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436 --- 國際金融資本的中國"空降"

(2005-08-08 08:22:36) 下一個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香港上市的路徑選擇如今已經成為公開的事實。與各大銀行打
起精神準備衝刺相並行,外資銀行角逐其戰略投資者位置的行動也悉數展開,誰搶到
了這個“橋頭堡”,誰就為自己不久全麵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打開了寬闊的通道。

  “美洲小虎”的豪賭

  今年6月,美洲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易斯,與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
互簽戰略投資與合作的最終協議,曆史銘記住了這個具有代表性的結局:在中國市場
名不見經傳的美洲銀行擊退了比自己強大得多的競爭對手,成為中國國有獨資商業銀
行的首家戰略投資者。根據此協議,美洲銀行將分階段對建行進行投資。首期投資為
25億美元,中央匯金投資公司轉讓股份給美洲銀行;第二階段將在建行海外IPO
(首次公開招股)時認購5億美元的股份,前期30億美元總共購買建行9%的股份
。而且,美洲銀行還保留一項特殊的期權:未來數年內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

  用實力說話是所有外資金融機構參選中資銀行境外戰略投資者不二的武器。的確
,在美國之外的金融市場上,美洲銀行的名氣肯定遜於花旗、匯豐等金融巨頭,但這
不能否認美洲銀行是一家業績優良的銀行:2004年美洲銀行淨利潤高達141億
美元,不良資產率僅為0.47%,核心資本充足率則高達8.1%,是全球第五大
最賺錢的金融企業。不僅如此,美洲銀行在華爾街一直倍受追捧,公司市值高達19
00億美元,坐掌著全球金融企業的第二把交椅。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美洲銀行今年首次在2004年年報中將其業務重新進行
了命名,在原有各項業務名稱前統一加上了“環球”字眼,將其業務分為“環球消費
者及中小企業銀行業務”、“環球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環球商務與金融服
務”、“環球財富與資產管理”等四大類。這充分說明,美洲銀行在多年強勁業績的
支持下,進軍國際金融市場的野心。顯然,麵對著一個流金淌銀的中國內地金融市場
,急於擴充地盤的美洲銀行絕對不會無動於衷。

  一切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驗證。相對於高達11105億美元的總資產和2
004財年4889億美元的總收入,30億美元投資對美洲銀行並不算多。但美洲
銀行卻贏得了中國市場的未來:通過實現與中國建設銀行的戰略合作,可以借助中國
建設銀行在國內的網絡優勢、地緣優勢和文化優勢,彌補自身在中國地區營業網絡、
人民幣資金、客戶信息等方麵的不足,進一步開拓中國地區的市場,分享中國的客戶
資源,創造新的盈利空間。據此分析,選擇入股建行,美洲銀行既具戰略眼光,更有
商業妙算。

  花旗不言退

  相對於美洲銀行而言,金融巨子美國花旗銀行無論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還是就
戰略入股事宜與建行所進行的親密接觸都要早得多。但花旗所遵循的先入為主的邏輯
順序如今確實被美洲銀行無情地顛覆了。

  在美洲銀行入股建行之前,花旗曾十分有把握地認為自己會成為建行的第一大戰
略投資者和IPO承銷商。為此,花旗在建行身上花了不少的工夫。為了爭取到建行
主承銷商資格,花旗請出了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幫助遊說中國政府,而一度得到了建
行關於給予IPO承銷商資格的承諾也被花旗看成是戰術上的重大勝利。不僅如此,
為進一步密切與建行的關係,花旗曾收購了建行570餘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產,並
承諾將在建行上市前購進其10億美元約5%的股份。

  但問題在於,不可一世且作為建行上市顧問的花旗太自信了。在它看來,資不抵
債、接二連三需要國家為其注資且屢受經營醜聞困擾的中國銀行業所具備的投資價值
並不是十分地飽滿,而且股權風險太大、價格太高。不僅如此,花旗還提出建議,如
若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入,雙方可以在貿易融資、個人理財等九個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這一建議頗令建行失望。建行所寄望的花旗“看家本事”如風險平台建設、金融產
品設計等一概闕如。最具增長潛力的信用卡業務也因花旗與浦發行排他性合作協議在
先,不可能放在與建行合作之列。但就在花旗自以為是、舉棋不定之時,美洲銀行C
EO劉易斯的訪華讓他真切感受到“黃雀在後”的危機。但這時花旗再想討好建行為
時已晚。在中國建行看來,花旗不僅對自己態度搖擺不定,而且還三心二意:在與建
行接觸洽談的同時,花旗也與中國銀行就入股進行密切接觸。這一切讓一直有意於花
旗的建行痛下決心,轉而選擇了專注自己的美洲銀行。

