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454 --- 紐約原油破67美元亞洲最痛

(2005-08-15 05:42:11) 下一個

亞洲開發銀行曾指出,油價每升10美元,亞洲經濟增長會減0.8%

  雖然歐美用油大國紛紛高姿態表示高油價不受歡迎,但隻有一向沉默的發展中國
家,特別是亞洲地區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痛。

  上周五,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即期合約最高到達每桶67.10
美元,收盤報於66.86美元,汽油價格更是史無前例地突破每加侖2美元。天價
原油並沒有導致交易萎縮,NYMEX上周五原油期貨合約成交達120萬張,刷新
了前一日104萬張的紀錄。一周內,原油、天然氣及汽油期貨便分別漲了7.31
%、10.2%及9.4%。

  同天,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9月份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揚1.07
美元,收盤升至每桶66.77美元。

  今年以來,紐約原油即期合約價格已經上漲54%(43.45~66.86美
元),而從2001年底的20美元算起,該合約價格已經上漲了2.34倍。從而
,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目前已經處於石油危機之中。

  但是,本次原油價格的高漲卻沒有像前幾次石油危機一樣對全球經濟產生深刻的
影響。

  美國財政部長斯諾上周四表示,雖然破紀錄的高油價使美國的經濟增長受到威脅
,但目前美國的經濟還沒有受到油價高漲的影響。這與美聯儲最近的論調保持一致。
美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原油消費國,消費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亞洲石油危機?

  從美國的情況看來,似乎上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已經一去不複返,但是亞
洲國家卻用實實在在的數字證明,危機依然存在。

  今年以來,泰國柴油零售價格已累計翻了一番。直接的結果就是其7月消費者物
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5.3%,創下了7年來最高通貨膨脹率。而印尼
的通貨膨脹率也在今年3月創下8.8%的兩年來高點,7月為7.8%。

  這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通貨膨脹率頭一次成為亞洲各經濟體決策者的心腹之
患,油價正是罪魁禍首。路透社援引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亞太研究部
主管朗布萊茨的話指出,“(亞洲)各央行相當長時間以來第一次麵臨這樣的抉擇,
要不要跟隨美聯儲行動?要不要升息?本國經濟能否承受?”

  泰國自去年8月以來已6次升息,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出現萎縮後仍調升利
率。目前亞洲地區內燃料補貼最高的馬來西亞,也在日前調高汽油與柴油價格,當地
CPI目前維持在6年高點附近。

  即使是亞洲國家中經濟增長最為強勁的中國,目前也受到油價高漲的影響。雖然
今年以來,發改委已經連續5次上調了成品油的價格,但是依然不能改善煉油商巨額
虧損的狀況,而7月份的CPI卻同比增長1.8%,結束了3月份到6月份CPI
同比和環比連續回落的趨勢。

  亞洲開發銀行(ADB)曾指出,油價每升10美元,亞洲經濟增長會減少0.
8個百分點。

  供求狀況緊張

  上世紀70年代末的石油危機可謂是產油國與西方國家的一次利益博弈。上世紀
五六十年代,西方國家依靠大量廉價石油順利完成了化工、汽車、化纖等支柱產業的
發展和壯大。這種高油耗的發展方式導致全球石油需求飆升,引起了產油國的不滿,
加上美國對阿拉伯世界實行打壓政策,產油國決定大幅提升油價。可以說在那次石油
危機中,石油並沒有真正的短缺。

  但是目前的情況卻完全不同,雖然目前政治原因對於油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是供求狀況的空前緊張卻是最核心的問題。

  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最近在一個名為《能源展望:從2030年看能
源》的報告中預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以外的全球石油生產將在5年內枯
竭。雖然這份報告代表的是能源公司利益,但是卻準確地反映出了供求的緊張關係。
即使是OPEC,目前也僅僅是沙特擁有為數不多的閑置產能。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正處於20年來的高位,而經濟增長正帶動需求高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3%,明年為4.4%
。國際能源署(IEA)在上周四公布的最新月度報告中表示,即使從目前的數字看
,中國的原油需求增長有所減緩,但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長依然超過其以前的預期。I
EA表示,今年全球日原油需求量將增長160萬桶,至8370萬桶,明年將再增
長178萬桶,至8550萬桶。

  但是,投資者目前還不了解這些原油將從何而來。

  “對衝基金追高油價隻是讓不可避免的事情早點發生,他們預測,不出數年時間
全球供應將出現短缺。”路透援引London&Capital的投資主管薩沙的
話為對衝基金正名。對衝基金一直以來被視為推動油價的核心力量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