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這小布什連任總統後必須要打勝兩場戰鬥,一邊是炮火衝天“解放”伊拉克的民主戰爭,另一邊則是沒有硝煙的美國社保私有化改革(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這一靜一動、一內一外估計正把他老人家競選贏得的“政治資本”(Political Capital)expense的差不多了,以至這位牛仔作風的總統也不得不四處兜售他的社保改革計劃。
曆史回顧
為了解眼下美國社會保障計劃的問題,先簡要回顧一下美國社保計劃的曆史。於1935年通過《社會保障法案》是羅斯福總統實行的複興美利堅新政中最成功和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內政策了。它通過征收 Payroll Tax來為整個社保計劃提供資金,稅率也由1937年的2%逐漸升到現在大約12.4%的水平。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社保計劃就是通過收入再分配使得工資較低的工薪基層獲得較高的回報,因此在處理社會保障計劃問題時,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存這個社會保護係統。今天,社會福利大約占退休家庭40%的收入和貧困家庭80%的收入。當然,社會保障係統本身並不能消除貧困,但它確實將美國退休家庭的貧困比例從1959年的35%降低到今天的11%。也正是因為美國社保計劃涵蓋了所有收入階層的退休人口,多年來的民意調查顯示了這項計劃的popularity 和獨特的政治號召力。因此,有位著名的美國政治家說:Social security is the third trail of US politics --- touch it and you die!
症結所在?
許多人覺得匪夷所思,為什麽小布什總統要這麽努力地改革一個看起來運作良好的社會保障係統,而且問題還僅僅可能是發生在2018年以後。其實真正的原因和那可能在2018年發生的事沒有任何聯係,症結在於目前美國社會保障計劃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赤字,而且還在逐漸增加。由於社保赤字已經拖了聯邦預算的後腿,許多美國政策製定者感到壓力要防範於未然了。
談到赤字,這裏需要解釋一下。美國聯邦預算中有三個部分統稱為“社會保險”: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和Medicaid。社會保險金是來自老百姓的工資稅,並以“信托基金”的形式運作管理。2003年,全美的工資稅賦總收入是$713 billion, 而社會保險的支出為$881 billion,缺口$168 billion。這個大窟窿則由美國政府的其他正常稅項填補了,因此政府的日常運作的預算就減少了一大塊。然而,這千六億的欠款還僅僅是冰山的一角,如果我們考慮其他同樣以工資稅支付的社會保險項目,如傷殘保險(SSDI)和退伍軍人福利(Veterans Benefit), 整個社保的實際開銷大約在 $1 trillion (哇塞,中國的年GDP總值啊),總缺口更是高達$300 billion,而且這個超級金融黑洞將隨著“Baby Boomer”的退休而日益難填。
政府沒錢?
那麽美國政府就真的就不能削減它的日常預算來填補社保赤字?答案隻有兩個字,是的,因為美國政府已經在四處舉債過日子了。美國聯邦政府於2003年借債$555 billion,2004年為$596 billion,即使今天伊拉克戰爭立馬結束,也還要大約$600 billion的新債來維持布什總統和各級政府的周轉。另外,這政府借債,收稅來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其實這每年區區幾千億的債對於美國的經濟總量來講,還不到還不起的地步,難題是到哪去裏立名目收錢的問題,更何況布什總統還要減稅來刺激經濟增長。對於一個小國家來講,可以找別的國家或者世界銀行借。對於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實體,誰能提供這筆資金?歐洲?日本?或者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來補?都不行,前兩者還在痛苦的自救,貿易赤字的$600 billion也隻能抵擋一陣子,這明年,後年怎麽辦。目前,也隻有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一些石油國家因為自身發展和儲備過剩的原因,才買了不少美國國債,但是這些外來的金主能靠的住,靠多久呢?
左右為難!
從上麵的分析,不難看出華盛頓的官員門確實要著手解決社會保險計劃赤字的問題了。其實從根本上講,這和所有公司財務問題一樣,無非開源、節流兩條道。為難的是布什總統和共和黨已經在競選時說了不加稅,而且增加工資稅對廣大窮人(也就是投票人)的影響巨大。另一個為難之處是,從政治上講,也不能削減福利,相反政府還在增加福利,因此才有了這“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的解決方案。不過認真一看,這所謂“私有化改革”也就是個圍魏救趙的噱頭而已,因為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了。而且它的可行性很受懷疑,因為對於正在拆東牆補西牆的聯邦政府來講,少了這麽大一塊的稅收收入,前麵講過了,找誰借?借了話,這財政赤字更沒法看了,那美元還不得垮,中國和其他金主也就撤了,結果窟窿更大了?真的是應了中國的老話,左右為難,進退唯穀!
當然,問題也遠沒有到最壞的一步,這 “私有化改革”不就是個幌子嗎,大不了撕了它,加稅就行了,隻是這麽做的話,所有的政客,學者,各個利益階層又有一場口水戰要打了。還是難受啊!
承諾—Promise
摘下
初見的
美麗
一顆甜美的 果
放進左心室 保鮮
怕一下車
你我
變成
一顆
酸甜難說的
果
To WeiPeng:
The following comment is to reply your last reply on my blog, si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ad it due to the technical problem.
-------------------------------------------------------------------------------------------------------
Fair Points.
As the mission of Fed is to keep the price stability, Fed tends to lean on the general price measurement indices, such as the CPI or PCE, instead of the Money Supply data. And I think Chairman Alan Greespan is a master of practitioner, rather than a macro economic professor.
In fact, The Fed never expected the markets to stay calm as policy moved back to neutral level. Some pain in the assets market is seen to be inevitable. The fact that bond yields have fallen has been a pleasant surprise because it has kept housing and equities firm. The Fed probably partly rationalizes low bond yields as the benefit of its hard-won credibility. However, this argument will be hard to sustain if yields keep falling. Twenty-year Treasury yields below 4% would signal that the economy needs low rates to sustain growth, forcing the Fed to rethink its strategy.
It is my honour to get to know you and have such discussions with you. You do teach and share me a lot of great points regarding the economic theory and your views. Hope we can extend our learning curve forward.
Yours tr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