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隋唐,煌煌中華帝國

  隋唐時期是中國社會經濟的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國力強盛的盛世。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處於世界的先導地位。每逢盛世,中國在世界曆史上的身影就格外地醒目。唐朝經濟飛速發展,到開元、天寶年間達到鼎盛。此時中國的器物、製度、思想等各個領域都遙遙領先於世界水平。這就使得隋唐成為了中外交往中的大發動機,不斷擴散影響,使他國對中國產生依賴性。尤其是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望,成為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中原戰亂不斷,西北絲綢之路因隻隔斷。西來的商品最東到達河西地區,外商們紛紛改在河西貿易。隋朝建立後,中原地區結束了300多年的紛亂混戰局麵,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隋朝初年,朝廷派軍西征,重新控製了河西地區,恢複了絲綢之路的暢通。隋煬帝繼位後,熱衷於中西交通和貿易。公元607年,他委派戶部侍郎(主管財政)裴矩專駐張掖,主管外貿事宜。公元609年3月,隋煬帝西巡,到了青海和甘肅,往返曆時半年,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的西巡皇帝。

  6月,隋煬帝到張掖郡,登焉支山,主持召開了盛大的國際貿易會。在張掖,隋煬帝見了高昌王和西域27國使者。為了慶賀這次西巡取得的豐碩成果,隋煬帝令各族王、使者都佩金玉,身披一件用毛製成的服飾,焚香奏樂,在道旁歌舞歡呼,依次參見。同時令武威、張掖兩郡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前後數十裏夾道歡迎。幾十裏路上,車馬填咽,難以通行。這次以“顯中國之威,示中國之盛”的貿易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耗資之巨,堪稱史無前例。因為隋煬帝的重視和親行,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了新的榮光。從此隋朝在絲綢之路的張掖設立互市,並派駐特使宣傳和招攬官私貿易。發展到唐代,河西的國際貿易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蔥嶺以西,西域各國向唐朝稱臣納貢的使者不絕於途。由於政治環境的安定及對外貿易的發展,唐代中前期,特別是在開元天寶年間,甘肅成為全國經濟最富的地區之一。農業、紡織業及黃金生產、水利資源開發和利用等,在全國都占重要的地位。北宋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鑒》中就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的記載。

  在“張掖盛會”的影響下,中亞西方更多的國家紛紛前來洛陽入貢於隋。隋煬帝在洛陽建國門外,特設招待蠻夷酋長、貢使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方館,以便朝貢貿易。四方館的設置一直延續到了晚清。當時洛陽城中規模巨大的三個工商市場中以豐都市為最大,位於洛河南岸端門大街以東,周長8裏,有12個通門,內有120行、3000多家店肆,四壁有400餘店,貨賄山積。大同市在洛河以南,端門大街以西,周凡4裏,市開4門,邸141區、資貨66行。通遠市在洛河以北、迪河以東,瀕臨潛渠,周6裏,是洛陽工商業最繁華的地區。蕃夷商賈匯聚豐都、大同和通遠三市進行官私貿易,使洛陽成為國際貿易盛會的大市場。

  在南方,隋煬帝又開通了通濟渠,加強南海、嶺南一帶與內地的商旅貿易,也為南方海外貿易的開展提供了便利。“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潛商旅,往來不絕”,“自揚、益、湘、南至交廣、閩中等州,公家運潛,私行商旅,舳艫相繼”。

  隋朝短命而亡。它所奠定的對外交往的製度和規模都為唐朝所繼承發展。唐朝也以重新貫通絲綢之路作為入手點。隋末的戰亂和突厥的興起,重新隔斷了絲綢之路的貿易。為了爭奪絲綢之路的控製權,唐王朝發動了數以百計的戰爭,終於在顯慶二年(657年)破滅西突厥。唐朝在突厥故地設立都護府和州縣,將版圖延伸入了中亞腹地。至高宗初年,唐已將“絲綢之路”各主幹線路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在天山南路分設“四鎮都督府,州三十四”。在天山北路西突厥故地置北庭都護府,建23個都督府、二州,並將伊州、西州、庭州並入隴右道,由朝廷派員直接管理。在此基礎上,內地與西域等地的經濟關係和文化交流日益緊密,政治關係與軍事關係日益增強。

  唐絲綢之路的貿易方式,以貢賜、邊界互市的官方貿易為主,也積極開展廣泛的民間貿易。眾多的胡商不僅組織龐大的商隊,進行長途販運;而且湧入絲綢之路沿線的城鎮組織社團或單獨經營,或與當地漢族商人合夥經營。唐朝還在四方館的基礎上特設鴻護寺典客署招待蕃客貢使,並安置館舍膳食等優厚待遇之事,鼓勵朝貢貿易,以及互市或交市貿易。唐代“絲綢之路”因此走向了繁榮與興盛。唐王朝的威望遠播中亞、西亞地區。

