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與那些濫情山水的文人不同的是,沈從文描寫的風景往往是為人物的出現做背景的,他真正的筆墨則更多地落在了在沅水上謀生的人們身上。《湘行散記》中那些有酒喝就興高采烈行船如飛的純樸船夫;那些住在吊腳樓裏敢愛敢恨情意綿綿的女人;那些看到龍船比賽就高興得大喊大叫的孩子;那些在礦山挖煤的黑臉黑手腳的漢子;那些勇敢而又和氣的兵士和粗暴而又不乏豪爽的土匪,組成了沅水兩岸特有的鄉野人物景象。
沈從文對這些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河流峽穀之間的人們是懷有深摯的同情之心的。在沈從文的筆下,有關於他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的故事,是那麽平常卻又那麽撼人心魄。有一段“吃葷煙”的故事是這樣寫的,“我幾乎本能地感到這個小婦人是正在對我懷著一點癡想頭的。不用驚奇,我們若稍懂人情,就會明白一張為都市所折磨而成的白臉,同一件稱身軟料細毛衣服,在一個小家碧玉心中所能引起的一種如何幻想。屋裏是熊熊的柴火,主人沉默了,眾人也沉默了。”沉默中,沈從文體會到了一點人生的苦味。“我不能給那個小婦人什麽,也再不做給那不手一點點錢的打算了。我覺得他們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聖,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命運裏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份應有的哀樂。”
在《湘行散記》那平實而蘊涵激情的文字背後,我能感受到的是沈從文對這些人和他們生活的發自內心的感動,“他們那麽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負擔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他們不管怎麽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而應有的一切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裏、命運裏,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從他們身上,沈從文感悟到了“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於人生,對於愛憎,仿佛全然與人不同了”。
他感悟到了什麽? 我無從知道,但我能聽到沈從文的心聲,“我認識他們的哀樂,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們在那裏把每個日子打發下去,也是眼淚也是笑,離我雖那麽遠,同時又與我那麽近。我如今隻用想象去領味這些人生活的表麵姿態,卻用過去的一分經驗,接觸著了這種人的靈魂。”
讀完《湘行散記》,我有時覺得沅水是一條由一代又一代生活在沅水兩岸的地位低微的人物匯成的河,也許他們一輩子都默默無聞,但他們為生存而掙紮於沅水之上的人生卻同樣是美麗的。
寫於2005年4月18日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