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掌握批評的藝術

  塞利格曼認為批評孩子的方式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方法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是為了抑製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與不良學習態度。為了讓孩子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正確運用批評心理學原則與心理藝術,否則就可能適得其反。作為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批評時應該注意的要點。

  ●恰如其分

  不批評孩子會使孩子喪失責任感,磨滅了其改正錯誤的願望。而過度的批評又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的內疚和羞辱感,因此,批評需要適度。

  父母掌握樂觀的解釋性的方法,可以實事求是地解釋問題,指出犯錯誤的具體原因,使孩子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從以下的例子中可以分析不同批評方式所產生的後果。

  盡管父母再三要求9歲的麗娜在與朋友聚餐後,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幹淨,但她卻沒有理會父母的話,把房間裏弄得很亂,然後她和同學出去了。那天下午正好有位地產代理商要來看房子,由於時間緊急,父母不得不匆忙地替麗娜打掃了房間。

  晚上麗娜回家後,母親很生氣,立即把她帶到臥室,告訴她自己生氣的原因。下麵是麗娜的母親有可能采取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悲觀的方式,另一種則是樂觀的解釋性。

  悲觀方式:

  “你為什麽總是不顧體諒別人?你的行為總是讓我很生氣!”“總是”一詞意味著問題的普遍,而且很難改變。母親的情感反應太過分了,會給孩子造成過多的內疚感。

  “我跟你說過不止一次,要你保持房間幹淨,可你始終不聽!你是怎麽啦?”麗娜的母親把問題說成是普遍性的“無數次”,永久性的“你總是不聽”,借此讓孩子產生內疚。她還進一步暗指孩子性格中就有某些缺陷。

  “今天早晨地產商來了,這幾乎是一場災難!人們常說進屋的第一印象會決定結果。你的行為有可能讓我們失去了一位難得的代理商,隨之房價也會降低幾千美元。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能力買起新房子了!”麗娜的母親把事情描述成一場災難,她暗指麗娜的一次疏忽會毀掉全家人的生活。

  “現在,我要你呆在房間裏,好好反思你所做的一切。”這一懲罰是不確定的,沒有針對性的。麗娜有時間思考,產生內疚,但卻沒有機會學會或做些什麽事,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樂觀方式:

  “你的疏忽給我造成了很大麻煩,我們非常生氣。”她的批評是特定的,並且很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我們跟你說過很多次,要你打掃一下自己的房間。但每次做事你都拖拖拉拉,總是拖延。”她母親準確地描述了事情,並且把麗娜的問題說成是暫時性的。

  “今天有位地產代理商要來,你不整理自己的房間,我們隻能抽時間替你打掃,結果耽誤了其他重要的事。保持房間的幹淨,是你自己的責任,而不是我們的。”她母親隻是描述了所發生的事情、問題的原因和結果,她的責備是正確的。

  “我要你留在自己房間裏10分鍾,好好考慮我的說法是否正確。然後回來告訴我,今後你會如何保持房間整潔,好好反思一下,保證這類事不再發生。至少要寫出2條解決辦法。”10分鍾是9歲孩子考慮問題的比較實際的時間段,麗娜的母親給她找了一件很實際的任務,用這種方式來結束這個問題。

  在大人的社會中,人們常說“責難別人的時候,不要把人逼得沒有退路”,一旦沒有了退路,被責難的人雖然在道理上明白為什麽會如此,但在感情上卻容易形成對立,甚至進行反抗。批評他人有兩種方式,你會選擇悲觀還是樂觀呢?其實批評別人應該懂的批評他人的技巧,可以讓被批評人有反省的機會。

  ●響鼓不重錘

  對出現大的錯誤進行責備,責備的效果會相對減弱。

  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先生,在培養人才方麵很出名。例如多年在鬆下先生手下工作的原三洋電器公司副經理後藤清一,在擔任廠長時,工廠不幸發生了火災。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情況下負責人會被調動,甚至是辭職。但據說鬆下先生在接到後藤的失火報告後,隻是說:算了,再努力吧!”就沒有再追究任何責任。當然,鬆下先生並不是寬容部下的負責人,平時就連後藤打電話的方法這些細小的地方,鬆下先生也嚴厲地提出批評。雖然說鬆下先生平時在小事上對下級進行批評,但在出現大的過錯時卻並未指責。鬆下先生不愧為經營聖人,對此我們不得不表示佩服。一般人會在事情嚴重時大發雷霆,或者訓斥員工,但鬆下先生的這種批評方法,卻能巧妙地抓住人的心理。這是因為出現大的錯誤時,在受到別人的批評之前,當事者本人已在自我反省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有的父母對待孩子的錯誤還窮追猛打,又是發火又是訓斥,就會使當事者膽顫心驚,結果由於被怒斥,當事者會完全陷入對錯誤進行補償的心情,或出現“逆反心理”,許多人會對斥責者表示反抗和仇視。

