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章 “京”字招牌的硬度

  作為官員來說,個人的仕途命運,拋去個人因素之外,很多時候被規範在製度設定的大框框裏。這個框框就是所謂的古代官僚製度,製度裏的那些法律條文對官員有著很強的約束力。但是,在製度運行的層麵之下,還存在著一些不被製度約束的行為方式,並且約定俗成地成為官場中的灰色地帶。很多時候,這些灰色地帶在有意無意之間會影響著甚至決定著京官們的升遷。

  按照常理,吏部提拔官員最看重的應該是這個官員的能力。但對於京官來說,並非如此,資曆才是他們混跡官場的不二法門。

  從一個官員的資曆,吏部就可以掌握他的為官經驗以及取得功名的先後。我們都知道,資曆是最不靠譜的東西。比如說,在計劃經濟時代,一些機關幹部的資曆很多時候是靠一杯茶、一張報紙泡出來的,與能力大小是不成正比的,有的人當了一輩子官還是碌碌無為,混日子而已。可是在清朝,“資曆”是衡量京官最重要的一項硬性指標。尤其在一些地位顯貴,政務又不怎麽繁忙的清要衙門將此看得更為重要,比如說翰林院、都察院、內閣、軍機處、吏部、禮部等等。

  在光緒年間曾做過內閣中書的朱彭壽說:“京署各官,最重資格,對於同僚之先進者,不論年齒,皆稱為前輩。初謁時,必具紅白柬三分,登堂拜見,執禮惟謹。至其他各署,則但以同輩相稱矣。”

  這種論資排輩的做法,在客觀上營造了官員晉升的公平環境。當然這種公平隻是相對的,論資排輩雖然不能保證良幣淘汰劣幣,但至少可以讓京官們安於本分,心無旁騖地幹工作。

  乾隆年間有的京官根本不願意空降到地方上任職,他們寧願碌碌無為地老死在京官的任上。紀曉嵐就曾經書挽聯嘲諷道:“道不遠人人遠道,卿須憐我我憐卿。”

  當然在這些重資曆的衙門中,官員的升遷速度也要比其他衙門來得快。

  京官裏權重位顯的官員畢竟隻是少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常年待在職微官輕的崗位上,即便如此,也無人敢小視他們。就拿“內閣中書”這個職位來說,官階雖然隻有區區的七品,卻是一個很實惠的官職。因為經過一定的年限,“內閣中書”就可以擁有在官場進退自如的資格。既可以外補同知或直隸州知州這樣正五品的地方實職,又可以被保送充任軍機處章京,為接下來平步青雲打下紮實的基礎。有詩雲:“莫笑區區職分卑,小京官裏最便宜。也隨翰苑稱前輩,好認中堂作老師。四庫書成邀議敘,六年俸滿放同知。有時溜到軍機處,一串朝珠項下垂。”

  像內閣中書這樣職卑位尊的京官打著一個“京”字招牌,就可以有機會直接接觸到“內閣大學士”這樣的實權人物,禮拜為老師,再以師生關係得到推薦拔擢,獲得更多的升遷機遇。

  “六年俸滿放同知”,就可以由七品直接晉升為五品,羨煞了多少地方官員。要知道當時全國的州縣數以千計,那些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官員,以知縣為最多,但知縣的品級很低,隻是一個七品卑秩。知縣的頂頭上司知府是四品,上下級之間相差有三四級之多,這三四級中的官都是些府丞、通判、同知等副職,知縣根本瞧不上眼。如果一個知縣想要直升為像知府這樣的正印官,又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往往做了幾十年的知縣也難望“四品黃堂”。

  在京城當官,因為大家都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博生存,不論官級大小,除了皇帝之外,高官不敢向卑官作威作福,妄自尊大。就拿當時的中央六部來說,任尚書、侍郎堂官的,其下屬司員郎中、員外郎、主事見到他們時,隻是抱拳一揖為禮,而一、二品大員的堂官則必須以起立致意的方式來還禮,官銜再大也不能坐在那裏充大爺。

  曾國荃攻克金陵後封了伯爵,有一段時間內調為兵部尚書。因為他是從軍隊起家的,當時軍隊裏的領軍者很會擺譜,與做京官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有一位司員手持文書來匯報公事,施過一揖之禮後,曾國荃坐在那裏紋絲不動,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那位司員也有文人的傲骨,將手中文書往曾國荃麵前一扔,用言語教育了自己的上司一頓。官當得再大,也要懂得禮數。

  作為行伍出身的曾國荃哪裏受得了這個氣,自知幹不了這一行,不到一個月便要求外調到地方任職,仍去地方做他的巡撫總督。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僚隊伍並不是凝固的,而是像流水一樣始終處於流動狀態。這種流動並不僅僅限於京官各衙門之間,也存在於京官與外官之間。乾隆年間,官員內升外轉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則:凡禦史、郎中、員外郎以道府用,主事、評事、博士等小京官以直隸州知州、同知、通判等缺用,而讚禮郎、讀祝官中監生出身者須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曆俸三年)、辦事明白才能達到保送資格。此外,部曹、即郎官可以外出督學,內閣學士、侍郎可以用為巡撫,尚書用為總督等等。

  但是,對於京官與外官的選用標準,在製度與操作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剛開始,朝廷在京官的使用上,主要還是局限於京城各衙門內部之間互相調劑,理由是京官不熟悉地方民情,隻能在京城各衙門裏混飯吃。

