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三峽與涪江出土的宋元瓷器(2)

  合州窯的白瓷裝燒工藝

  合州窯的白瓷裝飾,與四川的彭州窯、重慶巴縣的清溪窯具有共同的特點:多在釉下裝飾白色化妝土,僅個別不上化妝土。從目前局部調查可知,有坯胎裝飾、釉中裝飾兩種,且紋飾簡單豪放。

  (1)坯胎裝飾

  ①篦劃紋。是在施化妝土後,以多齒梳篦形竹器或金屬器,於半幹潤的坯件內外壁進行刻畫,在刻畫中把化妝土劃掉,顯出原胎色後再施釉,燒出後既有清晰的花紋妝飾,還有呈色不同之美。

  ②刻花紋。刻花紋有的是在施化妝土後刻花,但大多在未施化妝土前刻花。采用半刀泥(又稱扁刀泥刻)刻法,花紋線麵寬窄不等,別有藝術魅力。

  ③花口裝飾。在碗、盤、碟、盞的口沿以等距作六小缺,缺下以白色泥料繪六條筋紋與花口相連,即呈六出花口簡而雅的紋樣。

  (2)釉中裝飾

  ①僅以白色泥料於器繪等距六條筋紋。

  ②目前僅見在白釉碗上飾一周黑覆輪釉,使黑白相映。

  對合州窯的全麵了解,隻有待較全麵發掘後,方知廬山真麵目,這僅是點滴介紹而已。但就目前所知,它仍為長江三峽庫區出土的白釉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據及實物證明。在未發現合州窯以前,多把白釉砂圈碗、盤、碟認定是巴縣清溪窯產品,或將凡有芝麻狀的砂堆痕都視為彭州窯白瓷。現在看來當認真識別。不過,總的看來,應都屬於定窯係,隻是在四川東部以重慶為中心的瓷窯,從時代先後看彭州窯早,工藝先進,無論是巴縣清溪白瓷或合州窯白瓷,均是受彭州窯的影響,尤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激蕩中,為適應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自身瓷業的生存,不能不亦步亦趨地仿摹定窯與彭州窯,所以某些相似之處讓人迷茫也是必然的,但隻要認真審視,其差異仍很明顯。如定窯胎釉細膩,造型端巧,器內無疤痕,多芒口,紋飾之華麗,彭州窯遠遠不及。而彭州窯、合州窯的芝麻狀砂堆痕,定窯則絕對沒有。另,合州窯、清溪窯器內砂圈痕不僅是定窯沒有,彭州窯亦同樣沒有。彭州窯的刻畫、模印的各種花卉植物紋、動物紋,是合州窯、清溪窯所無法相比的,而目前合州窯出土的多是篦劃紋,僅有少許的刻花紋。其篦劃紋之特點為:似花非花,似朵雲非朵雲,紋飾簡單。

  根據以上白瓷的特點,我們將三峽庫區出土於奉節、萬州、忠縣、涪陵、重慶等地的持有疑問或誤認為彭州窯或清溪窯的白瓷,正名為合州窯,茲敘述如下:

  合州窯白瓷

  主要有盞、碗、盤、碟、奩等。

  1.盞

  白釉盞

  2007年重慶市洛磧出土,口微斂,斜弧壁,圈足,素麵無紋,內滿釉,有砂圈,外下脛足底白釉,有白色化妝土垂流至足。高4.3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3.4厘米。

  2.碗

  (1)白釉中碗

  2001年涪陵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素麵無紋,內底下落似一周凹弦紋,有砂圈痕,外下脛足底無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高3.5厘米,口徑12.5厘米,足徑5厘米。

  (2)大碗

  ①白釉大碗。2007年武隆出土,與2002年奉節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素麵無紋,內滿釉,有七堆砂粒痕,外下腹足底無釉,釉色白中泛黃,釉下有白色化妝土。高6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5.8厘米。

  ②白釉劃花碗。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內壁有殘缺的刻花線紋,底下落似一周凹弦紋,有砂圈疤痕,外下腹足底無釉,有白色化妝土。高6.2厘米,口徑16.5厘米,足徑6厘米。

  ③白釉篦劃紋碗。1987年合川紹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內滿釉,外下脛足底無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而不規範,有垂流狀化妝土,內滿釉,隱現七支燒芝麻狀疤痕。內沿下一圈凹弦紋,底正中微低,呈凹弦紋飾,腹壁篦劃遒勁生動、枝幹挺拔、花葉靈妙,二枝對稱排列的百合花碗壁,其花葉雖未劃筋脈,但伸展自如,神韻橫溢,令人覺有“墨吐芬芳”之感。足見在南宋中期合州窯瓷藝師們的繪畫功力已超塵不凡。此器造型端巧,做工較細,當是合州窯的上乘之作,其用主由於珍愛極致,即使扶搖歸西,還帶入墓中,企望繼續享用。高6.2厘米,口徑19.5厘米,足徑6.5厘米。

