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節 劊子手的下場

  曆史上,鍾會被定為因謀反而死,似蓋棺定論,無案可翻。可是,也有一些曆史學者,很動感情地甚至很生氣地為鍾會翻案,比如呂思勉先生。

  呂先生把鍾會視作曹魏帝國後期的大忠臣,封建正統道德的承傳者,劃歸毌丘儉、文欽、諸葛誕一類。柏楊先生在他的《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裏,敘述到毌丘儉、文欽、諸葛誕時,情真意切地加了一個小標題:“曹魏最後三忠臣”。

  什麽叫忠臣?什麽叫謀反?我們還是先把概念弄清楚。

  忠臣的“忠”當然是指忠於當時的朝廷和現任皇帝。所謂謀反,是指圖謀推翻當時的朝廷,或/和謀害現任皇帝。反對自己的頂頭上司而不是皇帝,叫犯上或反叛,不叫謀反,謀反是政治性很強的一個詞。

  我們先來看看,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真的是曹魏帝國的大忠臣嗎?

  公元255年,即司馬師掌權後四年,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聲稱奉郭太後(魏明帝曹睿的皇後)密詔,在壽春(曹魏帝國的揚州刺史部治所,今安徽壽縣)起兵討伐大將軍司馬師,兵敗,毌丘儉被夷滅三族,文欽父子逃入吳國。

  公元257年,曹魏帝國征東大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遣子向吳國稱臣,起兵討伐大將軍司馬昭,兵敗被殺。

  毫無疑問,在司馬氏集團的眼裏和官方文件中,這三位將軍的兩次起兵,都是謀反。但在起事的三位將軍眼中和討敵檄文中,這是清君側,是忠於曹魏帝國的行為。

  事實上,站在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立場看,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的軍事行動,既不是謀反,也不是清君側。他們的起兵,談不上對朝廷和皇帝忠不忠的問題,他們隻是反對司馬師兄弟而圖存。因為司馬師兄弟是他們的上級,從法律上來說,他們是犯上作亂。尤其是諸葛誕,起兵之前向吳國稱臣,已經背叛了魏國,怎麽能稱作曹魏的忠臣呢?

  這幾個將軍,都是曹氏舊將,手握重兵,與司馬氏夙敵曹爽、夏侯玄、李豐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既不願老老實實地屈居於司馬氏之下,又是司馬氏集團權力擴張道路上必須鏟除的對象。他們起兵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們很可能被司馬氏集團鏟除,時時懷著一種朝不保夕的恐懼。

  如此,他們便聲稱奉了郭太後的密詔,起兵清除司馬師兄弟。一句話,他們的起兵,稱之為謀反也好,清君側也好,實質上,這是統治集團內部的派係鬥爭。

  這幾個跋扈將軍,出於忠於皇帝和朝廷而討伐司馬氏,隻是說給世人聽聽而已,不必太較真。後世之人,包括一些飽讀史書、號稱大師的曆史學者,硬說他們是曹魏帝國的大忠臣,至少我不願苟同。

  似乎,反對司馬氏,就是大大地忠於曹魏,好像忠於與反對之間,是一個利益的真空地帶,一個權力的斷層空間。這個邏輯未免太過簡單、直觀,用如此直線型的思維看待曆史,說得好聽點,是天真;說得不好聽點,是幼稚。

  我們分析任何一個曆史事件,首先不能離開當事人生存本能、利益權力這兩個主題。真正為了崇高理想而獻出生命的,並不是太多。很多撲朔迷離的曆史事件,被後人描繪成冠冕堂皇、崇高偉大。其實,背後的真正動機,隻不過是生存、貪欲、虛榮。

  毌丘儉、文欽討伐司馬師的時候,曾經派使者與諸葛誕聯絡,相約一同起兵。諸葛誕喝斬來使,布告天下,揭露毌丘儉、文欽的陰謀,隨即跟隨司馬師鎮壓“叛軍”。

  此時的諸葛誕為鎮南將軍,駐軍豫州(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西北部,靠近首都洛陽),手握重兵。如果諸葛誕此時與東方的毌丘儉、文欽同時起兵,三員大將的兵力加起來,足有十餘萬人,真夠司馬師喝一壺的。

  如果諸葛誕真的一向忠於朝廷而立誌鏟除司馬氏集團,為什麽不趁這個大好時機,與貫丘儉、文欽聯手,而要等到毌丘儉、文欽敗亡之後,勢孤力單時起兵?

  實際上,諸葛誕起兵的導火線,是公元257年夏,朝廷(實際上是司馬昭)為解除他的兵權,征他回朝任司空。本已疑慮重重的諸葛誕,決心鋌而走險。

  再者,如果郭太後真的給了他們什麽密詔,要他們鏟除司馬氏集團,她能壽終正寢嗎?早就會被司馬師或司馬昭撕個粉碎。

  所以說,沒有必要自作多情地把他們當什麽曹魏帝國的大忠臣,他們的起兵與司馬氏的鎮壓,隻是黑狗跳起來咬白狗;白狗把黑狗撲倒在地,咬死、撕碎,如此而已。

  現在來看看,鍾會的“謀反”又是怎麽一回事。

  上文說過,鍾會(225—264)是高幹子弟,少有才名,文壇新秀,30多歲便做了司隸校尉這樣的高官,可謂是少年得誌。鍾會這個人,可以說,是個奇才,被當時之人視為張良一類的人物。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洛陽政變,朝政大權歸於司馬氏。鍾會開始追隨司馬氏兄弟,出謀劃策,屢建奇功。雖然官為司隸校尉,卻參與朝政機密,是司馬氏兄弟的左膀右臂。

