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宗教集注之四 --- 微風淺草園佛學隨筆之文殊菩薩

(2005-02-11 17:05:00) 下一個

    文章來源:淡淡微風

 

     文殊菩薩,號稱“大智”,在幾大菩薩裏本來排第一位的。因為佛教標榜智慧,修行的開始需要智慧,過程需要智慧,最後修得的結果,也是智慧,當然智慧最重要了。可惜,理抵不過事,老百姓更喜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所以他隻好讓了位,排到了後麵。
  
  文殊菩薩,全名文殊師利菩薩,又叫曼殊室利,都是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妙吉祥”,文殊就是妙,師利就是吉祥。以前小牛兄問過這個問題,但不想讓他陷到因文解義的深淵裏,就隻告訴他是音譯,在這裏補上。


  記得梅豔芳有首歌就叫“曼殊沙拉”,不知道會不會也是這個意思,如果是的話,那她因為這個功德,可能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就太好了——象她活著的時候那麽不快樂,希望她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會過的快樂一些。


  清末民初有個文人和尚,叫蘇曼殊,名字應該也是來自這裏。不過聽說他做和尚是假的,但和尚的證件是真的——可惜是偷來的。至於到底怎麽回事,就不知道了。
  
  文殊菩薩,還有個名字叫文殊師利法王子,總之都是和智慧相關。他又號稱是“七佛之師”,身為菩薩,卻能做佛的老師,那智慧自然是了不起的。


  佛經裏記載,一次有大智慧的維摩詰居士生病,釋迦牟尼想派弟子代替自己去探望,問了十大弟子中的舍利弗、大迦葉等,卻沒人敢去,又問彌勒、光嚴、持世、善德等修行成功的菩薩,也是不敢,因為怕口才太好的維摩詰居士問問題答不出來丟麵子。後來推的沒辦法,才由文殊菩薩出頭,然後就演繹了一場維摩詰與文殊菩薩的精彩辯論。


  這場辯論本身很有意思,但是討論的問題比較偏門兒,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維摩詰所說經”,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經典之一,想了解大乘佛教,不可不讀。


  我們都知道的“天女散花”的故事,就是出自這本經典。說的是文殊菩薩和維摩詰討論的來勁兒,天女聽的也過癮,就散花表示景仰,花落到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身上,毫無芥蒂的滑下,落到舍利弗等人的身上卻粘住了,舍利弗他們覺得不好意思,用手扯不下,用神通也拿不下去,才知道自己和文殊菩薩他們的差距有多大。

  文殊菩薩的坐騎,是一頭青獅。佛教裏經常出現猛獸,獅子表示威猛——不是那支曾經聞名遐邇的樂隊:)——所謂佛門獅子吼,就是懾服一切的意思。據說,獅子一吼,百獸恐懼,腦漿迸裂——自然,這一定是故事了。


  “西遊記”裏,文殊菩薩的獅子就曾經跑出來調皮,給大聖搗了一回亂。


  有個詞兒叫“獅子奮迅三昧”,也就是獅子奮迅定。怎麽解釋,我也說不大明白。。。嗬嗬,慚愧慚愧:)

  和文殊菩薩有關的經典,基本上都是大經,比如“華嚴經”、“法華經”等等。以前提到過的觀世音菩薩座前的善財童子——就是西遊記裏的哪吒——修行途中的五十三參,就是聽了文殊菩薩的教誨,受了他的啟迪才成行的。


  文殊師利對善財說:“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的最初因緣。”,“若有眾生能發大菩提心,能發心,更求學菩薩行,倍為難得;若欲成就一切智(具一切智的智者,即是成佛。)應決定求真善知識。”


  文殊師利告戒善財:「求善知識,勿生疲懈;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的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文殊菩薩的意思:想進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親近好的老師,沒有好老師,什麽都沒用。向老師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偷懶,不能鬆懈;老師的話要認真聽取思考,盡量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老師的教導,有時候是因地製宜,不要挑刺兒,也不要自作聰明。
  
  文殊菩薩在中國的道場,是五台山。這個大家都知道了,看過“鹿鼎記”的,誰不知道韋爵爺在那裏幹的諸多好事!


  五台山的文殊菩薩應化事跡,也多的很,古代的不用說了,近代的如清末民初的虛雲老和尚,就有據說文殊幫忙的故事。

  另外傳說,寒山拾得裏的寒山,也是文殊菩薩到中國時的化身。


  這位寒山兄,也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住在石頭縫裏,穿的破爛,所以叫寒山,沒事兒就跑到寺廟裏漫罵叫囂,等人家急了,他就笑了跑掉。拾得是廟裏管食堂的,就把剩飯剩菜拿給他吃,所以成了好朋友。


  寒山的詩寫的很好,可惜因為是僧人,不怎麽受儒家學統待見。

  在此錄寒山詩,以贈有緣。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谿長石磊磊,澗闊草濛濛。
  苔滑非關雨,鬆鳴不假風。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