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美國信息技術協會(ITAA)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盡管業務“外包
”導致部分工作職位流失到亞洲等地,但美國經濟卻從中受益匪淺。據估算,200
5年,業務“外包”將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687億美元。
進入21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歐美跨國企業將部分服務和軟件業務轉移到成本
相對低廉且具備合格勞動力的國家及地區,這一現象被籠統地稱為“外包”。簡單地
說,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輪社會大分工。
上述報告是美國信息技術協會委托全球洞察力谘詢公司完成的。報告指出,20
05年業務“外包”導致部分低端工作職位流向印度等亞洲國家,但發展勢頭良好的
信息科技和軟件產業也為美國增添了25.7萬個新的工作職位。報告還說,今年業
務“外包”將為美國GDP貢獻687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
474億美元。
作為這份報告的主要撰稿人,全球洞察力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納裏曼·貝拉韋什認
為,低端工作職位流失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但業務“外包”對美國經濟的正麵效應更
為顯著。貝拉韋什說,通過業務“外包”,很多美國公司降低了生產成本,加上勞動
生產率不斷提高、利率水平相對較低等積極因素,美國信息科技和軟件產業的利潤前
景相當光明。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從美國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工作職位每年高達幾十萬個,流失
到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等國的工作職位不僅包括電腦編程和呼叫服務,
而且涉及會計、保險,甚至醫療衛生領域。有報道稱,2004年年底,每20個美
國高科技工作崗位當中至少有1個外遷。
目前,一些美國團體片麵地將本國就業難題歸咎於業務“外包”。麻省理工學院
的約西·沙菲就將歐美科技企業越來越多的業務“外包”稱為“陷阱”,認為美國和
歐洲把大量低端科技產業職位遷到亞洲,無疑是在培養潛在的競爭對手。不過,事實
表明,美國在業務“外包”上非但沒有吃虧,相反賺了個盆盈缽滿。英國《經濟學家
》曾經援引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調查報告說,在業務“外包”過程中,美國公司每掏
出1美元,就能為美國經濟帶來1.13美元的新財富。這家研究所指出,美國企業
將“外包”目的地主要定在印度等亞太國家和地區,平均節省成本在20%以上。
還有美國業內人士指出,高科技行業轉移的大多是低端工作職位,美國工程師的
飯碗並沒有被亞洲同行搶走。美國《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稱,由於美國科技公司和
大型企業采用了一係列新興技術,對本土高端人才的需求相當迫切,以至於美國高級
編程人員繼續受到追捧。另外,盡管印度等國的IT企業搶走了部分工作崗位,但為
了和美國、歐洲等地的大客戶保持良好合作關係,這些公司同時吸納了大批具有商業
知識的美國員工。事實上,現在美國、印度等地的科技企業非常流行在全球範圍內整
合人力資源,比如“Accenture”和IBM,都將大型業務分派給處於世界
各地的分支機構,美國的軟件工程師們負責設計工作,而其他地方的程序員則完成具
體的編程任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