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李大釗的平民主義思想

  《平民主義》是李大釗於1923年1月列入商務印書館《百科小叢書》第15種出版的一部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重要著作。分為(一)“平民主義”的潮流;(二)“平民主義”字義的解釋;(三)“平民主義”與強力;(四)“平民主義”與“多數政治”;(五)“平民主義”與解放及聯治;(六)“平民主義”與國際運動;(七)“平民主義”的開端;(八)總結。

  在此之前,李大釗於1921年12月15—17日在北京中國大學演講了《由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這篇講稿發表在12月15、16、17日北京的《晨報副刊》上。這次講演的內容為:由德謨克拉西(Democracy)到伊爾格圖克拉西(Ergatocracy);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區別。

  李大釗於1922年7月1日,在《新青年》第9卷第6號上發表了《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一文,專門對德謨克拉西(Democracy)和伊爾格圖克拉西(Ergatocracy)、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詞語在精神上的統一淵源,及在應用上作出了分析。《由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都為寫作《平民主義》一書作了準備。

  “平民主義”是“Democracy”的譯語,也譯為:民本主義、民主主義、民治主義、唯民主義,或者采取音譯為“德謨克拉西”,這在五四時期很流行。“Democracy”這個詞語,是古希臘的政治家伯裏克利(公元前495—429年)作為新的理想而提出的一個名詞,到了亞裏士多德時代被廣泛應用,他把政體劃分為君主政治(變體為暴君政治)、貴族政治(變體為寡頭政治)、民主政治(變體為暴民政治),亞裏士多德的民主政治不是用“Democracy”而是用“Polity”,表明他隻承認暴民政治,而不承認民主政治的可能存在。李大釗說:“‘政治’的意義,今昔相差甚遠,古時用這個字,含有強製或迫人為所不願為的意思,如今則沒有分人民為治者階級與服隸階級的意思了。”

  故為便於通俗了解起見,譯為“平民主義”。當時,平民主義是世界潮流,時代的精神,卻又往往被人誤解和曲解,李大釗通過平民主義這個詞語的曆史發展和演變過程,闡述了平民主義的真實含義和在中國如何實現平民主義的政治理想,篇幅雖然不長,卻對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一係列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把平民主義在中國的實現提升到了具有體係性的論說。

  平民主義是世界潮流

  李大釗說:“現代有一絕大的潮流遍於社會生活的種種方麵:政治、社會、產業、教育、美術、文學、風俗,乃至衣服、裝飾等等,沒有不著他的顏色的。這是什麽?就是那風靡世界的‘平民主義’。”“我們天天眼所見的,都是‘平民主義’戰勝的旗,耳所聞的,都是‘平民主義’奏凱的歌,順他的興起,逆他的滅亡。一切前進的精神,都自己想象著是向‘平民主義’移動著的。”

  李大釗指出:平民主義“是世界潮流”、“是時代的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我們天天眼所見的,都是‘平民主義’戰勝的旗,耳所聞的,都是‘平民主義’奏凱的歌,順他的興起,逆他的滅亡。”

  同上。

  世界潮流是民主,時代精神是民主,這是進步思想界共同的看法。李大釗說這回大戰“社會的結果,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勝”

  “是人道主義的勝利,是平和思想的勝利,是公理的勝利,是自由的勝利,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是Bolshevism的勝利,是赤旗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勝利。”

  從曆史發展趨勢來看,平民主義是社會政治前進的動力,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平民主義的世界。

  李大釗認為,平民主義有極其廣泛的內含,具有政治意義,更具有人類生活規範的意義,是人們理智的追求、意誌的動力,更是感情的需要。平民主義是一種政治製度,也是一種人生哲學。“現在的平民主義,是一個氣質,是一個精神的風習,是一個生活的大觀;不僅是一個具體的政治製度,實在是一個抽象的人生哲學;不僅是一個純粹理解的產物,並且是深染了些感情、衝動、念望的色澤。我們如想限其飛翔的羽翮於一個狹隘的唯知論者公式的樊籠以內,我們不能得一正當的‘平民主義’的概念。那有詩的心趣的平民主義者,想衝著太陽飛,想與謝勒和惠特曼摶扶搖而上騰九霄。”

  平民主義不能限製在狹隘的唯知論者公式的樊籠以內,而是深染感情、衝動、念望的色澤的一種思想境界、感情境界,李大釗對平民主義這樣闡述是很獨特的,他認定平民主義是一種時代的信仰,“一切前進的精神,都自己想象著是向‘平民主義’移動著的。”

