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十七 --- 油價還能回去嗎?

(2005-02-12 06:12:55) 下一個

文章來源: Wall Street Journal


油價近幾周來已顯著回落,這使一些專家對油價在2004年經曆暴漲後正在回歸常態抱有了一絲希望,但他們也警告說油價有再度飆升的危險。

在經曆了14個月的痛苦後,石油消費者終於否極泰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簡稱:歐佩克)增產的石油正源源不斷地運抵主要石油消費國的港口,後者的商業石油庫存也在不斷增加。盡管伊拉克的輸油管道屢遭破壞,但該國的石油出口量仍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墨西哥灣地區的石油生產在遭受颶風的破壞後正在逐步恢複。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昨天在其最新月度報告中指出,除非發生一些無法預料的重大事件,否則油價在冬季前後將會繼續下降。

當然,目前的油價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雖然仍顯著低於曆史最高水平,但還是比年初時高了49%左右。目前的油價水平依然會阻礙全球的經濟增長,並對航空業等石油依賴型產業造成損害,對於那些汽油和取暖油消費者來說,當前的油價也仍然偏高。

油價昨日的躍升提醒人們,石油市場仍舊處於高度波動之中,此前美國公布了相互矛盾的石油庫存數據。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說,取暖油和柴油等餾分油的庫存在繼續下降,但行業團體美國石油學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數據卻顯示,餾分油庫存出現了上升。在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輕質低硫原油價格昨日收於每桶48.86美元,上漲了1.49美元。

從去年起就使消費者深受其害的一個因素仍有可能導致油價再度大幅上揚,那就是,全球石油工業已幾乎沒有富餘生產能力來應對突發性災難事件的發生。IEA的報告指出,歐佩克目前的石油產量已接近其持續穩定生產的極限。但在石油這個規模巨大且全球布局的行業,突發性災難事件的出現卻是家常便飯。今年9月曾導致墨西哥灣地區石油大幅減產的伊萬(Ivan)颶風就向人們證明,人力無法控製的事件可以多麽快地導致石油供應下降。颶風導致的減產使油價大幅飆升,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動用其戰略石油儲備。

使得市場心情放鬆的部分原因可能並不是什麽好消息:高昂的油價已經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損害,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因而也抑製了石油需求的增長。IEA稱,從許多國家紛紛下調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期看,上述因素已經初露端倪。

鑒於石油供應不斷增長而石油需求的增幅卻在下降,今年推動油價上漲的另一個因素──市場投機者,似乎正在撤出石油市場。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駐巴黎的分析師黛博拉·懷特(Deborah White)說,市場心態已經改變。她說,對衝基金和其他投資者上周大量結清石油期貨頭寸,一些基金正將投資轉向股市。

最壞的情況沒有出現,這對石油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雖然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今年春季曾一度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但至少目前為止襲擊事件造成的影響已經平息,該國的石油生產設施也未受到損害。雖然俄羅斯政府與該國尤科斯石油公司(OAO Yukos)間爆發了稅收爭端,但這個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的石油生產總的說來並未受到影響,尤科斯公司的石油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 。而罷工和政治混亂迄今為止也未顯著影響尼日利亞這一西非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的石油生產。

但許多業內人士仍然心有餘悸。法國興業銀行的懷特說,如果油價在年底前不出現回升倒是件怪事了。她認為油價在明年2月還將出現一次上漲,因為屆時將是冬季石油需求的高峰期。

人們之所以有這種擔憂,是因為石油工業目前實際上已將生產、運輸和提煉能力用到了極限。供應商們要應對市場取暖油需求的季節性飆升已有困難,如果北半球冬季的氣溫低於正常水平,額外增加的石油需求將使供應商們更加難以應付。如果再發生嚴重的供應中斷事件,油價就很有可能迅速反彈,一舉超過10月25日創下的每桶55.67美元這一高點。

美國谘詢公司ESAI的瑞克·穆勒(Rick Mueller)說,如果突然降溫,或是伊拉克發生什麽災難性事件,人們目前對油價的所有樂觀預期都將成為泡影。

美國銀行(Banc of America)的首席市場策略師約瑟夫·昆藍(Joseph Quinlan)本周發表評論說,在油價回落至每桶40美元之前,人們是無法對油價問題感到放心的。他說,全球收入正在流向石油生產國,但這一財富再分配的受益麵太小,因為歐佩克僅貢獻了全球進口額的3%,因此其無法有效地將所獲得的石油美元重新循環到世界經濟體係中去。

