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盡管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溫,同時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也紛紛表示將加息,
但是全球經濟還是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和低(實際)收益的特征。
但是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國家經濟發展的步調並不一致。究竟有哪些國家經濟發
展表現良好,又是哪些國家拖慢了世界經濟前進的步伐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最新發表的一份全球經濟報告對此作出了分析。
經濟大國影響力在變化
IMF在報告中預期,今年的全球GDP增長率將保持在4.3%的水平,而《
商業周刊》預期的年增長率是4.4%,較1984年以來增長最強勁的2004年
5%的增長率略有放緩。預測的差別主要是因為兩者對美國GDP增長的前景存在分
歧。
雖然全球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有所減少,但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卻依然保持
了強勁的勢頭。其中,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加上經濟基礎龐大的美國,這
三者共同推動了全球總體向前發展。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歐洲和日本兩大主要經濟體
顯得增長乏力。經濟學家指出,這五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發展作用的重要性正迅速發
生變化。其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位於南亞次大
陸的印度經濟發展則比較溫和,主要是受到這一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的拖累;美國經濟
因基數龐大、經濟發展穩健,因此在世界經濟中仍舊發揮了主導作用。
其實,中國、印度和美國三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正是“高增長率”與“基數龐大”
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證。從總體看,美國年經濟增長趨勢很強,但中
國經濟增長的勢頭似乎更勝一籌。目前,美國和中國仍是自1980年以來經濟增長
最快的兩大經濟體,其強勢遠高於經濟發展同樣迅速的印度等國。
能源因素製約經濟步伐
經濟學家預期,中國和印度目前的經濟快速增長勢頭在未來將有所放緩。因為包
括美國、中國、印度在內的經濟大國受到國內生產力和勞動力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小,
而價格飛漲的能源因素對這些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能源價格也正在製約全球經
濟的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在全球經濟保持增長態勢、國際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同時,全球
的通貨膨脹仍得到了有效的控製。在一些發達國家,雖然物價上漲遠遠超過了上個世
紀90年代的水平,但卻低於90年代以前的增長幅度。
如果考慮到新興市場上有關國家的高通脹的因素,那麽對於全球通貨膨脹的展望
將不甚樂觀。截至目前,今年的全球CPI指數上漲了4%,其中發達國家的CPI
上漲2.4%,發展中國家的CPI上漲5.9%。IMF的統計表明,新興市場與
發達市場國家的CPI(消費物價指數)走勢呈現出明顯的分歧。顯然,發展中國家
正在努力將通貨膨脹盡量控製下來,而發達國家卻在貨幣政策上有所放鬆,導致物價
持續上漲。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曾就利率走勢表示,貨幣緊縮政策對於提高長期利
率的作用相當有限。分析家認為,這是這位美聯儲高官在暗示全球經濟需要適度的通
脹來調節。同時,他也指出,由於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高儲蓄勢頭不減、許多國家的央
行增持美元債券、養老賬戶膨脹等原因,全球經濟可能出現儲蓄過度的問題。
IMF在報告中表示,總體而言,盡管目前全球經濟依然保持了很強的增長勢頭
,但是200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將會呈現放緩的態勢,2006年這一趨勢將會更
加明顯。目前全球經濟的目光集中在商品價格的衝擊和影響上,當中能源價格尤其引
人注目,但估計通貨膨脹仍將可以得到控製。
經濟學家評論稱,在充滿經濟倒退和物價飛漲的危言的市場中,世界經濟仍然以
廣泛的、強勁的增長趨勢與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對抗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