  平民主義的切入點不是對人的統治,而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因此如欲實現平民主義,不必研究怎樣可以得著權力,而是應當研究怎樣可以學會管理事務的技術。

  “自由政治”是平民主義真精神

  關於“多數政治”與“平民主義”的關係。李大釗說,平民主義真精神是“自由政治”。“這種政治的真精神,不外使政治體中的各個分子,均得覓有機會以自納他的殊能特操於公共生活中;在國家法令下,自由以守其規範,自進以盡其職分;以平均發展的機會,趨赴公共福利的目的;官吏與公民,全為治理國家事務的人;人人都是治者,人人都非屬隸,其間沒有嚴若鴻溝的階級。這裏所謂治者,即是治理事務的意思,不含有治人的意味。國家與人民間,但有意思的關係,沒有強力的關係,但有公約的遵守,沒有強迫的壓服;政府不過是公民賴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事務的工具罷了。”

  平民主義使所有公民“均得覓有機會以自納他的殊能特操於公共生活”,而“政府不過是公民賴以實現自己的政治事務的工具”,這就是平民主義的真精神。“我嚐說過,‘多數政治’不一定是圓滿的‘平民主義’的政治,而‘自由政治’(Freegovernment)乃是真能與‘平民主義’的精神一致的。‘自由政治’的神髓,不在以多數強製少數,而在使一問題發生時,人人得以自由公平的態度,為充分的討論,詳確的商榷,求一個共同的認可。商量討論到了詳盡的程度,乃依多數表決的方法,以驗其結果。在商議討論中,多數宜有容納少數方麵意見的精神;在依法表決後,少數宜有服從全體決議的道義。‘自由政治’的真諦,不是仗著多數的強力,乃是靠著共同的認可。取決多數不過是表示公同認可的一種方法罷了。”

  解放運動是平民主義化運動

  李大釗認為,現代政治或社會裏所起的運動無不是解放運動,這解放運動正是平民主義化的運動。“有了解放運動,舊組織遂不能不破壞,新組織遂不能不創造。”這創造的過程即是解放的運動,把它誤認為是分裂的現象是片麵的;新組織產生的新聯合,產生的聯邦主義,被看成是分裂的種子也是片麵的。當時的中國處在國體剛剛由君主變為民主,對平民主義稍稍安心;而擔心聯省自治將會觸發國內戰爭,對聯邦主義盡量回避。李大釗以國內外的實例論證了社會根本改造的時候,“一方麵像是分裂,一方麵方在改造一種新的組織。這種新組織,就是一個新聯合。”“地方的、國家的、民族的、社會的單位,都和個人一樣,有他們的個性,聯邦主義能夠保持他們的個性自由,不受他方的侵犯。各個地方的、國家的、民族的、社會的單位間,又和各個人間一樣,有他們的共性,聯邦主義又能夠完成他們的共性,結成平等的組織,確合職分的原則,達成他們互助的目的。”所以“聯邦主義不但不是分裂的種子,而且是最適合於複合、擴大、殊異、駁雜生活關係的新組織”。

  李大釗斷言:“現在的世界,是聯邦化的世界,亦是‘平民主義’化的世界,將來的世界組織,亦必為聯邦的組織,‘平民主義’的組織。聯邦主義不過是‘平民主義’的另一種形式罷了。”

  國際主義的運動有兩類,一類是中產階級的國際主義運動,帝國主義之下,是沒有平民主義存在的餘地的,帝國主義之間的衝突軋轢永遠不會停止。“帝國主義之下,斷沒有‘平民主義’存在的餘地。不是‘平民主義’的聯合,決不是正真的聯合。”

  一類是勞動階級的國際主義運動,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先後都已經停止存在了。李大釗預言1919年成立的“第三國際”,正在蓬蓬勃勃勢力日大,國際團結日益鞏固和完善。“帝國主義的精神,常體現為‘大某某主義’”,因此,“反乎大某某主義的,就是‘平民主義’。故大某某主義的失敗,就是‘平民主義’的勝利。”