即使油價不再上漲,消費者背負的負擔也依然沉重。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最新估計顯示,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取暖油成本預計將比一年前上漲37%。


美元正在日漸凋零。自8月份以來,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下跌了9%左右。類似的標題經常映入眼簾,但卻沒有指出症結所在。美元疲弱實際上是全球經濟問題的縮影,同時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之一。

真正的問題是,世界經濟目前已處於紊亂之中。

美國人已經成了全球的終極消費者,美國的消費能力遠遠超出美國的生產能力,兩者間的缺口就要由那些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國內需求的國家來補足。這些國家源源不斷地給美國人送來吃的、穿的和用的。美國從那些花錢節儉的國家購買產品,而這些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國家則每天借給美國18億美元。

這對美國人來說一直是筆好買賣。美國人因此得以寅吃卯糧。由於外國人樂於購買美國國債以及按揭貸款巨頭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 簡稱:房利美)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發行的債券,美國的利率因而能一直維持在低水平。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經濟學家史蒂·羅奇(Stephen Roach)將這些海外投資者稱做維持全球經濟運轉的人,近幾個月來他一直呼籲說,世界經濟需要一次再平衡。羅奇指出,如果不是因為這些流入的外資,美國的長期利率將比目前高出1至1.5個百分點。

美國以低成本借錢的能力也使布什政府受益。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伯克利分校的國際經濟學家巴瑞·艾欣格林(Barry Eichengreen)說,能夠以低成本融資的美國聯邦政府可以放開手腳花錢,增加在國防和社會事業方麵的支出,而不必增加稅收。

在大西洋另一邊的人們也能夠從中受益。雖然歐洲大陸的消費者花錢總是縮手縮腳,那裏的央行對通貨膨脹有著病態的恐懼,但受出口的推動,歐洲經濟依然能夠實現增長。對美出口也使得日本經濟免於進一步惡化。美國的市場和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高科技公司給外國公司和投資者提供了較其本國市場更能獲利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繁榮的年代。中國和其他一些較小的亞洲經濟體從某種程度上正在複製日本和韓國以往的成功,希望憑藉強大的出口來使本國人民脫離貧困,並使本國經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遭受的打擊中恢複過來。

為了保持自身出口產品對美國消費者的吸引力,亞洲各經濟體或將其本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固定在某一具體水平(中國大陸、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做法),或通過出售本國貨幣購進美元的方式抑製本幣上揚(日本、韓國和台灣的做法)。如果這些亞洲經濟體放棄這一做法,其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可能會上揚。

其結果是:亞洲各央行手中積累了大量美元,總額已經超過1.8萬億美元,多數都是以美國國債的形式存在。這實際上是將美國向它們購買商品的美元又借給了美國。當然,這也成了中國和日本不希望看到美國經濟或美元遭受重創的一個重要理由。

所以美國人能在很少存錢的情況下購買並享用大量進口商品。而那些多儲蓄、多出口的國家則能增加其出口部門的就業崗位。美國人借錢,其他國家放貸。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所有的人──那些就業和利潤受到進口商品威脅的美國人和美國企業例外──都對此感到滿意。

不過,既然美元匯率在2002年初見頂後又開始下跌,顯然遊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外國人越來越不願持有更多的美元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最近表示,總有一天人們會對美元喪失增持的興趣,但他又馬上補充說,目前為止他並沒有看出人們對借錢給美國有多少抵觸情緒。

以曆史標準衡量,美國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已經變得越來越無法忍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本周估計,美國今年的經常項目赤字將達6,700億美元。

這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7%,而在許多主流經濟學家看來,超過這一百分比的一半就已經是難以為繼了。即使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人花錢最大手大腳的那個時代,經常項目赤字也從未超出過GDP的3.3%。格林斯潘指出,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幾十年中國際貿易和投資取得了長足的增長,但事實上隻是自2000年起美國經濟才變得如此依賴於海外的資金流入。

