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和氏璧之謎——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發現時間:春秋時期

  失落時間:公元936年

  距今年代:2700年

  考古地位:是我國最具傳奇色彩的文物

  卞和獻玉

  據《戰國策》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即:“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這楚國的和璞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和氏璧”,璞就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關於和氏璧的來曆,《韓非子》、《新序》等都有相似的說法: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卞和的楚國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見有鳳凰棲落在一座山中的青石板上,“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他遂在鳳凰所落的山上仔細搜尋,果然發現了一塊玉璞。後來,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國的君主楚厲王。楚厲王找來玉工進行鑒定,玉工看到未經鋸割的玉璞,判定隻是一塊沒有價值的普通石塊,厲王得知後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大發雷霆,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並把他驅逐出楚國。

  卞和並沒有灰心,他相信總會遇到慧眼識寶的人。所以,在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忙趕回楚國,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不幸的是,這塊玉璞又一次被鑒定為石頭,武王同樣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可憐卞和的雙腳都被砍掉,行動不便,但是他一直都相信自己的玉璞經過打磨肯定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

  一晃幾十年又過去了,這時楚文王當上了楚國的國君。這時的卞和已是風燭殘年,但是他依然想把玉璞獻給君主,但是想到自己前兩次的遭遇,卞和不禁痛哭流涕,哭到後來,眼淚已經沒有了,眼睛裏滴出的都是血。這件事最終傳到了楚文王那裏,文王非常不解,他以為卞和是因為被砍掉雙腳才如此悲傷,可是天下被砍腳的人很多,也沒人像他這樣。卞和說:“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寶玉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在哭大王的是非顛倒啊!”文王聽後,命玉工剖開玉璞,果然是一塊無瑕美玉。為嘉獎卞和,文王便將此玉命名為“和氏之璧”,並將其奉為國寶。卞和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願望,但是他肯定想不到,就是這塊“和氏之璧”引發了後世無數戰亂紛爭。

  完璧歸趙

  楚國藏有“和氏璧”的事很快被各諸侯國知道了,各國國君都想得到這塊寶玉。後來,楚國吞滅越國時,相國昭陽立了大功,楚威王就將和氏璧賜給他。可就在這時,和氏璧竟然失蹤了,各路人士紛紛尋找都沒有結果。幾十年後的一天,和氏璧突然出現在趙國,一個名叫繆賢的宦官購得這塊玉,經玉工鑒定後,知道這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得到消息,便將寶玉從繆賢手中強行奪走據為己有。趙國得到和氏璧的事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和氏璧覬覦已久,憑借自己勢力強大,就派人送信給趙王,說是想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其實是想強取豪奪。趙王雖然非常清楚秦王的意思,但又不想把和氏璧拱手相讓,無奈之下,隻好聽從了繆賢的舉薦,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隻是繆賢的一個家臣,但此人機智多謀,曾為繆賢解決過很多難題,繆賢對他非常信任。這一次的出使可謂危機四伏,但藺相如沒有懼怕。他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將寶玉獻給了秦王,秦王接過璧仔細觀看,果然是稀世之寶,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又將玉璧依次遞給妃嬪、文武大臣和侍從們欣賞,眾人皆呼萬歲,向秦王表示祝賀。

  藺相如見秦王隻是稱讚玉璧,卻絕口不提割城的事,就知道他根本沒有誠意割城換璧,於是走上前去說:“大王,璧上有點瑕疵,讓我指給您看看。”秦王將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接過璧,迅速後退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大怒道:“大王在給趙王的信上說,要用十五座城來交換寶玉。當時趙王就唯恐秦國仗著勢力強大,不守承諾,所以不同意把璧送來。可我卻認為:即使百姓之間尚且互不欺騙,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總不能因為一塊璧就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采納了我的意見,為表示恭敬,還齋戒五天,才寫了國書,然後派我為使臣帶著寶玉到秦國來。可大王卻對我態度傲慢,又把這麽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根本不想以城換璧,所以我把它要了回來,如果您逼迫我,我就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說罷,便高舉玉璧作出擊柱的樣子。

