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201 --- 美國過度負債運行造成全球經濟嚴重失

(2005-05-18 14:02:18) 下一個
美國的過度負債運行造成全球經濟嚴重失衡,並蘊藏極大風險。這種模式得以持
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的創新和新技術應用能力首屈一指,因此能給全球投資人帶
來良好回報。但是正在抬頭的、傾向於保護較落後生產力的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侵蝕美
國經濟健康運行的根基,並給經濟全球化投下陰影。

  哈佛大學明星曆史教授尼爾·弗格森在近期的《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全球
化可能要沉沒。

  這位被世界頂級大學爭相聘請的曆史學家說,從大約1870年左右一直到一戰
,世界經濟第一次進入全球化時代,商品、資金和人員在各國間幾乎是自由流動,且
流動規模之大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才再次達到。但是1915年德國潛艇擊
沉了英國商船露西塔尼號後,這種世界經濟的融合戛然而止,全球化的第一階段謝幕。

  事後分析,弗格森認為導致這一幕全球化結束有五大原因,分別是霸權國家的過
度透支運行、大國對立、不穩定的聯盟、讚助恐怖主義的國家,以及反對資本主義的
恐怖組織的興起。而如今,同樣的原因也正威脅著現階段的全球化。

  “我們這個時代的全球化可能會和我們祖輩所經曆的那次全球化一樣遭遇崩潰。
”弗格森預言。他同時也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院士,牛津大學高級研究
員。

  但他並沒有給出時間表,因為他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像那些搭乘露西塔尼號船的乘客一樣,我們知道的就是我們將要沉沒。但我
們現在仍在航行。”弗格森這樣結束了他的文章———《沉沒中的全球化》。

  他提到的霸權國家的過度透支運行問題已經受到世界越來越嚴肅的關注。

  過度透支運行的美國

  1900年是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標杆。正是在這一年,美國的GDP超過英國
,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

  一直到1982年,新的霸權美國,和老霸權英國一樣,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裏
最大的資本輸出國或債權國。但是,僅僅3年後的1985年,美國就淪為了世界上
最大的債務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世界銀行上月在其年度報告《2005年全球發展金融》中警告說,2004年
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美國人在國外的花費大於美國向國外銷售所得)高達6660億
美元,已相當於美國GDP的5.6%。

  經常項目赤字就意味著需要通過向國外出售資產或從國外借款來支持。弗格森說
,世界其他國家儲蓄贏餘的3/4都跑去了美國。

  而且眾所周知的是,發展中國家把部分經常項目順差購買了美國國債、美國公司
債券、美國公司股票等,為美國提供相當低成本的融資。據世界銀行統計,2004
年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外匯儲備增加了3780億美元,其總量據估計已達到空前的1
.6萬億美元,其中多數是東亞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

  與此同時,長期負債運營的美國經濟現在的海外淨債務躍升至GDP的約25%。

  世行警告說,美國的這種巨額經常項目赤字將可能帶來全球性的金融失衡,並為
發展中國家帶來嚴重金融風險。

  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是和財政赤字緊密相連,即所謂“雙赤字”。2005年財年
(截止到2005年9月底),由於軍費劇增等原因,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達到創
記錄的4270億美元。

  造成雙赤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盡管現在美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萬美
元,但美國人的儲蓄率卻極低。美國商務部1月31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去年美國的
個人儲蓄率即儲蓄所占稅後收入的比例僅為1%,為70年來最低。

  美國如此規模的負債運行會不會導致美元危機?

  匯豐集團預測,到2010年的時候,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將達到GDP的8%
,美國的對外淨債務將達到GDP的90%。而當年英國的外債累計不到該比例一半
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二戰。結果就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建立,美元
取代英鎊獲得世界貨幣金融霸主地位。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穆薩計算,要把美國
赤字在未來幾年從現在的占GDP的近6%降到2%,美元還需要再貶值20%。也
有經濟學家說要再貶值40%。

  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這將對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亞洲國家的美元
資產將大幅貶值,亞洲國家的對美出口也將受到一定影響。更重要的是,作為全球經
濟領頭羊的美國經濟將受重創,從而使世界經濟陷入泥沼。

  由於巨額雙赤字,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已連續下跌了三年。這樣帶來的另外一個
結果就是,美國以美元計價的對外債務實際上就縮了水。

  美國保持這種經常項目的巨額赤字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世行駐中國的首席經
濟學家赫夫曼上月在回答該問題時委婉地說,他認為美國可能是“一種善意的忽略”。

  美國的赤字被本·拉丹也拿來說事。“基地組織(在“9·11”中)共花費了
50萬美元,而美國在該事件中以及後來,損失超過了5000億美元,這還是最低
的估計。”在去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前,拉丹對世界說:“也就是說在安拉的允許下,
基地組織每1個美元就擊敗了美國的100萬美元。”

  拉丹說他的政策“正在讓美國出血,一直到破產的境地”。而弗格森教授認為拉
丹在這一點上的嘲弄“很不幸,是正確的”。

  樂觀的人並不是沒有。他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麽全球儲蓄贏餘的3/4都心甘
情願地跑到“雙赤字”的美國去了?