  與建行的“失緣”讓花旗痛悔不已,如今花旗已經感受到了自己在中國這樣一個
全球增長最快的金融服務市場所遭遇到的挑戰。資料表明,目前匯豐控股已經投資中
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並已買下了交通銀行19.9%的股權;渣打以19.9%的
最高比例入股渤海銀行。而花旗銀行目前在中國雖有5個分行,但數量隻及匯豐的一
半。

  然而,美洲銀行入股建行並非標誌著花旗的徹底出局。而令花旗看到希望的是中
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日前明確表態,即下一步建行可能還會繼續引入1-3名國
際戰略投資者,而且未來也不排除其他公司通過股權收購成為建行最大股東的可能。
於是,花旗重振精神,開始了與建行的頻頻接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花旗希
望能重新獲得建行的主承銷商資格,但建行仍堅持主承銷商資格與參股掛鉤。而無論
能否拿到承銷商這張夢想之牌,業內人士認為,花旗試圖參股建行的腳步不會停止。

  淡馬錫修成正果

  在全球金融機構中,美洲銀行算不上是真正的財大氣粗。正是如此,就在美洲銀
行向中國建行投放30億美元的購股大單時,另一個資金實力更為雄厚的買主新加坡
國家投資公司淡馬錫也向建行拋出了3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繡球。無奈,由於美洲銀
行擁有銀行業專門知識,並且願意調配大量技術熟練的職員來中國建行工作,最終使
得建行交易倒向了對美洲銀行有利的一邊。淡馬錫也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的又一個落選
者。

  但淡馬錫卻對建設銀行癡心不改。經過反複談判,7月4日,建行對外宣布已經
與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最終簽署入資協議。協議約定,淡馬錫將投資約14億美元購
入建行5.1%股權,成為繼美洲銀行之後第二個投資建行的國際戰略投資者。淡馬
錫還承諾俟建行IPO時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購入建行股權。專家分析,目前淡馬
錫已將自己的發展與亞洲其他高發展地區捆綁起來,高速增長的中國企業是淡馬錫和
新加坡金融轉向政策的一個方麵。對淡馬錫而言,入股建行將標誌著它擴大對華投資
的長期目標取得了突破,也將為它增加在亞洲各地金融企業中的股權投資。

  但從目前來看,淡馬錫對建行的持股比例隻有5.1%,專家指出,外資對中國
國有銀行最高持股比例不能超過25%隻是現在的上限,按照中國入世承諾,在未來
幾年內肯定會放開,最高可能達到49%。因此,對淡馬錫這樣的戰略投資者來說,
建行還有近16%的股權可以吸納。而業界不少人士甚至猜測,憑著淡馬錫對中國建
行的投資熱情和投資能力,這個新加坡的“金融大鱷”有可能在未來演出下一個“美
洲銀行版本”。

  誰在追逐中行?

  6月23日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中國交通銀行著實讓投資者感受到了多時未曾體驗
的酣暢:交行股指當日收盤時報出2.85元的井噴行情,較招股價2.5元高14
%。而在此之前的一周,交行首次在港的IPO也獲得了205倍認購的驚人業績。
市場人士將交行的火爆行情不約而同地歸結於其背後的第二大股東——匯豐銀行的品
牌效應成就了投資者的未來信心。在全球,匯豐多有買下爛銀行並全新打造的案例,
管理經驗十分老道;在香港,匯豐集團旗下匯豐控股是港市派息天使,口碑無與倫比
;在市場,匯豐控股具有超強的風險控製能力。而專家指出,有一個好的戰略投資者
的商業銀行和一個沒有戰略投資者的商業銀行在上市時,招股價波動可能相差10%
左右。正因如此,交行引進匯豐被當作商業銀行的一個成功標本為分析人士樂此不疲
地解讀。而就在美洲銀行順利牽手中國建行的背景下,蘇格蘭皇家銀行、高盛、瑞銀
等七家國際金融機構也開始了對另一家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戰略合作夥伴位置的競
逐。

