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一出關於東亞地區合作與競爭的大戲正在若明若暗地上演
11月18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韓國釜山舉行
。“建立共同繁榮的亞洲開放社區”是東道主韓國為此次會議定下的主題。在此之後
,美國總統布什行將展開對中國的第三度訪問。一出關於東亞地區合作與競爭的大戲
,正在若明若暗地上演。
“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開放社區”,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主題。它包含著兩個潛
台詞。
第一個潛台詞:共同麵臨的地區性機遇或挑戰,正在使區內國家一體化趨勢加強
。正如美國外交關係學會(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
)亞洲經濟高級研究員愛德華林肯(EdwardLincoln)所說,他預期A
PEC會議將會有三個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12月WTO貿易部長香港大會;11
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一階段會談;以及近來令人色變的禽
流感。此外,像區域能源安全合作、反國際金融犯罪、建立災難反應和預防體係以及
反恐等方麵,都涉及各成員國之間信息共享的話題。
第二個潛台詞:亞洲在尋求一體化進程之道,這個進程對美國是開放的。
自1993年APEC在美國西雅圖舉行首屆會議以來,這一環太平洋地區經濟
合作與發展的模式已經曆了12個年頭。其間,APEC也遭到各方詬病,對其最主
要的指責來自美國。
林肯表示,由於APEC的運作是建立在成員國自願、獨立行動的基礎上的,缺
乏約束性,美國多年來一直試圖重塑APEC,將重點放到基於約束性機製上的合作
上。
東盟(ASEAN)國家的立場則與美國相左。從1967年成立之初的五國,
發展到1997年之後的十國,東盟已成為東亞地區多邊格局下極為重要的一“邊”
。用美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菲利普桑德斯(PhillipSa
unders)的話說,1997年3月成立的東盟地區論壇(ARF)以及199
6年由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發起的亞歐峰會(ASEM),使東盟具有聯係亞洲同亞洲
外國家之間論壇的作用,東盟也因此成為東亞外交和經濟事務的焦點。
除了東盟因自身實力而擁有的在東亞事務中的話語權,它同中國日益緊密的互動
也使其分量日益上升。最重要的標誌是中國同東盟之間2004年11月簽訂的《中
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此外,中國願意接受東盟的《友好合作條約》所規定的不
訴諸武力解決爭端的原則,以及中國同東盟就南海問題簽訂《行動聲明》,都是雙方
頻繁交往、互動的表現。
通過上述雙邊的往來,中國與東盟攜手向其他各方傳遞這樣一個信號,即中國認
同東盟所倡導的範式。外交學院秦亞青教授認為,東亞地區正呈現一種“社會文化模
式”趨勢。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Shambaugh)則指出,東亞地
區體係的一大特點,就是中美關係在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分量,而兩國關係又主要體
現為實力關係(powerrelationship)。因此,盡管目前東亞的地
緣結構尚未出現中美兩個大國競爭的態勢,但實力政治確實影響到彼此對對方意圖與
舉動的判斷。
即將於12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亞峰會(EastAsiaSummi
t),使美方對東亞地區體係的未來前景抱有疑慮。該峰會與會方包括東盟十國、中
國、日本、韓國(即參加東盟“10+3”峰會的13國),以及印度、澳大利亞和
新西蘭,形成所謂“10+6”模式。美國之所以未受邀參加東亞峰會,出於一個技
術原因:參加者須接受東盟《友好合作條約》,而美國迄今並無計劃簽署上述條約。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Roy)表示,是次峰會包括東亞
地區最南端的兩個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甚至也接納了傳統上屬於南亞地區的
印度。但美國並沒有被邀請與會,美國有理由感到“關注”。
沈大偉說,美國並非亞洲國家,本無必要參與到每一個東亞地區的組織或者論壇
中來。然而,考慮到是次峰會也包括傳統上並非東亞範圍內的印度,而且美國同所有
這些東亞國家都存在很強的政治經濟聯係,美國對未被邀請參加峰會存有相當大的疑
慮。
但芮效儉也指出,目前東亞地區尚未找到一個最適合本地區發展的框架結構,因
此,任何努力和嚐試都是可能的。也就是說,至少在眼下,嚐試一個沒有美國參與的
、純粹由東亞國家組成的地區性組織架構也是一種選項。考慮到中美雙邊關係的性質
,以及中國在東亞地區日益增加的影響力,美方部分人士對美國未能參與東亞峰會感
到疑慮,是可以理解的。
對類似的疑慮,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崔天凱的回答在中方頗具代表性。在11
月3日包括芮效儉等美方人士參加的一次午餐會上,崔發表演講,表示中國支持東亞
地區進行多種地區結構(RegionalArchitecture)的嚐試,中
國既支持APEC,也支持東盟地區論壇和東亞峰會以及其他多邊機製。“中國希望
這些機製可以自然發展,得出結果。”
在同日早些時候外交學院舉行的中美關係與東亞地區合作研討會上,中國改革開
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所做主旨講演,也引起了美方高度關注。他說,中國在21世紀
的和平崛起,需要中國集中一切力量謀求自身發展。這意味著中國根本沒有時間和精
力、同時也不需要去威脅任何國家和個人;此外,中國的發展是在獨立自主基礎上,
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走同一切相關國家深化依存、合作共贏的道路。
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亦告訴《財經》,對中國來講,隻要(多邊)機製有助於東
亞的共同利益發展,都是好事情。
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係教授斯裏特(AmySearight)亦認為,盡管
美國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泰國之間的雙邊同盟依然是其亞洲戰略的
核心,但美國也越來越依賴APEC以及東盟地區論壇作為其地區戰略的兩個支柱。
通過這兩個支柱,美國可以將東亞地區更緊密連接在一起,推動地區合作,在和平的
多邊關係中同中國和俄羅斯進行接觸,同時賦予其在東亞地區的主導地位以合法性。
而在中國方麵,用斯裏特的話說,就是從亞洲多邊主義的學生轉變成多邊主義的
大師。中國近年來更樂意於傾聽來自本地區其他國家的聲音,並願意通過調整觀點來
尋求共同基礎。中國看來並不願意主導亞洲組織機構的議程,更願意同其他國家一道
追求共同的地區目標。
從這個角度講,尋求多邊機製來解決東亞地區麵臨的問題,同中美兩國的利益並
不相悖。而真正困難的,是具體多邊機製的職能如何,及其同已有經濟、安全架構之
間的關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中美兩國不能就這些問題取得某種
一致,那麽東亞地區未來的架構就依然是不清晰的
來源:和訊網-《財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