  秦王怕玉璧被撞碎,連忙向藺相如道歉,並派人拿來地圖,劃出了準備割給趙王的十五座城。藺相如看出秦王隻是在敷衍他,接著說:“趙王派我送璧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以示誠意,我才會獻出玉璧。”秦王隻好同意。

  藺相如回到住處後,想到秦王的一舉一動,知道他決不會割城給趙國。於是便派手下人喬裝打扮,帶著玉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秦王假裝齋戒五天後,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前來獻璧。藺相如卻說:“秦國從繆公以來的二十一位君主,沒有一位是守約的。我擔心大王同樣會失約而使我辜負趙王的重托,所以早就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秦王聞言震怒,藺相如並不懼怕,繼續從容說道:“就現在的形勢來看,秦強趙弱,大王一派使者到趙國要璧,趙國馬上就派我把璧送來,絲毫不敢違抗。現在即使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以換取和氏璧,趙國也不敢接受。現在我欺騙了您,已經不存生還的希望了,現在就請大王將我賜死吧。這樣,諸侯都會知道秦國為了一塊璧而誅殺了趙國的使者,大王也能威震四方了。”秦王聽了這番話,開始想把藺相如殺掉,但是這樣,他不僅得不到玉璧,還會使秦趙兩國的關係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自己也可得一個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內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了藺相如,並將他送回趙國,和氏璧就這樣保住了。

  和氏璧下落之謎

  雖然和氏璧得以暫存趙國,但秦王受此大辱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占了趙國,趙幽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這塊寶玉最終還是被秦國擁有。李斯在其《諫逐客書》中曾提到: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這裏的“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和氏璧製成玉璽。據《漢舊儀》記載,璽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自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玉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玉璽獻給了劉邦,玉璽成為“漢傳國寶”。漢末,董卓作亂,玉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玉璽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滅陳後,陳朝蕭太後將玉璽帶到突厥。唐太宗時期,玉璽歸唐。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建後梁,奪傳國玉璽。公元923年,李存勖建後唐,傳國玉璽也隨之歸屬後唐。公元936年,洛陽被攻陷,後唐末帝李從珂攜玉璽在宮內引火自焚。從此,和氏璧不知所蹤。

  關於和氏璧的下落,一直眾說紛紜,但具體推測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內,秦始皇以後所用的玉璽都並非和氏璧所製。因為,在曆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記載中,明確指出是用藍田玉製成的,說秦始皇用和氏璧製成玉璽是沒有根據的。另一種推測則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遺失或被項羽掠奪去,或許就藏在項羽的都城彭城,或許遺落在項羽在楚漢相爭中敗死的垓下,即今安徽靈璧。

  和氏璧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文物,它的來曆、流傳與下落都是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吸引著後人不斷地猜測,不斷地探索。如果有朝一日,和氏璧可以重見天日,相信會引起極大的轟動。

  完璧歸趙的後續故事——澠池相會

  沒有得到和氏璧的秦王對趙國懷恨在心,派軍先後攻取了趙國的簡、祁、石城等地,並在次年又向趙國發動進攻。這次交戰,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遏止了秦軍的攻勢。

  後來,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集中力量攻擊楚國,於是約趙王在澠池見麵,互修友好。趙王臨走時,廉頗率軍把他送到邊境,說:“這次大王去澠池如果發生意外,就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扣留大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了。廉頗還在邊境上布置了大量的軍隊,防備秦國的進攻。

  到了澠池,在筵席上,秦王要求趙王鼓瑟助興,趙王不敢推辭,隻好彈了一曲。秦國的禦史就在簡上記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鼓瑟。

  藺相如認為秦王這是在羞辱趙王,遂上前請秦王擊缶。秦王不肯答應,藺相如就要和他拚命。最後秦王無奈,隻好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也讓趙國的禦史把這件事情寫下來: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占到便宜,就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馬上就說:“請秦王拿鹹陽為趙王祝福!”就這樣,藺相如挫敗了秦國的陰謀。秦國知道廉頗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上,也不敢使用武力,隻好恭恭敬敬地送趙國君臣回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