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對51歲的本·伯南克(BenBernanke)來說,像他的前任那樣獲得
殊榮與應對即將來臨的挑戰一樣,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10月25日,這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被美國總統布什提名為下任美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接替將於明年1月底卸任的艾倫·格林斯潘。
“讚揚一個人及其背景不難。我們都知道本·伯南克是出身麻省理工、有深厚學
問根底的經濟學家。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如何能展示其機構領導能力,去麵對不同尋
常的國際國內雙重失衡的困境(資產泡沫和經常賬赤字)。”
10月26日下午,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摩根士丹利獲悉,其首席經濟師史蒂芬
·羅奇就新一屆美聯儲主席提名發表了上述評論。
或可轉向設定通脹目標
如此醒目地走入公眾視野的伯南克係學者出身,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
學士學位,197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002年被布什任命為美聯儲
理事前,伯南克主要從事學術工作,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17年,包括擔任該校經
濟學係主任,2005年6月,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伯南克學術成果豐碩,最有名的是他與合作者在一篇展望格林斯潘之後美聯儲政
策的評論文章中,提出給通貨膨脹設定目標的理論,即在一定時期內使通貨膨脹率保
持在特定的水平。
正是這一理論主張,使他成為美聯儲新掌門後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走向關注甚多
的主因。因為他的前任格林斯潘素以相信自我判斷自行決策,並用一係列短期目標管
理長期經濟而聞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拒絕製定貨幣目標,“把明確的通脹目標視為
束縛”。
這一兩天,幾位接受中國經濟時報獨家采訪的中外經濟學家中,多數認為美國貨
幣政策即將出現變化。
桑卓拉·勞森(SandraLawson)是高盛高級全球經濟學家。10月
26日晚,她在紐約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是的,我們認為他會非常關注通
貨膨脹問題。”桑卓拉表示,“我們有三個理由。第一,因為控製通貨膨脹是央行的
主要責任。第二,因為通脹壓力正在增加,而且通脹的可能性正在增長。第三,像其
他所有新上任的央行主席一樣,伯南克也需要在市場上‘為自己贏得聲譽(earn
hiscredentials)’”。
不過,桑卓拉也明確指出,在上任初期,伯南克有可能把工作重點放在通脹問題
上。“雖然他稍後可能會講到貨幣政策等問題,但因為這不是聯邦儲備局的責任範圍
內的工作,他不太可能在初期把工作重點放在這上麵。”“伯南克是政策製定透明化
的支持者。記住,貨幣政策是美國財政部(最終是總統)的責任,而不是美聯儲的責
任。”
“格林斯潘更相信實體經濟,不太像象牙塔裏的人。他對美國經濟了解入微,調
控技巧高超,給外界的印象似乎是憑感覺把握利率走向。”經濟學人信息部中國谘詢
總監許思濤說。10月25日,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伯南克是世界一流的
經濟學家,其明確的“通脹目標”理論是其與格林斯潘最大的區別。
許思濤認為,若提出通脹目標,那麽,預計美國利率未來的上升速度將會快於格
林斯潘任內,因為美國現已出現通脹跡象。然而,由於美國通脹指數中不包括資產類
價格,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聯儲加息步伐未必如設想一般快。“市場普遍預期
一段時期內將維持現狀,像伯南克在被布什提名後發表感言時說的那樣,如果被(參
議院)確認擔任這一職務,其第一優先工作是保持格林斯潘時期確立的政策和政策策
略的連續性。”
目前,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貨幣政策製定均是盯住通脹目
標的。但是,基於對貨幣政策當局既有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考慮,許思濤不認為美國貨
幣政策會轉向設定通脹目標。
能否與市場建立積極關係
談到帥印易人,人們總是願意把繼任者與他的前任做比較。在美聯儲主席的人選
問題上,似乎也沒有什麽理由例外。
格林斯潘的風格比較含蓄,在其任內,每次貨幣政策調整前,市場猜測都很多。
有市場人士認為,伯南克上任後有可能不同,他的語言風格與學術主張很可能使之同
市場保持緊密的互動關係。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
格林斯潘更注重通貨膨脹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控製通貨膨脹手段強硬。伯南克有可
能公布一個可以接受的通貨膨脹率或者區間,對市場而言,貨幣政策似乎更具透明性
。
“在平衡與引導市場預期方麵,與擅長用格式化的語言引導市場預期的格林斯潘
相比,伯南克的風格明顯不同。”巴曙鬆說。
此外,伯南克是“反通貨緊縮的鷹派人物”,與格林斯潘相比對通貨膨脹可能會
持較溫和的態度,這意味著伯南克可能在提高利率方麵不會很激進。受此影響,美國
股市大漲,而美元匯率卻有所下滑。
高盛的桑卓拉則對記者表示,“事實上,格林斯潘與市場建立了密切和積極的關
係,伯南克可能會繼續將這樣的關係保持下去。”
風險挑戰明確在前
與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相比,高油價、通脹壓力、貿易赤字、經濟全球化
,擺在伯南克麵前的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卻是明確的。
“過去33年,我曾與之合作或觀察過的每一名美聯儲主席都曾遇到過出其不意
的突發狀況。”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評論說。“伯恩斯(Burns
)的通貨膨脹、米勒(Miller)的所有問題、沃爾克(Volcker)的通
貨滯脹成本、以及格林斯潘的資產經濟及由此而衍生的失衡問題。出任主席期間,各
人都反複地遇到了來自其熟悉領域以外的挑戰。伯恩斯是商業周期專家,應對的是非
他專業的通貨膨脹問題。沃爾克是金融專才,麵對的卻是痛苦的經濟衰退。格林斯潘
是商業顧問,很快便被卷進了一場金融危機管理的戰役中。最終,沃爾克和格林斯潘
都學會了適應與配合。但是,最初他們都不可避免地經曆了痛苦的金融市場調整——
對沃爾克而言是債券市場,對格林斯潘來講則是股市。”
“我們憑什麽可以假定伯南克將能幸免於其前任者所曾麵對的考驗,特別是麵對
美國目前異常巨大的經常賬赤字?我們又憑什麽可以假設伯南克隻會遇到來自他所熟
悉領域問題的挑戰——即通貨膨脹?市場在尋找新上任者的弱點方麵,具有不可思議
的本事。對於美聯儲及其新一屆主席來說,這仍是風險所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
國外貿的失衡問題,其起源和資金提供模式仍充滿著前全球化、封閉式經濟的色彩。
”
“總的來說,像他的前任者,伯南克的專長並不足以給他準備好以應對即將麵臨
的挑戰。情況將會是‘邊做邊學’——或很可能在遭受抨擊時,搬出他的一套說教理
念。這都是有先例可循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