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之204 --- 當前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
(2005-05-26 05:03:53)
下一個
當前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和特征,給我國吸收外資帶來機遇和挑
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保持吸收外資持續穩定增長,是我們麵臨的一個重要
而緊迫的課題。
一、跨國直接投資回升促進世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
(一)跨國直接投資從2004年起重拾上升軌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呈現較快增長,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步伐加快
,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進入“黃金發展期”。2000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達1392
9.6億美元,達到30年來的頂峰。但受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影響,2001年以來
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連年下降,2003年跌至5600億美元,創近年來的新低。隨
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好轉和跨國公司經營狀況的改善,從2004年起全球跨國直接投
資開始回暖。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2004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達6112億美元
,比2003年增長9%。該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各國投資促
進機構,均認為2004-2007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保持恢複性增長,重拾上
升軌道。
(二)跨國直接投資的流向是繼續向發展中國家分流
在跨國直接投資中,發達國家始終占主導地位,但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增長勢頭迅
猛。2003年流入發達國家的跨國直接投資盡管仍達3670億美元,但已比20
02年減少了25%。其中,流入美國的跨國直接投資僅300億美元,減少53%
,處於12年來的最低水平。而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跨國直接投資則不斷上升,達17
20億美元,增長9%。
(三)跨國直接投資的熱點是亞洲、中東歐等一些新興國家
近年來亞太地區一直是跨國直接投資的熱點地區,中東歐和非洲發展潛力較大。
2003年流入亞太地區的跨國直接投資達1070億美元,增長14%;流入非洲
的跨國直接投資達150億美元,增長28%。2003年流入中東歐的跨國直接投
資降至210億美元,減少48%,;而流入其他地區,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
跨國直接投資則連續四年下降,2003年降至500億美元,減少3%,是自19
95年以來吸收跨國直接投資的最低水平。
聯合國貿發會議的調查表明,2004-2007年,亞洲、中東歐是最有吸引
力的跨國直接投資地區;2004-2005年,中國、印度、南非、埃及、巴西、
墨西哥、波蘭、俄羅斯、美國和英國是跨國直接投資最青睞的國家。
(四)跨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已轉向跨國並購
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全球跨國並購規模不斷擴大,跨國並購成為跨國直接投資高
速增長的主要支柱。跨國並購銷售額由1987年745.1億美元增加到2000
年的11438.2億美元,年均增長23.4%。但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全
球經濟增速減緩,股市大降,跨國公司投資能力下降,致使跨國並購明顯降溫。湯姆
遜金融公司估計,2005年1季度全球並購交易額由2004年4季度的6700
億美元降至5130億美元,下降23%,但這仍是自2001年全球並購活動停滯
以來最高的單季水平之一,表明跨國公司正再度考慮將並購作為增加企業利潤、解決
戰略性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五)跨國直接投資中服務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在1970年代初期,服務業僅占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
年這一比例還不到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約占60%(估計4萬億美元左右
)。
目前,服務業跨國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貿易和金融領域。2002年貿易和金融
領域占服務業跨國直接投資存量的47%和流量的35%。供電、供水、電信和企業
活動?包括IT帶動的商業服務等領域正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例如,1990-
2002年,發電和電力配送領域的跨國直接投資存量增長了14倍;電信、倉儲和
運輸領域增長了16倍;企業服務領域增長了9倍。
(六)跨國公司內部服務離岸外包方式愈來愈盛行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經濟全球化興起以白領崗位轉移為特征的第二輪潮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跨國公司從節省成本、提高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已開始
將部分服務外包出去。目前國際間外包業務隻占全部業務流程的1-2%。2002
-2003年全部以出口為導向的服務業跨國直接投資項目90%源於發達國家。美
國公司據主導地位,占全部麵向出口的信息和電信服務項目的三分之二,呼叫中心項
目的60%和共享服務項目的55%。離岸外移的很大一部分由發達國家獲得,如2
002-2003年所有麵向出口的與呼叫中心有關的跨國直接投資項目一半以上流
入發達國家。
二、我國吸收外資麵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一)未來幾年我國吸收外資仍具增長空間
1990-2004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年均增長7.9%,中國年均增長22
.6%,中國吸收外資增速超過全球平均水平14.7個百分點。由於未來幾年全球
跨國直接投資呈現恢複性增長勢頭,同時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外開放穩步擴大
,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外商來華投資信心明顯增強,預計我國吸收外資仍將保持持
續穩定增長。
(二)一些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
近年來,我國的汽車、手機、個人電腦、住房等領域成為消費熱點,也是外商投
資的重點領域。2004年汽車銷售達507萬輛,增長15.5%;手機銷售近2
.3億部,增長27%。2004年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
設備製造業、房地產業實際吸收外資分別增長39.1%、54.9%、11.2%
和9%;2005年1季度,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
造業實際吸收外資又分別增長29.1%、40.1%和25%,零售業、房地產業
合同吸收外資分別增長360.1%、36.4%。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處於工業化
加速發展、產業結構急劇變動時期,汽車、機械電子、裝備製造業、房地產、零售業
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將繼續成為外資爭相進入的重點領域。
(三)服務外包逐步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一大亮點
當前全球服務外包正呈現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業務範圍逐步拓寬、參與群體日益
增多的趨勢。我國是新興的服務外包承接國,通過推動服務外包業務發展,有利於進
一步拓寬吸收外資領域,提高吸收外資質量和水平。國際數據公司預測,未來5年中
國IT產業將年均增長13.2%。作為繼日本之後的亞太地區第二大IT市場,中