  公元262年,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籌備伐蜀。公元263年,率十餘萬大軍,繼鄧艾、諸葛緒之後,作為伐蜀的第二梯隊,經子午穀、褒斜穀、儻駱穀三路進入漢中。該年十月,鄧艾占領成都,鍾會吞並諸葛緒的部隊,接受薑維投降,向成都推進。

  鄧艾占領成都之後,為了穩定政局,以中央政府的名義任命官員,並建議將已投降的劉禪留在關中。鄧艾的本意,留劉禪在成都,是為穩定人心,但這有很大的政治嫌疑,別人也可以說鄧艾擁躉劉禪,意在造反。

  鍾會抓住鄧艾的這個把柄,向中央政府密告鄧艾有謀反嫌疑,鄧艾遂於當年十二月被司馬昭的特使衛瓘逮捕,解押回京。

  公元264年正月十五日,鍾會率大軍進入成都。“自謂功名蓋世,不可複為人下,加名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

  元月十六日,在前蜀漢帝國蜀郡政府內召集高級將領會議,宣布奉郭太後(魏明帝曹睿的皇後,此時剛剛去世)遺詔,討伐司馬昭,並將原鄧艾手下的一些高級將領關押在益州州政府各衙門,使自己親信代領其兵。

  正月十八日,將軍胡烈等的部下得知鍾會謀亂的消息,群起攻打鍾會,鍾會和薑維死於亂刀之下。

  鍾會起兵,出於什麽動機?恐怕隻有他自己心知肚明。陳壽在鍾會本傳裏,說他是“矯太後遺詔”,也就是捏造太後遺詔。陳壽在蜀漢亡國後,歸順司馬氏,忠於司馬氏,寫史書的時候,說鍾會“矯太後遺詔”,不排除誣陷鍾會。

  如果鍾會真的是捏造太後遺詔,那鍾會的起兵,就沒有政治上的合法性(針對曹魏帝國而言)。

  鍾會手裏,有沒有郭太後的遺詔,誰也說不清楚。我認為,大半是沒有的。倒是鍾會自己的一句話道出了天機。

  鍾會接近成都的時候,司馬昭派人給鍾會送來一封親筆信,說,怕衛瓘和你去收拾鄧艾,力量不夠,我已派中護軍賈充帶步騎混合部隊一萬人進入褒斜穀,駐紮在漢中的樂城(擋住了鍾會反攻長安的大道,並隨時可以進攻鍾會),我親自率十萬大軍,已到長安,我們很快就要見麵了。

  鍾會讀信,大吃一驚,對左右親信說:“但取鄧艾,相國(指司馬昭)知我能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鍾會的這句話,道出了他的“司馬昭之心”:謀反奪天下,或割據稱王。

  說明鍾會的起兵,是他個人野心膨脹的結果。對曹魏,是謀反;對司馬昭,是犯上。鍾會誰的忠臣也不是,隻是他自己狼子野心的忠臣。

  鍾會為什麽造反,不去多說,反正總有他自己的一百個理由。我始終搞不懂的是,鍾會是個絕頂聰明的人,這樣的一個聰明人,竟然會把身家性命視同兒戲;竟然把造反這樣危險的活計,玩得像小孩子過家家。

  鍾會死後,無論在朝中,還是在他原來的部隊裏,都沒有株連什麽人,說明他和薑維及幾個親信單幹,並沒有什麽內應、盟友之類。就是薑維,認識也不過兩個月,與一個身懷國恨家仇的昔日敵手竟然成為莫逆之交,一起幹白刀進紅刀出的活計。

  做個房子,也得畫張草圖,準備一點磚頭瓦塊。造反這樣複雜而危險的幹活,怎麽會沒有組織架構和組織計劃?

  鍾會是文官出身,在軍隊裏無任何根基。他的征西大軍,是從各軍區臨時抽調,於半年前組建而成的;鄧艾、諸葛緒的軍兵,是剛奪過來的。他的下屬中,有多少官兵會忠於這個臨時統帥?這些軍人的父老妻兒都在各自的家鄉,有多少人會死心塌地地為鍾會賣命?囚禁高級軍官,又讓他們的親兵進出自如,向他們外麵的部隊傳遞消息,怎麽一點保密措施都沒有?事前,沒有任何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突然讓自己的親信去統帥失去首領的部隊,這種指揮是否能夠生效?

  一句話,在鍾會看來,造反是如此輕鬆和美妙,如此的簡單和容易。鍾會這個絕頂聰明的人,怎麽會如此糊塗?隻能用一個規律——物極必反——來解釋。極端聰明的對麵,就是愚蠢。

  憑著鍾會的聰明,他肯定知道,這樣造反,必死無疑。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行動了。可以說,鍾會也是死於自殺——假借敵人手中的戰刀。

  其實,司馬昭對鍾會不薄。鍾會死前的一個月,即公元263年的十二月,朝廷就任命鍾會為司徒,已位極人臣。在他死的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已是曹魏帝國的宰相;也不知道自己的哥哥鍾毓,在自己被任命為司徒的當月離世。

  他對人臣之極不滿意,硬是要突破人臣這個極限,便伸出手要皇位,結果,手縮不回來,腦袋被哢嚓。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