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雖與這位在網上小有名氣的才女“淡墨”曾有以帖子換音樂之約,卻總脫不了身來認真讀她的那些聲情並茂的網上作品。今天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閑“,也就借機會了了一樁對朋友的承諾。在海外略顯靜陌的新年裏,細細讀上這樣一篇談生活,藝術和哲學的雋文,也算用另一種方式懷念故土中國了。回味起來,這位學富五車的女生舞起文字來的時候,確有其獨特的見地。記憶中好象隻有那位令人仰止的弘一法師的一生才經曆過這從生活到藝術再到哲學的人生三重天。
這篇不到千字的小品文處處閃著思想的火花,以我區區人生閱曆不妄一一點評,也就隻能談談自己的讀後雜感了,望不屈了筆者的格調品位。首先,對生活的無為有為之說,我覺得還多多少少和“淡墨”受到哲學的熏陶有關。在我看來,生活本身就是實用主義的溫床,充饑辯味與感性理性的比較升華是絕大部分的人作不到的。即使是哲學家,餓他(她)十天半個月,再放一粗食當前,估計多半心中也隻剩下感性的“充饑“了。某種意義上,人的生物本能和自然性往往就是人本身最大的約束和動力。女生們喜歡逛街卻不怎麽消費,也許就是 “充饑和辯味”、“感性和理性”最好的生活注腳了。
至於哲學本身的辯真偽創新知的看法倒是有同道之感。哲學在我看來,是將生活和知識都融會貫通以後的高屋建瓴之舉。之所以很多哲學家先入世後出世大概也是有先曆練身心筋骨再尋一方淨土無為無不為的必經之路了。對於行為主義的本身,我僅有的理解就是“現代管理之父”Taylor就是在分析和解剖簡單機械式勞動流程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理論的,基於模仿基礎上的學習,我們從小也都經曆過。
最後,“淡墨”提出的人的智力應該包括“已有的知識(老師傳授的,書本,社會中獲取的知識)和求知裏(求知欲)”。我覺得還應該加上理解力,這就象佛法裏講的智慧圓滿,你若沒有智慧,不能理解佛法的要義,即使想天龍寺裏的那位方丈麵壁修枯禪,卻仍是高僧,還不能究竟圓滿而得道成佛。至於詩書禮樂則是幫助我們領悟人生,開啟心靈正覺的他山之石罷了。
“淡墨”原文連接見此: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01&postID=6124
寫於2005年2月9日多倫多
不敢和脂硯齋主比肩,清茶淡水中過一生也就好了!
祝快樂!
The Deepest gratitude goes to you for your appreciation
Warmest regards,
pal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