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節 誰敢橫刀立馬

  東吳帝國的肇始者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建立者是孫權,毀滅者是孫權和他的兒孫們。

  孫堅是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市)人,陳壽說他是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孫武之後,不知道是不是這麽回事,就算是吧。從出身、籍貫來看,孫堅屬於江東土著。孫堅即使是孫武之後,也算不上是江東士族。

  孫堅此人智勇雙全,年少時參與討伐地方叛亂,因功陸續升為鹽瀆、盱眙、下邳幾個縣的縣丞(管理民政的副縣長,這幾個縣都在今天的江淮平原)。

  公元184年,黃巾民變蜂起,孫堅隨中郎將朱雋在汝南郡(今河南省東南部)、潁川郡(今河南省中部許昌一帶)鎮壓黃巾軍,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的顯露。

  黃巾起義的稍後,涼州(今甘肅省)邊章、韓遂作亂。起初,朝廷派皇甫嵩前去平叛,被大宦官趙忠、張讓陷害,調回免職,改派中郎將董卓往討,勞師無功。朝廷又派司空行車騎將軍張溫平叛,兼統董卓之軍。張溫請孫堅做他的參謀長,屯長安。孫堅建議張溫斬殺傲慢無禮的敗軍之將董卓以立威,也為朝廷除一潛在的豺狼,被張溫拒絕。

  孫堅從西方前線回朝後為議郎(中級參謀官),後派往荊州的長沙郡(今湖南省長沙地區),任太守,討平區星叛亂。

  公元190年,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討董卓,孫堅率軍北上參戰。出發前,孫堅逼死荊州刺史王叡(那時的荊州治所在漢壽——今湖南省常德市)。北上途中,擊殺南陽太守張谘,進軍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投靠袁術,移防於粱縣(今河南省汝州市)之東,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

  孫堅收拾殘兵敗將,推進至陽人(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北),與呂布大戰,斬董卓的都督華雄。孫堅繼續北進至洛陽南郊,與董卓的部隊戰於市郊的皇家園陵,再敗呂布,逼迫董卓撤至函穀關以西。

  董卓派出使者與孫堅聯絡,開出優厚的條件,希望與孫堅合作。孫堅拒絕。

  關東聯軍瓦解後,袁術派孫堅南征荊州的劉表,孫堅攻克樊城,渡過漢水,進圍襄陽。孫堅單馬行於峴山,被黃祖軍士射殺,年37歲。

  孫堅死後,侄子孫賁統領其眾,仍從屬於袁術。此時孫策隻有18歲,與周瑜一起,活動於江淮之間,後投靠任丹楊郡(屬揚州,今安徽省東南部)太守的舅舅吳景,自己招募到數百人的隊伍。

  公元194年,孫策投奔袁術,袁術見了孫策,歡喜異常,對他很是器重,大發感慨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複何恨!”那個時候,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原來是駐紮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的,被袁術驅逐,吳景、孫賁將劉繇迎至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

  因為孫家勢力是屬於袁術係統的,劉繇猜疑、逼迫吳景、孫賁,吳景和孫賁隻好向西撤退至曆陽(今安徽省和縣)。劉繇派他的下屬樊能、於糜駐橫江津(和縣東南長江渡口,對麵就是采石磯),張英屯當利口(和縣東金河口),以防備吳景、孫賁。吳景、孫賁等看到劉繇不信任自己,還忘恩負義反噬一口,便揮軍攻擊橫江津、當利口,連年不克。孫策說服袁術,自己帶兵協助吳景、孫賁掠取江東。

  公元195年,袁術表孫策為殄寇將軍,將孫堅舊部還給孫策統領,孫策率兵渡江作戰。

  孫策渡江後,一路勢如破竹,江東地方武裝望風披靡。

  公元200年,孫策被原吳郡太守許貢家客刺殺,傷重身亡,年26歲。孫策死前已占有了整個江東地區,孫郎身死,孫家軍卻坐斷東南。

  陳壽在《三國誌·孫破虜討逆傳》的結尾,對孫堅、孫策的評注是這樣的:“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張)溫戮(董)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攬奇取異,誌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殞身致敗。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孫)權尊崇未至,子(指孫策的兒子)止侯爵,於義儉(通欠)矣。”

  陳壽的意思是說,孫堅忠、剛、勇,孫策英、銳、奇,但他們父子都“輕佻果躁”,年紀輕輕即兵敗身死。陳壽還說,江東基業是孫策奠定的,他的弟弟孫權稱帝後,對孫策尊崇不夠(隻封個長沙桓王),孫策的兒子也隻封個侯爵,孫權於道義上是虧欠於乃兄孫策的。

  我們來看看,陳壽說得是否有道理。

  拿今天的眼光來看,孫堅這個人,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在他的身上,幾乎集中了職業軍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作戰勇敢,敢打敢拚,忠於雇主(東漢王朝),又目無法紀,敢擅殺朝廷任命的封疆大吏。隻是在東漢末期那樣一個時代,這種忠勇雙全的職業軍人,可以說是寥若晨星。

  孫堅的作戰,“輕佻”(陳壽說的“輕佻”,是指做事沒有深思熟慮,不持重、不穩重)是有的;如果說孫堅“果躁(果敢,隨時、即時付諸行動)”,卻不知道陳壽是何所指。

  大敵當前,如果大家都不“果躁”,都算斤掰兩,惜身愛家,畏葸不前,還能成什麽事?比如,公元190年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名為十八路諸侯,號稱幾十萬大軍,麵對董卓的時候,各路諸侯相互觀望、猜忌、內鬥,結果隻能作鳥獸散。

  在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中,真正參與打仗的隻有孫堅和曹操,曹操還差一點戰死。如果孫堅“果躁”,那麽,曹操也“果躁”麽?

  在我看來,陳壽所說的“果躁”之人,其實就是那些危難之時能挺身而出的人。這些人是脊梁式的人物。人能直立,起支撐作用的是脊梁。但占人體大部分比重的,則是附麗於脊梁上的肌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組織,與人一樣,沒有脊梁是立不起來的。孫堅和曹操,就是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運動中的脊梁,曹操則成為東漢末期的國家脊梁。

  作為軍人,作為地方官員,有血氣,有擔當,敢作敢為(也敢胡作非為),我對孫堅這種脊梁式的人,懷有深深的敬意。然而脊梁是承重的,容易磨損、退化甚至折斷。

  這種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人,一般逃不出兩種結局:脊梁折斷或堅挺,前者如孫堅,後者如曹操。一直堅挺而不折斷者,不僅需要力量,還需要智慧,曹操就是這樣的人。

  孫堅剛強,曹操堅強。同樣是強,一堅一剛,結局卻有天壤之別,這就是曹操與孫堅的不一樣。橈橈者易折。對個人來說,強而剛不一定是好事。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沒有脊梁,肯定是不行的。

  孫堅雖然因“輕佻果躁”而“殞身致敗”,但僅僅是身死,而業不亡,而且他的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

  這得益於孫堅很會生兒子。在中國古代,會生兒子,生一大堆兒子,而且生的兒子有出息,是人生一大本事,一大幸事,也是一大快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