  訓斥孩子的道理也是如此。例如,當很貴重的花瓶被打壞了的時候,父母由於惱怒而責備孩子說:把這麽貴重的花瓶給打了,你到底想什麽呢。”大人雖然平時就提醒過孩子,但當孩子犯了大錯時有時也難以抑製住內心的惱怒。但是劈頭蓋臉地對孩子嚴加訓斥,隻會增加孩子的畏懼心理,卻無法將做過的錯事進行反思。

  相反當孩子犯了大錯時,默不作聲地不進行訓斥,這對促使其進行反省顯得更加有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做錯方當然會預料到即將受到訓斥,而當與其預料相反時,反而更加受感動。

  ●批評要合理

  合理的批評才能使孩子從心理上產生接受感。家長對孩子進行批評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為事實弄清楚,事實不清楚,誇大其辭的會使孩子產生拒絕心理。

  孩子做錯事後,一味指責他如何任性、懶惰、貪玩、自私,雖然會讓他一時有所收斂,但時間一長,又會依然如故,這樣的情況讓家長不勝煩惱。但是如果家長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孩子的具體行為上,使孩子的不良習慣得到改正,這才是真正需要達到的目標,父母這樣處理孩子很容易覺察到自己的不良習慣所表現的具體行為,這樣的行為孩子容易改正。同時對孩子身上出現的良好勢頭隨時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位母親下班後,看到孩子正在看電視,就板著臉對孩子說:“你這樣能把作業做好嗎?一放學回家就看電視,”孩子馬上說:“媽媽,您不要一回來就批評我,怎麽能說我一回家就看電視呢?我已經把作業做完了,剛看了幾分鍾您就說我總看電視。”他媽媽說:“你還不承認自己看電視,我看你考試怎麽辦。考不好再和你說。”母子倆為此爭吵了起來。母親批評孩子是為了使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作業,但是這樣批評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引起了母子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也影響了孩子做作業的情緒。

  ●批評與教育結合起來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抑製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度等。因此,批評要與教育孩子結合起來。在教育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批評才能達到效果。

  許多家長不懂得批評的心理藝術,往往一見孩子做錯了事情,選擇打罵孩子,甚至還罰站。這些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它們不能達到批評所要達到的目的,隻能暫時抑製孩子的不良行為與不良習慣。正像有的母親所說:“這孩子真沒記性,你剛說過他,一段時間過後,他一點都不記得了,照犯不誤。”

  因此,父母要仔細反思一下自己再去批評孩子。以什麽樣的方式去批評他,如何達到最好效果,怎麽才能讓孩子克服缺點,怎麽才能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不要不顧方式的批評。亂發脾氣是沒有效果的。

  ●不要以一概全

  一位初中學生把自行車鑰匙不小心弄丟了,回家後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借題發揮說:幾天前叫你去買菜丟了5塊錢,剛買的漫故事書沒看多長時間也丟了。怎麽總是丟三落四的。

  一些父母批評孩子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東拉西扯,翻老賬,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兩年前孩子的過失都放在一塊算。這樣就淡化了要批評過失的主題,孩子也聽不清楚挨批評的重點是什麽,讓他改正的內容也不清楚,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無論做什麽,總是有缺點,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信心。

  批評孩子時要掌握批評的主題,指出孩子錯誤的主要內容和原因是什麽,危害在哪,怎樣想辦法去改正。絕不可以一概全,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就斷然說他“什麽也不會做”。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千萬不要用 你從來”、“你總是”、 你一輩子”“你永遠”、這些詞,以免把錯事與做錯事的人混為一談。要記住批評孩子時應對事不對人,作為孩子本身來說,更多的是需要激勵而非貶抑。

