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人民幣的蝴蝶效應之二:比較和選擇
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仿佛成了人人得以操刀的代罪羔羊,好象隻要迫使中國重新對人民幣進行估價就能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國內就業流失問題,而世界經濟秩序也將歸於原樣了。美國政府的這種看似符合邏輯的推斷一直不乏政客捧場,因此頻頻出現對中國“操縱貨幣”的指控也就不足為怪了。真的解決了中國問題就解決了世界的問題嗎,還是拂去曆史表麵上的塵埃,還曆史本來麵目吧。
是比較優勢還是貨幣操縱?
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始於1994年。這以後人民銀行所作的基本上就是maintain the peg to the dollar,人民幣跟隨美元一起相對其它貨幣一起波動。過去十年中,中國一直維持著平均每年兩百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大約占中國GDP3%左右。公平的講,對於中國這樣的生產和貿易大國,目前貿易順差的絕對值並不顯得過分龐大。過去12個月裏,中國的貿易順差是$64 billion;日本的貿易順差額是$126 billion,為中國的2倍;德國的貿易順差額是$200 billion,為中國的3倍。因此,從貿易平衡的角度來看,即使人民幣被低估,其程度也並不象John Snow所說的那麽嚴重。
那麽中國真的“操縱”的人民幣匯率嗎?讓我們看看環顧一周中國的亞太鄰居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所有的亞洲國家為保持比較競爭優勢均積極尋求本國貨幣相對於美元和人民幣的貶值地位。以日本為例,BOJ僅2004年就向市場投放了35 trillion的日元以保持日元相對美元的低價位,這不是貨幣操縱是什麽?這串長長的名單上還有韓國,台灣,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它們的貨幣大都“死盯住”美元。那麽滿嘴噘詞的美國國會議員們為什麽連提都不提呢?事實上,雖然自去年起,中國貿易總額已超過英法日升至世界第三位,但中國對日本、印度、韓國、東盟、台灣的貿易均為逆差。據中國海關統計,2003年上述國家合計對中國的逆差達到954.4億美元.,2004年僅中國對日貿易逆差就突破了200億美元。
曆史的前車之鑒
80年代裏根總統執政期間,美國同樣遇到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雙重壓力,最後是通過“Plaza Accord(1985) ”、“Louver Accord(1987)”以及“Basel Accord”,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而解決了這一問題。其最明顯的後果是日本自此陷入近二十年的經濟低迷,至今還沒有緩過氣來。
整個80年代,日本一直在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向美國注入資本。如果說1985年之前是為美國高利率和強勢美元所帶來的高收益所誘惑,那麽“廣場協議”之後為了保護龐大的美元資產免遭美元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日本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支撐美元則是無奈之舉。總的來說,美國通過高利率與強勢美元的策略引誘日本資本大規模投資美國國債,從而使日本擁有高額美元資產,而完成這一步之後日本就越來越深陷於美元的控製之中了。以至在1988年美國債券市場出現動蕩的時候,大藏省和日本央行慌忙出來向投資者表明:“日本擁有外匯儲備的90%是用美元運作的”。因為事情演變到這一地步,美國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日本則被迫主動保衛美元,這就是為什麽麵對著美元持續下跌,日本機構投資還在不斷地大規模增加美元資產的真實原因。
這樣的教訓值得中國深思,同樣是匯率,同樣是升值壓力,現在的中國與當年廣場協定前後的日本並沒有可比性。
待續:人民幣的蝴蝶效應之三
寫於2005年6月15日多倫多
本來,“比較優勢”說已是建立在承認國際間經濟實力差異及其所導致的利益分配不均的基礎之上,麵對具有“絕對優勢”的經濟政治霸權,弱勢國家為了求得發展的時間與機會不得已才轉而追求比較優勢。縱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哪一個經濟霸權的建立不與科技突破和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相連?18世紀後期以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產業革命造就了“日不落帝國”的近百年輝煌,19世紀後期以電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產業革命奠定了美國經濟霸權的基礎,同樣,20世紀40年代以計算機麵世為標誌的第三次產業革命為日本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契機。史實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經濟霸權們在享受絕對優勢的好處的同時,也必承擔起引領科技進步,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責任。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促使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更加致力於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而將勞動密集型和一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美國在1990年製造業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了16%,而目前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已達到了80%。在經過這麽多年以後,美國竟然將其貿易赤字歸咎於所謂中國的“貨幣操縱”,不但可笑,而且可悲!美國人不會看不到,它的根本問題在於其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缺乏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它的技術開發速度低於技術傳播速度,且技術開發及應用所帶來的收益不足以支撐其經濟活力。而且政府對長期雙赤字局麵的無能為力也更加體現了其產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的下降,這種疲態顯然不是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於內部。
不過,變化孕育著發展,美國的衰退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機會,隻是不知道下一輪的風水會轉到誰家?
第一段掉了一句,補上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