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南窯莊金獸——重金之器,憨態可掬

  發現地點:江蘇省盱眙縣穆店南窯莊

  發現時間:1982年

  製作年代:西漢時期

  考古地位:對於研究我國早期金器的應用和加工水平等問題具有

  重要的參考價值

  金獸麵世

  1982年春天,為保障農田灌溉用水的需要,江蘇省盱眙縣穆店南窯莊組織村民集體修挖一條水溝。挖溝的這天,一個姓萬的農民遲到了,大家就把位置最高、最難挖的一段留給了他。這位農民到來後,也沒有表示什麽不滿,馬上拿起鐵鍬開始幹活。他怎麽也沒想到,就在他挖下第三鍬的時候,一塊黃澄澄的金屬東西出現了。他不清楚這是什麽,就叫周圍的人都過來看,大家有的說是金子,有的說是銅,議論紛紛,好不熱鬧。後來,萬姓農民又繼續挖溝,下麵又出現了許多黃澄澄的金屬物品,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幹完活,這位姓萬的農民就把這些東西都帶回自己家了。

  當時萬家有兄弟三人,大哥是生產隊長,二哥是會計,老三就是挖到文物的這位。哥仨看到這些東西,認為肯定很值錢,就拿了其中的一塊到縣銀行做鑒定,銀行見是很珍貴的金子,就追問他們是從哪兒弄來的。萬家兄弟說是地下挖出來的,並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銀行人員聽了,知是文物,就打電話把這件事報告了公安局。公安局長親自帶人到了萬家,當時萬家已經被村裏人圍了個水泄不通,萬家兄弟怕惹麻煩,趕緊把東西都交給了公安局長。為表彰他們的行為,縣公安局還獎勵了這位萬姓農民五千元錢。縣公安局將文物征回以後存放在了銀行的金庫裏。縣政府的一位秘書把這件事寫成報道發表了,南京博物院看到報紙後,派了兩位專家對這批文物進行了進一步鑒定,鑒定結果認為這是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物,後來博物院與相關部門協調,使這批文物最終入藏南京博物院。

  為弄清文物的一些相關情況,南京博物院又派人到現場進行了調查勘探,但還是沒有得出文物的主人和埋藏等問題的答案。僅靠目前有限的線索分析,有研究者認為:這批文物應該是主人在慌亂之中埋藏在這裏,想在以後回來取的,但是由於某種原因,這些物品並沒有被取走,於是一直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直到被萬姓農民發現。

  江蘇盱眙縣穆店南窯莊的這批文物共計38件,分別為:銅壺1件、金獸1件、郢爰11件、金餅10件、馬蹄金15件。這些器物除銅壺外,其餘全是金器,又以金幣居多,總量達20多公斤。這次的發現被譽為“我國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件放置在銅壺口上的金獸。

  金獸之謎

  江蘇盱眙縣穆店南窯莊出土的這隻金獸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含金量達99%,重達9公斤多,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獸為澆鑄成形,空腹、厚壁,呈蜷伏狀,頭枕伏於前腿之上,耳貼腦門兩側,頭大、尾長、身短而粗壯。金獸的頭頂有一環紐,頸部戴三輪項圈,通體錘飾圓形斑紋,十分精美。底座空凹,內壁刻有小篆“黃六”二字,為秦漢文字。從曆史記載來看,這裏的“黃”即黃金質地,“六”為序號。也就是說,此類金獸至少有六件之多,這件為第六件。這件金獸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它是由鑄造工藝和錘擊工藝相結合製作而成的,而其他金器大都是錘擊而成,這反映了當時金器的加工水平。

  這件金獸憨態可掬,但它究竟是什麽動物呢?關於這個問題至今沒有一致的看法。但此獸特征為頭大、身短而粗壯、長尾,應為虎、豹中的一種。另從其全身大小相當的圓形斑紋來看,更接近於“豹”的形象。

  另一個未解之謎是這件金獸的用途,如此精美貴重的物品是做什麽用的呢?這個問題從金獸出土後就開始進行研究,因獸背上有一環形紐,所以有人認為它是權器,也即衡器,俗稱“秤砣”。但就目前考古發現而言,最早的權器實物為戰國時期的楚國銅製砝碼,由大小一套組成,都為圓環形;不過最早的權器應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就出現了,已經發現的有銅權、鐵權、石權,皆為扁圓形體,上端有紐,可係繩,權的一側往往鐫刻秦王室詔書銘文,至今未見以獸為造型的權器實物出土。至於金獸背上的紐,是為提攜方便之用,與權上的紐並無聯係。

  另據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考證,這件金豹的用途應為“鎮”。一是用來壓席子角的。古人習慣席地而坐,地上往往鋪有席子,為了避免起身落座時折卷席角,遂於四角置鎮。漢鄒陽《酒賦》中就曾寫道:“安廣坐,列睢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這種“鎮器”通常以四個為一套,在考古中屢次被發現。另一種用途是博具的壓邪之器。《說文》中說:“鎮,博壓也。”博具一般體積不大,高僅3.5-7.5厘米。大多數以銅製(或鎏金)成動物形,常見的有虎、豹、辟邪、羊、鹿等所謂“神獸”的吉祥物,其中尤以虎、豹最為常見。為了保持器體的半球形狀,這些動物常采取盤踞姿勢。宋玉《楚辭·招魂》中有“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的句子,說虎、豹是守衛九關的神獸。這件金豹也應作鎮魔壓邪之用,主人在生前將它放在房裏或府庫中為鎮房、鎮庫獸,死後帶入墳墓裏為鎮墓獸。而且,《史記》中有記載,漢時多黃金,皇帝賞賜臣下動輒幾千斤。漢高祖就曾交給謀士陳平黃金四萬斤用來離間楚軍。漢高祖的妻子呂後死時,也曾留遺詔賜諸侯王黃金各千斤。文帝即位之時,賜功臣周勃黃金五千斤,陳平、灌嬰各兩千斤。如此看來,西漢時期的王公大臣用黃金來鑄造如此大型的金豹是完全可能的。

  江蘇南窯莊出土的金獸無論從體積、重量還是工藝水平上,都是我國古代黃金鑄品中獨一無二的重器,它獨特的造型、精湛的製作工藝對我國古代金器的應用和加工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此杯通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采用極為罕見的纏絲瑪瑙製成,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光鮮潤澤;器形彎曲富於變化,形似號角;杯的前端碾琢成牛首形狀;獸角為螺狀,雙角彎曲伸向杯口兩側;獸耳高高豎起,微微內收;獸嘴鑲金,為點睛之筆,既突出了器物整體造型的完美,又使整個瑪瑙杯的造型靜中有動,極富藝術感染力。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唯一的唐代俏色玉雕,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其所選用的瑪瑙的材質、造型等,還帶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痕跡。由此推測,該瑪瑙杯很可能是由西域使者帶到中國來的,或者出自居住在長安的中亞或西亞的工匠之手,當然也不排除是唐代工匠學習外來工藝的傑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