國在該地區將日益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跨國並購日益成為我國吸收外資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我國初步建立了跨國並購法律法規體係,外資以跨國並購方式進入我國已
越來越多。據湯姆遜金融公司統計,2004年外資在華共完成2141個跨國並購
項目,價值240億美元,占我國實際吸收外資的近40%。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逐步
深化,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預計今後跨國並購在
我國吸收外資中將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我國吸收外資地域格局將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
地穩步推進
目前,東部地區仍然是我國外資最為集中的地區。2004年,東部地區實際吸
收外資占全國的85.9%,比1999年上升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占全國的
11.1%,比1999年上升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占全國的3%,比1999年
下降1.6個百分點。2004年,東北地區實際吸收外資占全國的9.8%,比1
999年上升5.6個百分點。2005年1季度,東部地區實際吸收外資占全國的
比重升至90.9%,中西部地區不足10%。
在看到麵臨的機遇的同時,還要看到我國吸收外資麵臨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是隨著跨國直接投資的增長,各國對跨國直接投資的爭奪更加激烈。聯合國貿
發會議統計,2002年和2003年各國新修訂的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法規超過
490項。韓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七免三減”;越南實行“四免四減”;馬來西
亞、印度實行“五免十減”;泰國為3到8年免稅等。
二是我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有所降低。隨著外資的大規模流入,目前我國局部地區
已出現“民工荒”現象,造成工人工資全線上漲,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削弱。《國際
先驅論壇報》報道,2005年2月外來打工人員的減少使廣州市最低工資上漲34
%。目前廣州市工人月平均工資為70-80美元,比越南、柬埔寨高70%,比印
度尼西亞高1.2倍。作者甚至驚呼“中國廉價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三、若幹思考和建議
(一)繼續堅持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方針
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但外商直接投資存量仍低於世界平均水
平,今後要在繼續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把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作為利用外資工作
的重點。要正確處理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和提高外資質量的關係,擴大規模是提高質量
的基礎和前提,提高質量為擴大規模提供保障和動力。要通過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
量,更好地發揮外資在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走新
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二)抓住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機遇,進一步優化外資產業和區
域結構
適應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加快的趨勢,重點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
和先進製造業,加強國內產業配套,延長產業鏈,更好地發揮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外
溢效應,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更多的地區總部和投資性公
司,提高跨國公司的整體投資效能。支持跨國公司設立出口采購中心,鼓勵擴大在華
采購出口,更多進入其全球生產銷售網絡。吸引跨國公司設立服務外包企業,探索在
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專業人才聚集的地區建立服務外包的試點基地。
繼續支持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抓緊出台相關配套措施,全力打造政策優勢,促進外資踴躍參與西部大開發、中
部崛起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三)積極穩妥推進服務領域對外開放
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有重點、有步驟地擴大服
務領域對外開放。對會計、電信等服務業,實行全麵開放;對商業流通、城市基礎設
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服務業,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穩步擴大開放;對銀
行、證券、保險等服務業,要根據我國金融監管水平和國民經濟承受能力,實行審慎
開放。
(四)不斷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拓寬利用外資渠道
順應全球跨國並購迅速發展的趨勢,積極引導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按照加
入世貿組織承諾,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現狀,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繼續試
行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製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境外發行證券並上市。嚴
格控製外債規模和結構,突出外債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切實防範金融和
外債風險。
(五)大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進一步規範招商引資
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全麵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大力推進依法
行政,進一步減少和規範外資行政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把工作
重心放在為市場主體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加快外商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深入
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懲處侵權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招商引資要因地製宜,注重實效,防止變相出台優惠政策、盲目攀比、層層壓指
標等無序競爭行為。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推動建立政府協調引導、投資促
進專業機構實施、中介機構和企業廣泛參與的投資促進機製,鼓勵和規範民間投資促
進機構發展。完善投資促進方式,更好地打造會展、電子商務、網站等招商引資平台
,提高招商引資效果。
(六)加強對外資的引導和監管
根據形勢發展變化需要,及時修改《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
指導目錄》,從嚴審批部分過熱行業外資項目,堅決抑製部分過熱行業的盲目投資和
低水平擴張。對高能耗、高汙染的限製類外資項目,提高準入門檻,嚴格環保等審批
手續,取消相關優惠措施。盡快製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督促外商投資企業切實履
行社會責任,防止形成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