25年前,美國公司和美國公民所持有的海外資產額遠高於外國人在美國擁有的資產額。但多年來隨著美國股票、債券、企業和房地產等美國資產不斷流入外國投資者手中,這種局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美國的海外資產額目前已遠遠低於外國人擁有的美國資產。其淨差額接近美國GDP的25%。

OECD稱,如果政策和匯率維持不變(這是不大可能的),10年內這一淨差額將增加到美國GDP的50%。這將迫使美國每年拿出更多的資金來向外國人支付利息和股息。最終,就像一家高負債公司一樣,為了使債權人能繼續向自己貸款,美國將不得不向後者支付更高的利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穆薩(Michael Mussa)說,這種遊戲總有一天會玩不下去的,具體是哪一天,人們不得而知。

簡而言之,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被市場和世界其他國家所逼迫,美國將不得不多存錢、少花錢,特別是少從其他國家買東西。而其他國家則相反,必須少存錢多花錢,特別是增加從美國的進口。而如果要保持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那就意味著歐洲、日本和中國必須更多依賴其本國消費者的需求,減少對美國消費者的依賴。

這就是為什麽美元下跌可以成為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一個途徑。美元的倉促下跌將會擾亂全球市場並引發世界範圍的經濟衰退。但如果美元匯率像現在這樣逐漸下跌,就能降低美國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同時會提高進口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這種局麵的出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曆史表明,這會起到抑製美國進口、提振美國出口的作用。

但在美元疲軟的過程中還要麵臨幾項障礙。

其中之一是,中國迄今為止一直拒絕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華盛頓智囊機構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莫裏斯·格德斯坦(Morris Goldstein)說,要使美元匯率下跌,那麽其他貨幣就必須升值,這方麵很難找到比中國更合適的候選人了。

中國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規模──美國目前約13%的進口來自中國,還在於,如果中國不讓其貨幣兌美元升值,那麽承受著中國巨大競爭壓力的亞洲其他經濟體也不會願意讓本國貨幣兌美元顯著升值。這種情況下,就隻能由其他地區的貨幣(主要是歐元)來消化美元下跌的全部影響了。美國、歐洲和IMF正在向中國施加壓力,要其放棄對人民幣匯率的控製,以便人民幣兌美元能夠升值。許多經濟學家聲稱,這樣做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它將有助於給中國可能已處於過熱狀態的經濟降溫,使中國獲得像其他經濟大國那樣在適當的時候調整利率的空間,還可以使中國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本國經濟中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購買如此多的美國國債。中國官員同意這一看法,但卻沒有提出調整匯率政策的時間表。

第二個問題是進口和出口近來已變得不像以往那樣簡單──這有可能增加外匯市場發揮作用的難度。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的交易在跨國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如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這樣的美國公司就在墨西哥生產汽車,而寶馬(BMW)這樣的德國公司則在南卡羅來納生產汽車。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新進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美國目前約20%的進口屬於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推動這類進口的通常是跨國公司自己的經營策略,而不僅僅是匯率因素,如果美元貶值,這類進口也未必會相應減少。

事實上,美元貶值對減少美國的進口隻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幾乎所有為美國經濟開藥方的人都建議美國人多儲蓄,這樣才能減少對外國貸款的依賴,他們大多認為這意味著要削減美國的聯邦赤字。

美國有三種儲蓄途徑──家庭、企業和政府。美國企業近來已儲蓄了不少,部分原因在於它們缺乏投資意願。美國家庭的儲蓄率不高。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昨天稱,美國人10月份的儲蓄額隻相當於其稅後收入的0.2%。

但美國聯邦政府在過去幾年中出現的巨額財政赤字才是美國在儲蓄方麵的重大變化,也是引發美國從海外借款額大幅躍升的短期因素。即使是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對人們有關美國財政赤字的警告不屑一顧的布什總統,現在也將財政赤字與美元匯率聯係了起來。他上個月在智利與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的領導人舉行會晤後說,能夠讓那些美元匯率觀察家們改變看法的最好辦法就是承諾說,美國會致力於解決自己的短期和長期赤字問題。

如果美國增加儲蓄,那麽為了維持全球經濟的增長,世界其他國家就不得不多支出。目前擔任花旗集團(Citigroup)副董事長的資深國際經濟學家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說,為了彌補對美出口下降造成的損失,其他國家將不得不另尋經濟增長推動因素,否則它們將因本國貨幣升值而放慢經濟發展的速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