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中長期,日本經濟最大的隱憂莫過於其龐大的政府財政赤字問題,特別是伴隨
著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和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日本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也將越來越
大,這還將導致日本政府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事實上,日本政府的財政危機已經初見端倪。現在,包括日本中央政府和各地方
政府在內的全部長期政府債務總和已經高達700萬億日元以上。根據經濟合作與發
展組織(OECD)的一項統計,日本政府債務已經占到GDP的170%,在全球
七大工業國中表現最糟糕,而十年之前的日本表現則為最佳。如此之大的落差,在現
代經濟史上可謂前無古人。
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如此高的負債率,原因就在於,以銀行存款、人壽保險
和郵政儲蓄等形式存在的高達1400萬億日元的日本居民金融資產,大多數都用來
購買政府債券。換言之,日本政府債券發行的市場壓力相對較小。
但是,這也導致日本財政無度擴張,並產生惡性循環。近年來,在小泉大力推進
結構改革的同時,日本政府的債務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盡管小泉已經意識到財政赤字
問題已經成為其改革的一大難題,而其本人也表示,每年發行的政府債券將被控製在
30萬億日元以內,但這幾年的政府債券發行卻基本上都在35萬億日元以上。
根據標準普爾的預測,日本政府發行的債券占GDP的比例將在2020年達到
287%,而在2050年更將達到718%。然而經濟的現實情況是,隨著人口老
齡化的不斷加劇,居民儲蓄率卻在不斷降低。因此,如果日本政府不采取斷然措施,
強力控製債務擴張,終有一天居民存款將無力維持如此龐大的國債發行,財政將破產
,通貨膨脹則一發不可收拾,還極有可能會引發整個國內經濟的全麵危機。
鑒於日本經濟地位的特殊性,日本經濟的不穩定因素不僅有可能給日本居民帶來
危機,還將影響到整個東亞甚至是全世界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從這一意義上講,
日本政府的財政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其國內的問題,而變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國際問題。
控製並戰勝財政赤字的方法不外乎兩條,一曰開源(即設法增加財政收入),一
曰節流(即縮減財政支出)。而早在1960年,OECD就開始對其30個成員國
財政改革措施進行跟蹤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成功重構財政收支平衡的國家,七分靠
節流,三分靠開源;而那些財政重構失敗的國家則相反,三分靠節流,七分靠開源。
而在節流方麵,日本的問題則比較複雜。日前,小泉的郵政私有化已經被否決,
而其另一項社會保障製度改革也前途未卜。人們不禁要問,小泉政府的財政改革是否
已經山窮水盡?
隨著小泉政權的動搖,目前奪標呼聲最高的在野黨派———日本民主黨已經開始
行動,製訂了控製赤字的兩步走戰略,提出了在八年內達到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基本
平衡的計劃。
在日本民主黨的兩步走戰略中,前四年將著眼於財政支出的大幅減少,此期間的
支出削減估計將達到16萬億日元;後四年將主要進行財政收入的重構。
究竟動蕩的日本政壇能否解決其財政赤字這一宿疾,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