  婦女解放是平民主義實現尺度

  李大釗認為婦女解放是衡量平民主義實現程度的重要尺度。李大釗說:“‘人民’裏,當然包有婦女在內。那麽人民在憲法上應享的權利,婦女當然和男子一樣享有”。“在婦女沒有解放的國家,絕沒有真正的‘平民主義’。現代歐美號稱自由的國家,依然沒有達到真正的‘平民主義’的地步,因為他們一切的運動、立法、言論、思想,都還是以男子為本位,那一半的婦女的利害關係,他們都漠不關心。即使有人對於婦女的利害關係稍加注意,那人代為謀的事,究竟不是真能切中婦女們本身利害的,決不像婦女自己為謀的懇切。”

  “在一個社會裏,如果隻有男子活動的機會,把那一半的婦女關閉起來,不許伊們在社會上活動,幾乎排出於社會的生活以外,那個社會,一定是個專製、剛愎、橫暴、冷酷、幹燥的社會,斷沒有‘平民主義’的精神。”“若想真正的‘平民主義’在中國能夠實現,必須先作婦女解放的運動,使婦女的平和、美、愛的精神,在一切生活裏有可以感化男子專暴的機會,積久成習,必能變化於無形,必能變專製的社會為平民的社會。”

  李大釗列舉了世界各國的女權運動曆史和現狀:美國、挪威、芬蘭、丹麥、瑞典、英國、澳洲、俄羅斯、德意誌、奧地利、瑞士、法國等國家婦女先後獲得選舉權和參政的權利。這種運動正是向“平民主義”進展的運動。

  工人政治是真實的平民政治

  李大釗說:“純正的‘平民主義’,就是把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一切特權階級,完全打破,使人民全體,都是為社會國家作有益的工作的人,不須用政治機關以統治人身,政治機關隻是為全體人民,屬於全體人民,而由全體人民執行的事務管理的工具。”

  工人政治是“真實的平民政治、純正的平民政治”。“隻有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才是純化的平民政治,真實的平民政治,純正的平民政治”。“從實質上說,這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雖亦是平民政治的一種,但共產主義者的政治學者,因為此語在資本主義時代已為中產階級用爛了,乃別立一新名詞以代平民政治而開一新紀元。這新名詞就是‘工人政治’”。

  這是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才能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

  這種理想政治境界,是指國家政權這種特殊的鎮壓力量不再需要,對社會關係各個領域的幹預停止了,對人的統治已經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代替,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將會消失,人民大眾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

  李大釗的平民主義政治,是就平民主義政治的根本精神立論,並不在於評價世界上現行的民主政治。因此李大釗論說的平民主義政治是理想的、完善的政治。

  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是什麽關係呢?

  “社會主義與德謨克拉西有同一的源流”,“伊爾格圖克拉西亦是德謨克拉西的一種”

  ……“德謨克拉西與社會主義,在精神上亦複相同。真正的德謨克拉西,其目的在廢除統治與屈服的關係,在打破擅用他人一如器物的製度。而社會主義的目的,亦是這樣。無論富者統治貧者,貧者統治富者;男子統治女子,女子統治男子;強者統治弱者,弱者統治強者;老者統治幼者;幼者統治老者。凡此種種擅用與治服的體製,均為社會主義的精神所不許。不過德謨克拉西演進的程級甚多,而社會主義在目前,則特別置重於反抗經濟上的擅用罷了。這樣看來,德謨克拉西、伊爾格圖克拉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精神上有同一的淵源”。

  “‘工人政治’,亦是本於‘平民主義’的精神而體現出來的。故有人說這‘工人政治’,才是純化的‘平民主義’、純正的‘平民主義’、真實的‘平民主義’。而列寧氏於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在莫斯科‘第三國際’大會裏演說,亦曾極力辨明中產階級的‘平民主義’與無產階級的‘平民主義’的區別。後來又在‘國家與革命’並別的著作裏,屢屢讚美這無產階級的‘平民主義’。可見‘工人政治’,在本質上亦是‘平民主義’的一種。”

  經過無產階級專政達到“純正的平民政治”。李大釗說,自勞農俄國成立後,政治學者乃為這種新式的政治立了一個新名詞,這新名詞就是“工人政治”,意思就是“工人的統治”,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他接著說:“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時期,這種政治,的確含有統治的意味,而且很嚴,大權集於中央政府,實行統治別的階級,這就是以一階級的權力,替代他一階級的權力,以勞工階級的統治,替代中產階級的少數政治。這是在革命期間必經的階級。隨著無產階級專政的經過,那Ergatocracy一語中的要素(cracy)的意義,將生一廣大的變動。原來社會主義的目的,即在破除統治與服屬的關係。故當中產階級平民政治的特色私有的規製完全廢除至全失其複活的可能,社會主義的精神在實行社會主義製度之下普及於一般的時候,真正的‘工人政治’,便自然的實現。那時事物的管理,代替了人身的統治,因為除去老幼廢疾者外,人人都是做事的工人。這種政治,就是為工人屬於工人,而由工人執行的事務管理。這裏所謂工人,當然沒有男女的差別。隨著階級的消滅,統治與服屬的關係亦全然歸於消滅。”

