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發表文章認為,盡管美聯儲近日做出了自2004年6月
以來的第6次加息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調至2.5%,但美國貨幣政策仍過於寬鬆
,實際利率過低的不利影響已開始波及全球。
文章指出,曆史數據顯示,實際利率往往比名義利率低3個百分點,因此美國的
實際利率仍為負數。根據美國銀行家聯合會經濟顧問委員會的預測,在今年召開的8
次例會中,美聯儲將選擇5次以上的例會宣布加息方案,年末之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
將升至3.5%以上水平。文章認為,即使這樣美國的實際利率水平仍舊很低。
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字
顯示,受能源價格高漲影響,2004年美國消費價格指數上升了3.3%,大大高
於2003年的1.9%,是2000年以來升幅最大的一年。根據1月4日公布的
上一次貨幣政策會議記錄,美聯儲內部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向也有一些分歧,一些官員
認為美國信貸的大幅增加和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說明投機因素正在增加,通脹壓力
也在不斷加大。
2004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僅為3.1%,而同期消費者支出卻上升了
4.6%。《經濟學家》的文章在分析美聯儲的“兩難”處境時認為,對於美國的巨
額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可行的解決辦法是進一步緊縮其財政和貨幣政策,通過提高
利率以遏製消費者支出的增加,但這樣又必然造成美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除了對美國本土經濟的影響外,美聯儲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通過美元貶值“出口
”給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了抵消歐元走強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歐洲央行被迫將
歐元區實際利率水平保持在零利率水平以下,由此造成歐元區國家的抵押貸款額正在
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許多國家的房地產價格也不斷上升。另一方麵,這種“外
溢”效果還通過其他國家購買美元債券以及將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顯現出來。200
4年美元在全球的供應量(包括美國基礎貨幣和全球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增加了
25%,在排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外,這仍接近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結果反過
來又對美國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有分析稱,亞洲國家和地區持有美元債券的不斷增
加使美國債券收益率下降了0.5至1個百分點。
令人擔心的是,盡管一些結構性因素有助於遏製傳統型通貨膨脹的出現,但從信
貸或房地產價格的增速來看,全球經濟目前已開始出現一場嚴重的通貨膨脹,隻不過
是形式略有變化而已。美聯儲堅持認為應對資產價格的激增並非其職責所在,然而這
種資產泡沫卻會比傳統的通貨膨脹造成更大危害,資產價格的激增將使價格調節功能
減弱,進而導致資源配置“失效”。比如,房產擁有者認為其財產還會增值,因此增
加消費並減少儲蓄,導致負債大幅增加。
文章在最後指出,隨著利率的提升,美國經濟的薄弱環節就會逐漸暴露,使美聯
儲的政策製定變得異常艱難。但不管怎樣,美聯儲這個事實上的“世界央行”在製定
國內政策還需考慮其全球影響,因為其“外溢”效果最終將反作用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