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來源:上海證券報
2月份以來,紐約商品交易所近期月份交貨的原油期貨合約連創新高,並一舉衝
破57美元大關,使寄望油價回落的善良人們的希望再度落空。那麽,是什麽因素導
致油價經過2004年大幅上漲以後,目前仍然屢創新高呢?
不斷膨脹的需求
2000年美國股市泡沫破滅以後,美聯儲試圖通過連續的降息來穩定股市。在
低利率的刺激下,股市大幅反彈,美國國內需求大幅度膨脹,導致經常項目赤字不斷
攀高,美元隨之大幅貶值。
在美元大幅貶值及美元持續低利率情況下,其他國家試圖穩定貨幣,不得不隨之
降息,從而使得世界各國貨幣的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造成了全球性的經濟過熱與房
地產泡沫。2004年全球經濟增速創出了5%的新高,大多數國家房地產與五年前
相比上漲了50%。同時對原油的需求也持續高漲。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的估計,20
04年全球日均需求上升了250萬桶,2005年將上升181萬桶。
言行不一的歐佩克
歐佩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供給方,占據著全球40%的市場份額,其一舉一
動勢必左右著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更為嚴峻的是,目前歐佩克以外的其他國家原油
生產大多過了盛產期,這將進一步凸顯歐佩克在原油供給中的地位。
從過去一年來歐佩克的舉動來看,在油價上漲的過程中,歐佩克先是將油價區間
調整為22美元至28美元,在原油價格接近40美元之際,歐佩克卻又一再表示要
限產保價。而在當前油價創出56美元新高之際,歐佩克在實際產量超過2950萬
桶的情況下,隻是象征性地將法定配額增產50萬桶,達到2750萬桶,真讓人摸
不著頭腦。
筆者早已指出,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歐佩克寧願把石油當成外匯儲備來使
用,歐佩克已經遠遠偏離了維持國際原油價格穩定的初衷,高油價成為其首要的利益
需要。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名言:"如果存在單一的國家或者組織在某個領域具有
獨特優勢,則世界其他國家將作為一個整體而付出重大代價",用這句話來概括歐佩
克之對於石油是最恰當不過了,同樣這句話也可以用來概括美國之對於美元。從這個
層麵來看,美國要在中東推行民主化是有其合理性的,隻是推行的方式不正確。
不負責任的美國
2004年以來,在國際油價迭創新高的過程中,美國政府幾乎連口頭幹預也沒
有。一些政府官員甚至表示當前的高油價既不會對美國,也不會對世界經濟造成較大
影響。而事實上,2004年美國在原油上的逆差與2003年相比擴大了1000
億美元。相反,美國卻對最近韓、日要減少美元外匯儲備的表示大動幹戈。
很明顯,高油價的承擔者是大量持有美元儲備的世界各國,美國隻是承擔了其中
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麵,當前國際原油產業的集中度非常高,石油巨頭控製了全球近
80%的原油儲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美國的石油巨頭。原油價格的高漲給這些公司
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當前高油價在很大程度上是高度投機的結果。在美國股市存在巨大泡沫之時,巴
菲特們再也找不到值得投資的公司了,聯手石油巨頭、美國政府和歐佩克推高油價是
其必然的選擇。對於期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期貨的多頭比期貨的空頭總是處於有
利的地位。因為期貨的多頭可以通過囤積現貨來逼倉獲利。所以,當前的原油價格可
以說是石油巨頭與金融巨頭聯合操縱的結果,而有能力對原油囤積居奇行為進行打擊
的美國卻一直袖手旁觀。
伊朗戰爭的預期
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從來就是推動油價波動的重要因素。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機
就是最典型的反映。今年以來伊朗核危機愈演愈烈,對於美國動武的威脅,促成了伊
朗與敘利亞的軍事聯盟,也促成了伊朗重返歐佩克。
與此同時,美國也已經在軍事上與日本結盟,希望在聯合國框架下解決伊朗核危
機的努力奏效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伊朗核危機正在成為推動油價上漲的因素。
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無疑當前的高油價是一個泡沫,但這個泡沫
什麽時候破滅取決於各方的承受力。隻有當世界各國普遍感到高油價成為製約經濟發
展的瓶頸,他們才會采取大幅提高利率來抑製過熱的經濟,高油價的泡沫才會破滅。
關鍵取決於美國,但美國就是不願大幅升息。另一方麵,借用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
筆者得出"高油價將導致戰爭"的結論。當前,美國經濟需要一個替罪羊,美國需要
一個戰爭借口。而"高油價"是非常合適的借口。
在伊朗核危機沒有解決之前,油價預計將一直維持高位,雖然不斷創出新高,但
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一旦美國去幹預油價,油價就會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