  穆迪主權評級服務公司前執行董事David H.Levey就指出,那是因
為美國經濟仍然在創新和新技術應用領域領導世界潮流,因此能給投資人帶來良好的
回報。

  但沒有人會否認美國雙赤字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
斯潘就敦促國會盡快就“緊迫的”財政赤字問題采取措施。

  這也越來越成為輿論的共識。

  本周一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刊登長篇報道《未來屬於中國嗎?》。該文呼籲
美國要財政自律。

  文章說,外國人的信貸是有代價的。當中國握有巨額的美元儲備(2004年中
國的外匯儲備餘額為6099億美元),中國也具備破壞美國經濟的力量(大量拋售
美元儲備)。當然,此舉對中國自己的傷害肯定和對美國的傷害一樣大或更大。但不
管怎樣,“美國國內實施更負責任的財政政策意味著在國外行動的更大自由。”文章
建議說。

  以“公平貿易”反對“自由貿易”

  正如穆迪的David H.Levey所說,美國之所以能在巨額的經常項目
赤字上維持運轉的關鍵是美國的創新和新技術應用能力。但是,正在美國抬頭的貿易
保護主義有可能侵蝕這一根基。

  迫於國內諸如勞工組織等帶來的政治壓力,美國在不具有競爭力的行業,比如鋼
鐵和紡織品,傾向於采取保護較落後生產力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更具競爭力的外國產
品限製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貿易”已經成為一些利益集團在遊說反自由貿易時的一個
重要口號。

  國際貿易領域的泰鬥賈格迪什·巴格瓦蒂就曾經說過:“所謂的‘公平貿易’像
癌細胞一樣擴散,深入美國的政治肌體。”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才3年多的中國,經曆了許多次的反傾銷(被認為出口產品的
競爭力來自“不公平”的成本結構)乃至現在麵臨的人民幣升值和匯率政策自由化的
巨大壓力(被認為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來自“不公平”的匯率),對“公平貿易”的措
辭感觸應該更深。

  最新的戰場當屬紡織品貿易。

  實施了31年的紡織品配額製度於今年1月1日在全球取消後,自由貿易體係又
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就在這個新體係剛剛實施才3個多月的時候,麵對中國紡
織品進口的迅猛增長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失業,美國和歐盟相繼對中國的多類紡織品
進口發起特保調查。如果調查結果證明是中國廉價紡織品擾亂了本地市場,那麽美國
和歐盟將可以采取重新對中國紡織品實施配額等限製措施。

  法國是歐盟國家中要求限製對中國紡織品進口的主要推動者。法國紡織工業聯盟
主席Guillaume Sarkozy在遊說時強調,中國國家指導的紡織行業
和歐洲私有的中小型紡織企業是“不公平競爭”。Sarkozy說:“如果這是公
平貿易,我不會擔憂。但如果是和一個國家競爭,那你的遊戲規則都不一樣。”他的
指責在中國的海關統計數據麵前顯得並沒有多少根據。據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援引有
關海關數據指出,2005年1-2月我國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集體企
業紡織服裝出口額分別為48.28億美元、51.21億美元、34.37億美元
和14.63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並沒有“一股獨大”,而且,私營企業出口比去
年同期的增長率高達89.42%,遠遠超過了國有企業的11.75%。

  美國在貿易保護方麵則走得更遠。據《金融時報》的報道,美國已經準備好了要
對多達17種的中國紡織品重新設置配額。

  而且還不僅限於紡織品。中國釘住美元的匯率體製也遭到了多方的壓力。美國參
議院更是要在7月份就他們製定的“中國貨幣法案”投票,如果法案得到總統的批準
,美國將給中國6個月的時間讓人民幣升值,否則將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增加27.
5%的關稅。

  他們的理由是,中國操縱匯率,是另一種形式的出口補貼。

  麵對中國紡織品在大西洋兩岸引發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
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本質。“如果一些發達國家對自己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推行自由貿易
,對發展中國家很少具有的優勢產業卻采取限製措施,這種雙重標準將有損於自由貿
易的精神。”薄熙來在本月5日會見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的時候說。

  以“公平貿易”反對“自由貿易”更深層次的原因更多的是國內政治。

  美國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羅伯特·勞倫斯從美國的政體結
構上分析了這一原因。

  美國憲法第一款規定,國會對貿易協議有最終決定權。這樣為確保協定通過,就
必須贏得兩黨議會中足夠多的支持,這使得討價還價非常困難。而且這種框架使個人
和特殊利益集團有能力運用其影響力,這一影響力遠大於他們在一個有黨紀黨綱或對
自由貿易有著廣泛支持的體製中所獲得的影響力。

  “貿易政策已經成為(美國)政治衝突和政治困境的主要原因。”羅伯特·勞倫
斯這樣總結。他說事實上,美國勞工運動的焦點已經更多地轉向貿易問題和勞工標準。

  “就貿易政策而言,需要純粹的自由貿易主義者和那些試圖擴展勞工和環境規則
的人做出妥協,以便我們可以在一個獲得廣泛支持的體係下享受全球化的益處。”勞
倫斯說,“總而言之,(這個體係)需要有創見。”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向那些自由貿易的規則製定者們提出的嶄新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