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紅山文化——塞外明珠,破繭而出

  發現地點: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郊區

  分布範圍: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和遼寧省西部

  發現時間:1935年

  距今年代:5000~6000年

  代表性國寶:“C”字形玉龍

  考古地位:把中華文明的起源提早到了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

  研究範圍從黃河流域擴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在我國古代文明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紅山文化介紹

  紅山文化因1935年首先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郊區的紅山後而得名,具體是指新石器時代晚期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和遼寧省西部地區的一種農耕文化,麵積達20萬平方公裏。紅山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屬母係氏族社會全盛時期,其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係氏族過渡。紅山文化全麵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征和內涵。其後,將考古中發現的具備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文化特征的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從紅山文化所處時代看,它是與仰韶文化同時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紅山文化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不斷交匯融合,從而產生了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多元文化。紅山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其經濟形式已經不是單純的農耕,而是農業與狩獵、畜牧業同時進行。這從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石器就可以考證出來。石斧、石锛、石耜是在農業生產中用來砍伐、起土、墾荒的;打製石器、細石器則與切割皮肉有關,另外還有許多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骼為證。這也與紅山遺址的分布區域是契合的。

  紅山文化時期的居住遺址分布比較稀疏,且位置多在較高山岡的向陽麵,但已出現大小等級之分,小遺址群約有4000~5000平方米,大遺址群稍大,出土器物也比較高級,且附近分布著積石塚、陶窯區和玉器作坊,應為當時的中心聚落。紅山時期的房址多為方形半地穴式,並有成套的生產和生活用具出土,這顯示出獨立性的社會單元已經存在。

  那個時期的手工業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水平的製玉工藝。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斜口器、甕、豆、帶蓋罐等,從這些出土物品可以看出:紅山文化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紅陶兩大陶係為主,泥質紅陶所占比例較大,且多為彩陶;筒形罐是紅山文化陶器的基本器形,後從筒形罐中又異化出筒形器,這是紅山文化陶器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特征;紅山文化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多為壓印“之”字紋,造型樸實。

  紅山文化中最突出的是玉文化,其代表作是出土於內蒙古赤峰紅山的“C”形玉龍。但是,在紅山文化中出土數量最多的卻是玉貓頭鷹,這些玉貓頭鷹大小形態各異,很多還是與其他動物相結合的抽象之作。考古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他們認為,遠古時期,人們對黑暗有著天然的恐懼,希望在黑暗中還能看清一切;他們渴望能像鳥兒一樣飛起來,以免遭受野獸的攻擊;他們還希望能夠捕捉到更多的獵物,以抵製饑餓的威脅。而貓頭鷹恰好具備了這些優勢,所以,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們就把這些願望寄托於貓頭鷹,期待它能夠賜予自身神奇的力量。於是,貓頭鷹就成了當時人們的一種圖騰崇拜的對象。

  紅山文化時期已經形成了使用玉器作為喪葬禮儀的特點。考古發掘中發現,紅山時期的墓地多為積石塚,越靠近中心位置的墓地規格越高,陪葬物品也越高級,中心的大墓則隻以玉為葬。大墓附近的墓葬中也有玉器,但是數量和規格明顯較低,同時還葬有數量不等的豬、狗等,級別更低的墓葬中隻有陶器陪葬,還有的墓葬中沒有陪葬品。這種跡象表明紅山文化時期的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私有製觀念萌生,原始的國家開始形成。

  紅山玉龍

  玉器在最初是用作裝飾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玉器開始被賦予族權、神權、兵權的象征意義,並用來作為祭祀的禮器。紅山文化中的玉文化就非常有代表性,其中發現的大型碧玉豬首龍就是中國最早的龍形玉器,有“天下第一龍”之稱,紅山文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龍文化的起源。

  在遼河流域出土的玉豬龍不同於1975年內蒙古巴林右旗出土的抽象化的玉豬龍,也沒有發展成為後來形象具體的玉龍,它是紅山文化演變過程中的中間環節,為我們研究紅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佐證。紅山文化龍形係列藝術品包括大小玉豬龍、大黑龍、大小青龍、玉雕龍、大紅龍、黃色包漿龍和變色龍等20多種,其主要工藝特征為雙眼穿洞單麵成孔。紅山玉龍的出現將我國的人類文明史推到了6000多年前,證實了中華民族的龍文化源遠流長,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對於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有關專家認為:中華民族的龍崇拜就是由豬發展而來的,遠古人以豬為祭,祈求農業豐收,而後豬被神化為龍,龍又演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它的身上寄托了中國人對神力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希望。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們最先把龍作為精神崇拜的象征形象,此後逐漸向中原地區傳播。在河南、山西的古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龍文化的痕跡,其年代都在紅山文化之後,可以確定是在紅山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以後,在封建社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龍開始走進王室貴族的生活之中,龍的文化含義、思想意蘊也不斷豐富,最終成為帝王以及華夏民族精神的崇高象征,一直延續至今。

  紅山文化玉器的材料多為岫岩玉,呈油脂光澤,有黃綠或淡黃色,還有少量的墨玉、青玉、玉髓、瑪瑙等。紅山大黑龍是紅山文化玉龍中較大的一件,它全長47厘米、高20厘米、寬20厘米、厚2.5厘米,原料為墨綠色軟玉,體卷曲,平麵呈“C”字形。龍首短小,吻前伸,略上揚,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麵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梭形,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近二分之一。龍身光素無紋,隻在額及鄂底刻有細密規整的方格網狀紋。玉龍的形象已經脫離了豬的原形,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可以看做是現代龍的雛形。

  紅山文化代表了目前所知我國北方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把中華文明的起源提早到了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範圍從黃河流域擴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因此,紅山文化在我國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龍的神性

  龍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崇拜物,人們賦予了它很多神性,最主要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喜水、好飛、靈異、征兆禍福等。

  龍的形象是人們想象出來的,是諸多物象的集合,在很多神話傳說中,龍就是掌管水的神靈,即所謂“龍王”,它可以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在水中、空中自由穿行。由此,可以說“喜水”、“好飛”是龍的兩個顯著特征。

  既然是神靈的化身,那靈異就是一種很自然的秉性了。而靈異就表現在它可以為人們征兆禍福。龍喜水,而水是生產、生活的命脈;龍好飛,飛是對超越苦難、擺脫困境的向往;龍靈異,靈異是使其神奇莫測、卓爾不群的特質。龍將這些特點集於一身,與神仙比肩,自然可以為人們帶來祥瑞,也可以降禍給人間。不過,從曆代傳說來看,龍多為祥瑞的象征,似乎很少降罪給人間,這也是人們幾千年來一直崇拜龍的一個原因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