  ④白釉刻花碗。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尖唇,斜弧壁,圈足,內沿下一凹弦紋為邊欄,腹壁以半刀泥刻花紋,底有砂圈痕。外下脛足底無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此碗從釉色與紋飾看,極似彭州窯,但彭窯內底隻有五至七枚小瓷塊與芝麻狀砂粒痕,並無砂圈痕,故當屬合州窯產品。高5.9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6.2厘米。

  3.盤

  (1)白釉敞口盤

  2002年忠縣出土,敞口,斜弧壁,圈足,內滿釉,底有砂圈痕,外下脛足無釉,釉下有化妝土。內壁刻畫梳篦紋、卷雲紋三朵等距排列,其雲朵又似高空的飛鳥,空隙處填以流暢自如、長短不等的篦劃紋紋飾,花麵簡而有序,具有大寫意之氣,耐人尋味,當是合州窯之佳作。高4厘米,口徑17.2厘米,足徑6.2厘米。

  2007年武隆出土,敞口,斜弧壁,圈足,內底光潔,無支燒疤痕,外下脛足無釉,內刻畫似花朵紋,刻畫風範與忠縣出土相似,其照48—51,均有與照18造型相同、紋飾相似的篦劃紋。高3.8—4.2厘米,口徑17—18厘米,足徑6—6.3厘米。

  1987年合川紹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敞口,斜弧壁,坦底,圈足。內滿釉,底有隱約的支燒砂堆痕,外下腹及底無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內壁篦劃兩枝對稱排列的盛開的百合花,紋飾布局、梳篦紋旋轉之流暢、刻畫之嫻熟,均與前述之碗相同,似屬一人之手。此器的造型與裝燒工藝,上白色化妝土等特點,與彭州窯白瓷無差異,故在拙作《古陶瓷研究》中,作彭州窯介紹陳麗瓊:《古陶瓷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頁。現經筆者與董小陳於2008年2月到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合川文管所聯合試掘的合州窯現場進行參觀調查、認真對比研究,尋找到彭州窯與合州窯的不同特點:彭州窯白瓷的碗、盤、盞等施釉工藝,均滿釉,僅外底無釉陳麗瓊等:《四川彭縣瓷峰窯調查與試掘的收獲》,載《中國古窯址調查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頁。而合州窯的碗、盤、盞等均外下腹與底無釉,這是最重要的區別,同時,刻畫的梳篦紋風格在彭州的兩次發掘報告中未見有此類梳篦紋陳麗瓊等:《四川彭縣瓷峰窯調查與試掘的收獲》,載《中國古窯址調查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頁。故特此更正,應是合州窯產品。高3.7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6.4厘米。

  (2)白釉侈口盤

  2002年忠縣出土,侈口,斜直壁,圈足,內滿釉,外脛足底無釉,下腹積釉呈淚滴狀,有白色化妝土,內外底均有砂圈痕。內壁篦劃橫向V形紋十二個為花紋裝飾,這類紋飾與武隆合州窯白瓷盤相同。高4.3厘米,口徑17.5厘米,足徑6.2厘米。

  4.碟

  白釉敞口碟

  2002年忠縣出土,尖唇,淺腹壁,坦底,平底,內滿釉,有支圈砂痕,外底無釉,釉色泛黃,有白色化妝土。高3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6厘米。

  5.奩

  白釉直口奩

  2007年合川蘆堆子出土,尖唇,直筒腹,下腹折收,圈足,內局部有釉,外下脛足底無釉,無白色化妝土,形態與重慶塗山窯黑釉奩相似陳麗瓊:《重慶塗山窯小灣瓷窯發掘報告》,載《四川考古報告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高4.5厘米,口徑6厘米,足徑4厘米。

  附:2001年萬州出土的合州窯碗、盤、碟殘件。

  合川、重慶、涪陵、武隆、忠縣、萬州、奉節等地出土的合州窯白瓷,即合川紹熙元年(1190年)墓出土的白釉篦劃紋碗、盤不僅證實了合州窯是宋代瓷窯,還充分說明合州窯至遲在南宋中期初,已很成熟興盛,它的產品不僅供合州本地人享用,還同彭州窯白瓷在商品經濟競爭的貿易瓷中,共占長江上遊、支流與三峽庫區沿江城市商貿市場。可想而知,南宋時的合州瓷,必是川東地區,即今之重慶轄區手工業瓷器生產的支柱。它為何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一是自身質地較優,二是借助長江黃金水道,順風順水,如履平地,既滿足了沿江城鄉居民的生活日用,又壯大了經營業績。這再一次地告訴我們,長江航運水道,自古就是無怨無悔地為發展經濟服務、造福人類的“母親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