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二十回,敘平如衡、山黛、冷絳雪、燕白頷四個青年男女,才色相慕,終成佳偶的愛情故事,有的刻本又標目為“四才子書”。作品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變幻、語言優美流暢,為明末清初開才子佳人小說風氣的代表作品,並很早就被介紹到歐洲,成為較早為外人注目的中國小說之一。
一般父娘生,偏我光又禿。受盡光光氣,嚐了禿禿辱。日間不見葷,夜裏常獨宿。到人前要足恭,先要頭來縮。若有一些差池,那拳頭栗暴,就上這光光禿。
於是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衝澹之趣,兼峻潔之姿,備藻麗之態,而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諸家之長,子美亦不能獨至於斯也,豈非適當其時故耶?《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所謂集大成。嗚呼!子美亦集詩之大成者歟?
樂府詩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的樂章和歌謠總集,也是現存成書最早、滸最廣而搜羅最為完備的樂府詩總籍。內容包括貴族樂歌、文人歌詩,並廣泛收錄民間歌謠,南北朝樂府民歌藉此得以保存和流傳。全書一百卷,以音樂曲調分為十二大類,每類有總序,每曲有解題,對各類歌辭、各種曲調的源流內容,都有詳備的考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征引浩博,援據精神”,對於研究和了解中國古代詩歌、音樂及文學藝術曆史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
疑龍何處最難疑,尋得星峰卻是枝。關峽從行並護托,矗矗槍旗左右隨。幹上星峰金不作,星峰龍法近虛詞。與君少釋狐疑事,幹上尋龍真可據。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民,在止於至善。 至善在於親民,親民而後知止,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孫待詔史記世係按宋待製孫甫史論:子醜乾坤判,惟寅人所生。聖君開至治,賢相在新民。三王惟尚德,五帝盡施仁。唐虞民物阜,湯武放誅民。春秋因魯史,孔子道難行。德衰征伐尚,風漓治亂循。圖王人罕見,尚霸眾爭橫。秦強吞六國,漢傑羨三人。東西二百四,吳魏蜀三分。五季相循並,君臣迭亂爭。一朝征戰起,藩鎮坐皇庭。世祖承平治,太宗起義兵。遼夷皆拱服,怙冒盡稱臣。胡虜入中國,宮中開禍門。祿山方被掃,巢賊又侵淩。天意除奸暴,否泰本相循。賡歌記遺跡,傳記最分明。歌之不足,複賦之以律雲:唐虞三代...
《近思錄》是南宋朱熹和呂祖謙編訂的理學入門書和概論性著作。它選取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4人語錄622條,分類編輯而成。
中國唐代記述雲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雲南誌》、《雲南記》、《南夷誌》、《雲南史記》。唐樊綽撰。全書10卷,記載雲南自然地理、城鎮、交通、裏程、物產,特別是對南詔曆史、政治、經濟、軍事以及雲南各民族的生活習俗,作了係統的闡述,是唐代有關雲南的專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曆史最重要的著作。
本書是了解古代文化的必讀書。全書編排極有條理,凡100門,皆兩字為題,如道教、儒教、文字、貢舉等。涉及內容十分廣泛,既有科舉、銓選等政治製度,又有壁記、燒尾等官場習俗,也有婚儀、服飾、飲食、打球、拔河、繩技等社會生活,還有碑碣、羊虎、紙錢、石鼓等名物的講說,所以常為治唐史者尤其是研究唐代文化史者所取材。
衝昭弱年悟道,近歲依師,洎臨嶽門,頻訪靈跡,唯求古來舊記,希窮勝異之事,莫之有者,鹹雲兵火之後,其文散失。遂遍閱古碑及《衡山圖經》、《湘中說》,仍致詰於師資長者,嶽下耆年,或得一事,旋貯篋笥。今據所得,上自五峰三潤,古來宮觀藥院,至於曆代得道飛升之流,靈異之端,撮而直書,總成一卷,目為《南嶽小錄》。庶道侶遊山,得之彼覽,粗知靈跡之所自雲。時壬戌歲冬十月序。敘嶽南嶽者,《周禮職方氏》曰:南嶽之鎮曰衡。以其分當翼軫,光輔紫宸。
《史通》第一部係統性的史論專著。史論又稱史評,包括的範圍十分廣泛,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史學理論和史學批評兩大類。史學理論指有關史學體例、編纂方法以及史官製度的論述;史學批評則包括評論史事、研討史籍得失、考訂史事正誤異同等。
桂林風土記》是唐代莫休符著,是現存較早的桂林地情專著,也是桂林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地方誌。曾經被編入《四庫全書》,原書有三卷,現在僅存一卷。
晚唐著名詩僧齊己的《風騷旨格》專注於詩歌藝術的探討,他對詩的形式問題的關注,實質上是關注詩歌的文學性問題。齊己架構了一個關涉詩歌類型學、風格學、結構動力學、主題學、詩歌修辭學等諸多方麵的詩學理論框架體係。其理論從形式到內容都受到禪宗的影響。“詩有十勢”,是齊己的詩學理論中最引人注目和最富於理論創新的部分,分析、歸納與探索了詩歌結構所構成的詩歌意脈,及其構成意脈的詩歌結構所展現的內在張力。
《二十四詩品》是探討詩歌創作,特別是詩歌美學風格問題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形象地概括和描繪出各種詩歌風格的特點,而且從創作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對詩歌創作、評論與欣賞等方麵有相當大的貢獻。這就使它既為當時的詩壇所重視,也給後來以極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
《詩格》是很有價值的一部唐代詩論雜著,其中提到詩歌創作有十七勢,分別講如何起句、落句,一聯兩句之相互聯絡,以及詩意前後關照,寫景與說理的關係等。並且《詩格》把詩的境界分為三種:物境、情境和意境。另有格律論是講立意的重要以及“意”的搜求方法,在音韻上則主張辨析清濁,力求音節鏗鏘,聲韻悅耳。
絢少陸機入洛之三歲,多重耳在外之二年,自襄陽負笈,至江陵,拿葉舟,升巫峽,抵白帝城,投謁故贈兵部尚書賓客中山劉公二十八丈,求在左右學問。是歲長慶元年,蒙丈人許措足侍立,解衣推食,晨昏與諸子起居,或因宴命坐,與語論,大抵根於教誘,而解釋經史之暇,偶及國朝文人劇談,卿相新語,異常夢話,若諸謔卜祝,童謠佳句。即席聽之,退而默記,或染翰竹簡,或簪筆書紳,其不暇記,因而遺忘者不知其數,在掌中梵夾者,百存一焉。今愁依當時日夕所話而錄之,不複編次,號曰《劉公嘉話錄》,傳之好事,以為談柄也。
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曆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斷題取義。贈夫利涉,則述《公無度河》;慶彼載誕,乃引《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錦臆;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遞相祖習,積用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餘頃因涉閱傳記,用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