《亮點無法掩蓋岌岌可危的平衡》,其內容摘要如下:
世界經濟繼續強勁增長。利率保持低位。金融市場幾乎看不到緊張跡象。世界經
濟的未來看來頗為光明。
全球經濟2004年取得30年來最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
和2006年增長率將保持在4.3%的較高水平。
然而,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流動失衡從未像現在這樣嚴重。
外國人目前願意承受美國不斷增長的債務,但債務不能永遠增長
全球增長集中在中國和美國。亞洲、德國和石油出口國取得創紀錄貿易順差,美
國卻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將達到7
600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1%。
與此同時,油價升至每桶60多美元,比2002年初高出40美元,實際價格
已回到二十世紀70、80年代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水平。
失衡和高油價彼此相關,是全球經濟麵臨的重大風險。
美國高消費以極低利率通過國外創紀錄的儲蓄獲得融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
基金管理員穆罕默德·埃裏安把這種現象稱作“穩定的不平衡”,即外國人目前願意
承受美國不斷增長的債務,冒巨大外匯損失風險而不要求高額收益。但債務不能永遠
增長。各經濟體終將作出調整。
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所說:“問題不是它們是否會調整
,而是如何調整。”
如果心甘情願的放貸者不複存在,或現有債權人紛紛撤資,美國將麵臨嚴重結果
:美元暴跌;長期利率激增,進口價格上升導致貨幣政策緊縮;住房市場繁榮突然結
束。這時將難以避免經濟衰退和保護主義。
幾乎所有地區都需要改變政策
全球失衡越嚴重,最終的調整可能越痛苦。
無序調整造成的後果可能更糟。失去美國這個世界經濟發動機將使亞洲和歐洲經
濟體遭受重創,匯率迅速上升將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部門陷入蕭條,而這些經濟體過
於依賴出口。
經濟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國結構性經常項目赤字增長,即從海外獲得融資的同
時國內私人儲蓄大幅減少;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投資驟
減;歐洲和日本經濟前景暗淡,吸引的投資下降;亞洲國家為避免匯率上升而幹預貨
幣市場和積累外匯儲備。
全球儲蓄率2004年降至生產總值的22%這一低點。如果想讓全球經濟強勁
增長、減少失衡並減小突然且痛苦調整的風險,需要縮小各地區理想儲蓄率與理想投
資率之間的差距。
幾乎所有地區都需要改變政策,這一點與上世紀80年代不同。那時,巨大的經
常項目失衡幾乎完全發生在美國、日本和歐洲之間。
而在過去一年間,歐洲改革陷於停滯,德國選舉結果表明改革不得人心。日本似
乎終於實現了可持續的經濟複蘇,不過經濟增長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出口。
在另一方麵,亞洲經濟體人為地向出口產業扭曲。如果當前狀況持續,那幾乎看
不出明顯問題。但人人都知道這種狀況不可持續;不可能持續的東西就不會持續
來源:新華網
格林斯潘警告世界經濟調整可能麵臨困難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2日警告說,如果美國不能減少其財政赤字,
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得不到有效遏製,世界經濟調整將可能麵臨困難。
格林斯潘是在為期兩天的倫敦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上發表
演講時說這番話的。他指出,去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創下6680億美元曆史紀錄,
但由於國內經濟靈活,美國目前還能承受赤字的壓力。他同時表示,美國國內赤字持
續增加會阻礙外國投資者進入其市場,進而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損害。
格林斯潘還指出,全球化已經影響到每個國家的發展,如果一些國家不打破貿易
壁壘並遏製貿易保護主義,世界經濟的調整將“相當痛苦”。
這是七國集團今年召開的第五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也是今年的最後一次會議
。七國集團通常每年隻召開四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今年該集團增加了一次會議,
在討論國際經濟問題的同時,也向即將離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道別。由於本次會
議距12月13日香港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開幕隻有數日之遙,貿易自由化問題成為
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關注的焦點之一。英國和美國代表會前紛紛呼籲本次會議優先討
論貿易問題,為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協議鋪平道路。
七國集團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今年英國
是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本次會議期間,七國集團財長還將與中國、印度、巴西等國
的財政部長舉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