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摘自7月28日《亞洲華爾街日報》
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近期發表講話認為,東亞一體化將呈現鬆散的多極化趨勢。
東亞的地區主義概念沒有美洲或歐洲的地區主義概念明確。它仍然易變:在形成
階段,它的最終形式要服從於政治決定和戰略選擇。二十一世紀一個重要宏觀戰略問
題將是美洲、歐洲和東亞如何行動以及相互作出何種反應。
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建設一個新的東亞。如果不聯合起來,東亞將落後於美洲和
歐洲。關鍵問題不是東亞是否會實現一體化,而是東亞地區主義多快能形成並呈現哪
種形式。
一些大致輪廓已經顯現。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的擴展已經加強了地區經濟聯係。東
南亞國家聯盟已經同意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以便在2020年以前建立一個單一市
場,允許商品、服務和投資自由流動。亞洲內部貿易額占這一地區貿易總額的比例從
1980年的20%提高到2004年的41%,增長了一倍。
亞洲經濟將逐漸加快向更高一體化程度發展的速度。但東亞地區主義遠不如歐洲
地區主義製度化程度高。貿易與投資、商業決策、生產鏈和自由貿易協定網的新模式
將把這一地區團結在一起。一個較鬆散和機構化程度較低的結構比歐洲模式更適合情
況紛繁複雜的東亞。
東亞地區主義將呈現多極化趨勢。中國崛起是一個方麵;印度振興是另一個方麵
;日本是經濟大國,今後將成為一個重要國家。北京、新德裏和東京明白相互合作的
好處。然而,隨著實力的增長以及對自身地位的重新界定,出現的調整將會讓每個國
家都感到不快。市場力量也使它們的利益分布更加複雜,從而改變競爭和合作模式。
大國競爭和敵對狀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歐洲的經驗表明,一體化趨勢可以緩和
,但無法消除國家之間的利益分歧。
東南亞的經驗表明,建立一個廣泛的框架解決和容納分歧不能隻靠市場力量,還
必須通過有意識的政治選擇形成和維持一個特定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