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580 --- 警惕亞洲裂痕伸向中國

(2005-09-13 13:12:00) 下一個

不斷飛漲的石油價格像是一柄鋒利的鑿子,把一個完整的地球穿鑿出幾道裂痕。
東南亞地區是其中裂痕寬度最大的地區。

  9月6日,印尼央行宣布提高利率。這是該央行7月份以來的第三次加息。由於
石油價格的猛漲,通貨膨脹加劇,印尼盾今年以來已經貶值11%。此前,泰國和柬
埔寨也先後發生了類似的問題。

  盡管高油價不會直接影響到財力雄厚的中國,但高油價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貨幣貶
值,或許會通過貿易途徑擴展到中國。

  遠離通脹

  和其他亞洲相同,中國也采取一定措施,人為壓低國內成品油的價格。與東南亞
國家直接采取燃油補貼不同,中國采取的是讓石油企業內部消化的方式。

  在中國,原油價格按照國際市場走勢,而成品油價格則有政府進行調控。這就迫
使石油公司必須用原油漲價的收益,去補貼成品油價低於國際市場的差價。因此,可
以斷言,麵對高企的油價,中國不會發生類似於東南亞地區的通貨膨脹。

  雄厚的財力也給予了中國對高油價的抵抗力。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數量為711
0億美元,位居全世界第二。

  同時由於中國目前支持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還是煤炭,石油對外依賴度是40%
。因此中國也不會爆發類似於近鄰東南亞那樣的危機。

  亞行近日的報告也持類似觀點。9月8日,亞行上調了中國GDP增長預期,達
到9.2%,而年初,亞行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率隻有8.2%;除中國以外,亞行對
其他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全部下調。

  疼痛降臨

  亞行的樂觀預期,並不能讓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真正的樂觀起來。亞行對明年中
國經濟增長預期是8.8%。中國企業正在被拖入亞洲近鄰貨幣貶值的漩渦中。持續
的高油價造成了東南亞地區高通脹,這些國家的貨幣發生貶值幾乎成為必然。

  重慶市經貿委外經委公平貿易處處長顧華首先感到亞洲貨幣貶值帶來的些許涼意
。1—7月,在印尼市場,重慶摩幫巨頭嘉陵、隆鑫、宗申、勁隆等均出現了30%
以上的銷售下滑。東盟地區是中國摩托車主要的出口地。印尼盾的貶值和人民幣的升
值,蠶食了中國和重要競爭對手日本的產品差價。

  而剛剛為中歐簽訂新紡織品協議慶幸的中國紡織業界,或許將成為第二個受害者
。“東南亞貨幣貶值,將使得中國紡織品業可能會麵臨一定的困難。”陶冬對此深信
。在此前的幾年,一些發達國家把自己的紡織品生產線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東
盟地區,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已經成為新的紡織品出口基地。因此,東南亞地區的貨
幣貶值無疑將增加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壓力。

  顯然,陶冬和亞行都已經意識到,貿易滑坡將成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威脅


  僅僅是開始

  但這僅僅是開始。如果油價繼續高企,中國經濟將麵臨嚴重威脅。

  亞行報告預計,2006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將有所減少。中國目前高達700億
美元的貿易順差,主要源於進口增量低於出口增量。但高油價將導致中國進口增速提
高。

  或許,中國政府樂於看到這樣的事情,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成為人民幣升值最大
的壓力。但亞行對此給出的結論,或許會打消人們的這種興奮。他們認為,如果油價
持續在高位徘徊,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速度均將減緩,這無疑將減少這些
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更令人擔憂的是,經濟放緩將必然伴生這些國家的貿易保護
主義猖獗,中國產品將麵臨更加惡劣的出口條件。

  一年來,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一直為歐美等國對中國產品設立進口限製而奔波
。亞行認為,每桶80美元的油價是發達國家能夠承受的極限,如果超過這一水平,
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停止,甚或衰退。

  現在,中國經濟出口推動作用很大。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9.5%,其
中有5.7個百分點是依靠出口拉動。一旦出口這台發動機“熄火”,中國經濟承受
的打擊難以想象,尤其是在投資和消費均呈不振之時。

  中國政府或許已經預見到這種潛在的危險,因此,目前穩健的貨幣政策顯示出了
一定的寬鬆——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可以佐證;穩健的財政政策也略顯積極——叫
停已久的地鐵建設重新開閘。同時,中國高官一再宣布,中國吸引外資的政策不變;
而增值稅改革也加快了其行進的步伐……。

  但這些或許並不能保證油價在東南亞鑿出的裂縫不會擴展到中國。依據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亞洲各國貨幣的貶值,會強力打擊中國的商品出口,屆時外
貿方麵對人民幣或許還會提出貶值的要求。眾所周知,人民幣剛剛升值不久,如果在
國內出現貶值壓力,對外由於熱錢流入而出現升值壓力,那同樣會造成貨幣政策的左
右為難,甚至會引起匯率的大起大落

 

來源:財經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