  即將於明年在香港公開募股的中國銀行首次募集規模預計高達60億美元,並且
計劃向某一戰略投資者出售至少10%的股份,其餘股份將出售給數家其他投資者,
境外戰略投資者持有的總股份將不超過25%。雖然中行反複強調任何購買中國銀行
股權的決定將不會與委托承銷相掛鉤,但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按照中行的招股規模,
其上市承銷費高達1.4億美元,因此購買股權至少可以使戰略投資者在利潤豐厚的
保薦人資格爭奪戰中獲得競爭優勢。

  一切都在按照原定計劃進行著。目前,蘇格蘭皇家銀行與中國銀行圍繞著戰略投
資所進行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據悉,蘇格蘭皇家銀行意欲收購中國銀行15%—2
0%的股權,兩家銀行預計交易總價值為30億—40億美元。而如果蘇格蘭皇家銀
行的介入成功,其他投資人隻能在中國銀行持有較小比例的股份。即便如此,瑞士銀
行也向中國銀行拋出了繡球:打算洽購中國銀行總值介於5億至10億美元的股份,
擬在中行赴香港上市前入股該銀行。專家指出,瑞銀日後會大量投資中國的銀行業,
但不一定會占控製性股權,而是要分享中國銀行業的增長,其最主要目的是分紅,令
手上龐大資金增值。

  與瑞銀一樣,高盛謀求進入中行的腳步似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由於日前的《
華爾街日報》和英國《金融時報》一齊爆出了高盛攜10億美元資金即將入股中國工
商銀行的消息,因此,高盛可能要遭遇花旗在建行身上所遭遇到的同樣尷尬和痛苦,
不過,目前高盛對媒體的報道一直持否認態度。

  扮靚中資銀行

  股份製改造、吸引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奏響目前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三部
曲”。而一個有分量的戰略投資者加盟,無異於是銀行上市通行證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背書。

  外資金融強項業務的移植將為中資銀行添加鮮活的血液。以建行的合作夥伴為例
,美洲銀行現金管理尤其是個人銀行業務具有強大的競爭能力。這樣一個個人金融業
務的超級能手進入建設銀行,必將彌補建行在零售業務方麵的缺損,並使零售業務上
升成為建行的新增長點。再看淡馬錫。這個全球投資組合強人在國有企業管理方麵為
國際金融業界稱道,並具有靈活有效地處置國有資產的豐富經驗,而淡馬錫將如何為
建行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帶來更先進的管理模式,正是建行和中國銀行業所期待的。基
於此,郭樹清指出,“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並不是為了吸引更多資本,而是為了引進
更好的產品、經驗和管理。”

  當然,“戰略投資者”之說對中國上市的國有企業或銀行並不陌生,但以往的“
戰略投資”一般是在招股前夜方始進行,投資者占股比例極小,並無長期戰略進入相
關公司之意向;其投資之外所圖,主要是“場外合作”甚或“友情出演”。公司上市
未及兩三載,不經意間早已不見“戰略者”的身影。相形之下,去年8月交行引進匯
豐,以及近日建行引進美洲銀行等等,有著顯著的不同。這些引資行動均在銀行上市
程序啟動前進行,投資者出資額巨大,占股比例相對較高,而且引資結構井然,當前
購入股份、上市時後續出資,以及相當比例的未來期權安排層層遞進,正是一種長遠
的戰略性安排。這種名符其實的“戰略引資”,對於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和機製
創新有著實質性含義。

  如今商業銀行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並衝擊上市目標之舉被賦予了更多的期望。一
方麵,上市後的國內銀行將無一例外接受國際市場和投資者的監督,另一方麵,銀行
的財務報告將遵循國際的會計準則,並對中小投資者負責。譬如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
行後,不僅在人員培訓方麵給予後者有力的支持,而且匯豐向交行派出的一名副行長
、一名董事以及大量的部門經理,對於交行IT係統、風險管理機製的建設已經發揮
了明顯的牽引作用。同樣,根據建行和美洲銀行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美洲銀行將在
眾多領域向建設銀行提供戰略性協助。這些領域包括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信息技術
、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同時,美洲銀行將在建設銀行董事會中擁有席位,並
還將向建設銀行派遣大約50名人員在以上領域提供谘詢服務。所有這些來自外部監
督與外部技術的市場因素最終會將商業銀行推入國際化的軌道,並成為未來全球一體
化市場的規範主體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