  盛時,和唐朝通使交好的主要國家有70多個,複雜的交通網絡從東亞開始,延伸向四方。當時,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北路可達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南路可達尼泊爾和印度;往東可到朝鮮半島。海路交通方麵,去日本有三條路;到達南亞諸國如蘇門答臘、印度尼西亞、斯裏蘭卡和印度等國家是從廣州經越南海岸而至;到西亞的海路,主要是從廣州出發,經東南亞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灣沿海各國。在唐代,還初步開辟了到埃及和東非的海上交通。亞、非地區許多國家的使節、商賈、學者、藝術家、僧侶等,不斷來到唐朝訪問、求學和貿易。唐朝派往國外的使臣、僧侶以及到外國經商的商人也不絕於途。絲路駝鈴不絕,海上風帆競發。

  商貿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各方麵的交流。古代中國的文章典籍、科技發明和詩歌文學就是以貿易為先鋒,以商路為載體四散傳播的。

  唐代都城長安,由於國家的強盛和中外交往的繁密,達到了城市輝煌的頂點。它以宏大的規模、嚴謹的規劃著稱於歐亞大陸。從隋朝建立到唐朝前期的300年間,長安擁有100多萬人口,麵積達84平方公裏,成為四方商旅往來、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極為繁榮的大都市,成為當時世界性的貿易、文化中心。中外交流的繁盛為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打下了世界烙印。來自西域各國、經絲綢之路東來的文化通過朝覷、宗教、商業以及民間市井生活方式融合傳播,成為當時長安城市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熱鬧的城市中散發著濃鬱的胡風胡韻:

  ……

  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氈腥腦滿鹹洛。

  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

  火鳳聲沉多咽絕,春鶯嗽罷長蕭索。

  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這首《法曲》,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當時長安的國際景象,展現了多元文化對唐長安城市文化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大量外商外客聚居長安,使長安成為了多元文化的集散地和大熔爐。各種胡食,如胡餅、燒餅、抓飯、各種酒類等在內地流傳起來。《舊唐書·輿服誌》記載唐代長安“貴人禦撰,僅供胡食”,玄宗時,“時行胡餅,俗家皆然”。唐代長安馳名的胡麻餅成為飲食新寵。白居易曾有《寄胡麻餅與楊萬州》詩曰:“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此外還有燒餅、五福餅、搭納等。酒肆裏的“三勒漿”(用摩勒、毗梨勒和河梨勒三種果實釀造的美酒,最早產於波斯,唐初傳入長安)、葡萄酒、龍膏酒等代替了中國傳統的水酒,成為豪客新歡。史向軍:《唐長安的胡風胡韻》,載於《陝西檔案》2005年2月。

  像長安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在唐朝還有很多。泉州、廣州、明州、成都、揚州等等,比比皆是。我們再將目光投向南方的廣州。由於廣州海外航行與貿易的發展,使得廣州的“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計其數;業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獅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住,種類極多”。大量的外國船舶遠渡重洋到達廣州,船上載滿珍貴的寶物和香藥,主要還是要換取中國的珍貴絲綢,也有許多不同國籍的外商及使者聚集廣州。廣州成為阿拉伯、波斯、南洋等地區來華和中國外貿商船的出入口,成為嶺南首盛之地。當地的外僑聚居處稱為“蕃坊”,遠來的阿拉伯商人還興建了存至今日的廣州懷聖寺。唐末黃巢軍隊進入廣州時,就殺害了城內的外商蕃客多達12萬人。

  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廣州開始設置市舶使,管理進出口船舶,征收出入口稅收,收購珍貴物品。市舶使成為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涉外稅收機構。當時對外貿征收的稅率正史沒有記錄,根據阿拉伯人蘇萊曼《東遊記》記載,當時稅率大約是30%。隨著唐代對外貿易的發展,揚州、明州、泉州也逐漸成為市舶中心。中國因此成為了最早發展出完備的外貿管理製度的國家。

  廣州的繁盛印證了中外海上交往的密切。在陝西省徑陽縣雲陽鎮發現的《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為我們證明了唐朝與阿拉伯地區的海上交流。碑文載主人公楊良瑤一生多次南北跋涉,東西奉使,但最為重要的一次外交出使活動,還是貞元初年他作為唐王朝的聘國使航海前往遠在中東的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楊良瑤從長安到嶺南,自南海舍陸登舟,航海出行,在一年內便完成了外交活動。其主要目的是用和平方式宣揚唐王朝的政治主張。貞元四年(788年)六月,楊良瑤因功被封為中大夫。七月,封弘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唐代的大食國是中外交通史上重要的國家,與中國一直保持著外交關係。天寶十年(741年)但邏斯戰役後,基本劃定了大唐、大食兩國在中亞細亞地區的勢力範圍。之後雙方經濟貿易空前頻繁。從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大食國開始遣使節朝貢起,到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最後一次大食使節離唐回國,前後148年間進入唐都長安的大食使節便有39次之多。2005年碑文的發現證明了唐王朝派遣正式外交使節航海下西洋的曆史。楊良瑤一行不僅要遠早於鄭和的盛舉,更證明了當時唐朝開放的胸襟和遠航的能力。張世民:《楊良瑤:中國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節》,載於《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6月。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