  到後來,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康熙帝的觀點是:“大臣為小臣之表率,京官乃外吏之觀型。”這句話表明了皇帝對於京官的態度,那就是京官應該做官員的表率,做地方官員的榜樣。

  隨著執政者態度的轉變,國家製度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地方的七品知縣可以調遷為京官裏的七品主事,將地方才品兼優的官員調任京城任職。

  另外在官員的選用上,京官與外官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京職各衙門事務,是處於一種集體辦公的環境中,京官雖然在能力上有著高下之分,但有一項是必須具備的,那就是“習之法度”,也就是他們必須是熟悉國家行政條例的辦公型人才。而外官則不同。“道府州縣等官,刑名錢穀責成一身,兼以沿河沿海苗疆煙瘴等缺”。地方官府衙門麵對的是老百姓,這就要求他們熟知民情,具有解決刑名錢糧能力的綜合型管理人才。

  相比之下,那些能夠獨當一麵、獨立解決問題的地方官要比京官更為難得。所以,在對內外官員選用的具體操作上,無論是主管銓選的吏部,還是把握用人大權的皇帝,往往都沒有拘泥於製度上的條條框框。

  就官僚製度而言,那些身處不同衙門裏的官員往往會麵臨不同的升遷際遇。凡是經過科舉考試,捐納或原官起複具有升遷資格的候補官員都要到吏部聽候銓選。吏、禮二部的司員,除了進士可以授主事、參加國家特考的貢生可以授小京官外,其餘都是由舉人、貢生和監生花錢捐納入官。另外吏部在掣簽選官的時候,也不得將吏、禮二部納入其中。

  這裏所謂的掣簽選官是明朝萬曆年間,由吏部尚書孫丕揚所創立的選官製度。具體操作方法就是以竹簽預寫所選機構地區及姓名等,打亂後置入筒中,遇上朝廷選用官員,皆由選人自掣,有點撞大運的成分。清朝沿用此製,外省官員分散任用,由吏部掣簽分發各省。

  在官員選用上,戶、兵、刑、工四部與吏、禮二部有著很大的不同。而其餘四部雖然比不上吏、禮二部進步得快,但在京官這個群體中也屬於佼佼者。不要說部與部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就是同一個級別的官職也會分個三六九等和好壞優劣。

  作為京官,最應該修煉的本領是熬資曆。熬的是時間,熬的是資格,能夠熬出頭的就可能成為大京官或者地方大員,但是大多數人在這條路上耗盡一生,也難以有所作為。

  比如說清朝京官中的侍郎就是在六部熬資曆的典型代表,他們一般都是先從工部起步,然後調任兵部或者刑部,再轉禮部、轉戶部,最後升遷至吏部。工部侍郎轉任兵部侍郎,級別和待遇都沒有變,從表麵來看是“調任”,但在京官的圈子裏卻被視之為“升任”。因為工部管理的是工程建築,雖然手裏握有工程項目和工程款項,可與其他幾個部門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兵部掌管著天下的兵馬,戰時多事,和平時期又無事可做;刑部掌管著司法刑獄,因為刑部官員擁有合法傷害權,所以也就擁有了為自己造福的權力;禮部掌管的是意識形態,負責文教,本應是清水衙門,不過重要的是他們負責科舉考試,所有想要進入官場的讀書人都無法避免地要和禮部打交道;戶部就更不用說了,戶部又稱為“富部”,他們掌管著國家的財政和開支,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能夠卡住命脈的人往往處於權力的核心階層,另外官家製度的運行也離不開戶部真金白銀的支持。

  吏部考核天下官吏,把持著官員進退升降的大權,這是官僚集團最為在意、也最為敏感的權力。根據清朝六部官員的升遷路徑,我們可以按照六部實際權力的大小將其排列出來:工部<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清朝吏部、戶部尚書和侍郎進入軍機處的可能性最大,禮部次之,而工部侍郎幾乎沒有進入的可能。由此可見,同級官僚不同權,更不同命。

  在京官中還有一部分沒有進士身份的京官,他們可以憑借自己曾經供職於這些衙門的工作經曆,通過科舉考試來取得進士功名,然後獲得躋身於更高權力地位的資格。為了不當一輩子文吏,在仕途上可以走得更高遠,他們在取得京官的職位後,接下來還會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以取得進士的光環。也恰恰是在這些人中,不僅中進士的比例高,而且成績名列前茅的也不在少數。當然這與他們小京官的經曆也有很大關係,這些小京官都是從各省國子監的生員選拔出來的尖子生,禮部官員登記造冊後奏請皇帝。這些各地的尖子生要會考於保和殿,稱為朝考。通過朝考者就可以在京城衙門謀個實職。

  選拔者中很多人都是當地的名士,早已進入國家的人才貯備(登朝籍)。他們參加進士考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些殿試讀卷的大臣,或為舊時座師,或為本署長官,或為同鄉老輩。本來就是“老相識,老熟人”,知根知底,考試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從雍正十一年至光緒三十年(1733-1904)這一百七十餘年間,五十七次會試中由中書和小京官考取前四名者共計六十八人(引自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卷二)。

  而且,到了清末,翰林等文學侍從的優勢地位也發生了轉變。翰林等官不再居於官場上的顯位,主要是由於六部司員都可以通過掏錢捐納取得,錄用已經不像先前那樣正規。就像現在的大學擴招,其結果就是讓大學這塊金字招牌變成破銅爛鐵。

  由此可見傳統的官僚體製在運行到一定的階段後,已經處於無法調解的矛盾狀態之中,愈陷愈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