  ●批評要和風細雨

  批評孩子時,要態度和藹,心平氣和,這樣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些。如果用嚴厲的態度如:瞪眼拍桌子,粗聲粗氣,氣氛十分緊張時,孩子通常為應付批評,為了避免家長打罵,他們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撒謊,這樣就很難收到批評效果。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很喜歡看電視,他媽媽下班後看見就罵他一頓,結果這孩子仍是回家之後就先看電視,因為他放學總是比他媽媽先到家,後來他媽媽也覺得一直這樣訓斥下去,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主動和孩子談心,並主動承認過去批評他是媽媽態度不好,同時又幫他分析看電視的害處。母子倆通過談心有了共識,孩子當場表示,以後要克服回家先看電視的習慣。從此,孩子終於改掉了這個習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了。

  ●責罰有度

  不要在孩子做錯一次事時就急於批評他。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一天大概會總被責罰的。 吹毛求疵對父母或是孩子成長都是不利的,會滋長孩子的對立情緒,以致形成逆反心理。因而,父母要懂得可以不挑剔的時候就不要挑剔。

  父母在孩子不同年齡時,需要了解孩子的舉動或者行為。清楚了解之後,就不會對孩子的某一些舉動過於擔心或生氣了。懲罰孩子一定要合情合理,例如孩子偷了商店裏的玩具,教導孩子把東西還回去並且向店老板真誠的道歉;假設孩子在牆壁上亂畫,就讓孩子自己做清理牆壁的工作;要是孩子耍脾氣,又叫、又喊、又捶,就讓他一個人呆在房間裏反思直到恢複平靜為止。

  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過於嚴峻,責罰一定不要變成虐待或是傷害,批評的時間也不應該太長。更不要嘲笑辱罵孩子,嘲笑辱罵的字眼會長久地烙在孩子的心中,使孩子變得孤僻、彷徨、易怒和懷疑。

  ●利用外人來批評孩子

  有時父母一百次的批評,也許不如別人的一句話有效。

  有的母親說:“我家的孩子太鬧,不能帶到別人家去。”的確,有時把孩子帶到親戚家或鄰居家時,孩子舉止不好,會令父母很為難。因為孩子很清楚父母在別人家不會過分批評自己。並且,往往當母親一責備孩子時,主人家就會說:孩子還小,別太介意。”這時,孩子抓住了大人的這種心理,會更加鬧得起勁。

  在這種情況下,大人與其自己批評,不如采用這家人的方法,可試著問主人“你家能允許這樣淘氣的孩子嗎?”雖然不會有許多人說“不允許”,但這時對方的態度也會令孩子懂得自己這樣做其實是不受歡迎的。而且以“在這個家裏是不能這樣淘氣的”這種規矩來要求孩子,反而能更容易地進行禮節教育。因為孩子對他人比對自己的父母更強烈地感受到“社會”。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不得不聽別人的話的心理,帶其到別人家拜訪時,也可以積極靈活地利用這種機會作為讓孩子學習禮節的場所。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事先與對方家裏協調好。比如,讓這家的主人按照這家的規矩要求孩子,這樣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主體,當然並非別人而是其父母。為了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有時別人的一句話,要比孩子父母一百次的批評還有效。

  Harvard聲音法則

  傾聽孩子的聲音

  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

  說出真實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

  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霍桑效應中的傾聽法則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它有著較完善的醫療設施、醫療製度、養老金製度。但工人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

  一個心理學專家小組進駐工廠,進行了係列實驗研究,想要揭開這種情況原因。在研究過程中有個“談話試驗”,心理專家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同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一是耐心傾聽工人的不

  §§聲音法則:傾聽孩子的聲音

  滿和意見,並作詳細記錄;二是對工人不訓斥不反駁。這一談話竟然收到了令人驚訝的結果,工廠的產量大幅度提高。

  心理學家分析,“談話試驗”使工人長期以來對工廠管理製度和管理方法等諸多不滿發泄出來,從而心情舒暢,幹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家長要學會在教育的過程中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適當的宣泄機會。孩子把很多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他會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情緒和意願,真正得到實現的卻很有限。對那些未能實現、未能滿足的意願和情緒,不要壓製、克製,要想方設法得讓孩子宣泄出來,這對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

  給孩子發言權,平等地對待孩子,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自己真實的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孩子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容易養成孤僻的性格。

  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學父母,不肯聽大人的話,最終造成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哪怕他講話詞不達意,大人也要耐心地與他交談。任何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傷害,甚至可能導致他們羞於在人前開口,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或者,會使孩子養成一種壞習慣,總是喜歡不合時宜地插話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