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故鄉回憶之三:清茶一杯話古事
我的家鄉雖沒有蘇杭那煙雨春夢的水鄉景致,卻也是山容水意韻味無窮。正是因了這山川靈氣,福建曆代出產名茶,南宋詩人陸遊曾讚曰:建溪官茶天下絕。從宋朝的蒸青龍鳳茶,明代的妙青綠茶,清代的小種岩茶,到現代的鐵觀音茶,福建名茶無一不合“清、甘、活、香”四字,細細品來可謂是“茶中蘊和,茶中寓靜”。
茶的“和、靜”二性,不僅是中國曆代名士墨客所追求的一種心境,也與儒道兩教所推崇的修身養性有著不解之緣。《大學》上有這麽一段話說:“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思,思而後能得”。儒家倡導修身齊家和中庸治國,修身則需淡泊寧靜,中庸則為和敬謙讓。故自宋朝南渡以後,儒家文士紛紛薈集福建,以茶論文,以文論道,福建茶事因之興旺。那位和“東周孔丘”齊名的儒學大師朱熹曾在福建武夷山隱屏峰下的精舍裏生活了50年,可謂是山中隱者。先生在此地著書立說,授經講學,並以石當灶,聚友品茗,寫下不少詠茶詩篇。有詩雲:紅裳似欲留人醉,錦嶂何妨為客開。咀罷醒心何處所,近山重疊翠成堆。
茶中有道,重在體悟,故善品茗者必善品人生,好茶者也大都修心養性。茶的這種追求人性與自然和諧之道則暗合道教的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主張。道教主張人必須順應自然,從身體靜修開始,修煉在於修心,修心在於靜,靜則生慧,長生不老,因為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百病不生。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須眉。水靜猶明,況精神乎?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虛靜恬淡,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茶有古風,古人品茗論道,煮茶聽琴,為的是體味人生苦樂,揣摩世態炎涼。對我來說,茶喻人生,杯如夢想,杯中翻騰的香茶就象人生沉浮;幽香嫋嫋的茶汽則似如煙世事,一切都是言不盡意,隻能靠自己去細細的品味。
寫於2005年8月4日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