  同上。

  “現在的平民政治,正在由中產階級的平民政治向無產階級的平民政治發展的途中”。

  如何創造社會主義國家機器

  這裏,李大釗所說的“工人政治”,包括無產階級專政和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所達到的“真正的工人政治”,即“純正的平民主義”。這種政治,“才是真正的工人政治”,“純正的‘平民主義’”。就是提出了如何創造社會主義的國家機器的根本性問題。

  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闡述,與現在的有些論說存在不同之處,一些研究者認為是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盡正確或表述不清所致,例如,李大釗對社會主義是一種什麽製度,要我們從心理的三方麵,即(一)知的方麵,(二)情的方麵,(三)意的方麵,去覓出社會主義的根蒂。

  李大釗在1921年12月演講《由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時講了一大段話:“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都尚在孕育時期,故在今日尚不能明了的指出他是一種什麽製度。但在吾人心理的三方麵,可以覓出他的根蒂:(一)知的方麵,社會主義是對於現存秩序的批評主義。(二)情的方麵,社會主義是一種我們能以較良的新秩序代替現存的秩序的情感。這新秩序,便是以對於資本製度的知的批評主義的結果自顯於意象中者。(三)意的方麵,社會主義是在客觀的事實界創造吾人在知的和情的意象中所已經認識的東西的努力。就是以工人的行政代替所有權統治的最後形體的資本主義的秩序的努力。”

  李大釗要我們深入思考社會主義應該建立起怎樣的區別於現存社會秩序的新秩序;這種新秩序應該是符合人類情感要求並且能夠抵製資本主義製度社會秩序的;這種新秩序又是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性,以創新精神建立起工人的行政以完全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秩序。到底應該建立起怎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機器?直到現在,還很少見到對李大釗這一獨特見解的深刻論述。而研究文章中提出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夠準確或表述不夠完善的一些見解,有的卻是研究者自己思想受了某些拘束而強加給了李大釗。

  平民主義和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是在19世紀俄國興起的一種社會思潮,其基本理論在於把平民大眾作為政治運動和政治製度合法性的最終依據,把平民大眾的價值和理想作為社會改革的決定性力量,對平民大眾實施有效的控製和操縱。因為現在有時把“民粹主義(Populism)”也譯為“平民主義”。所以,也有研究者認為李大釗的平民主義思想與民粹主義思想有關。

  美國學者莫裏斯·邁斯納就曾說李大釗1919年2月的《青年與農村》一文,是“對俄國早期民粹主義精神最準確的表達”,“正是帶著這些民粹主義觀點開始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生涯,民粹主義也成為他的革命理論基礎”,“嚴重地影響到李大釗對馬克思理論的解釋”。

  李澤厚指出:李大釗在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拿出當年俄羅斯青年在俄羅斯農村宣傳運動的精神,來作些開發農村的事”。這樣提出學習俄國民粹派到“農村去”,具有著“民粹主義色彩”。

  但是,莫裏斯·邁斯納也承認:李大釗“不傾心於中國的過去,而是寄希望於社會主義,寄希望於工業化的未來。他也並不像許多民粹派那樣,迷戀小規模的村社工業”。“李大釗並沒有像俄國民粹派那樣,對西方的工業化持厭惡態度”。

  李大釗號召青年到農村去向農民宣傳“現代的新文明”,使“農民則必須接受社會主義理想教育”,這本來是與民粹主義思想毫不相關的事情,李大釗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重視農民問題,並沒有忽視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需要無產階級充當領導,建立工農聯盟。“勞工主義既然占了勝利,今後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勞工階級要聯合他們全世界的同胞,作一個合理的生產者的結合,去打破國界,打倒全世界資本的階級。”所以,僅僅憑著李大釗說了一句“到農村去,拿出當年俄羅斯青年在俄羅斯農村宣傳運動的精神,來作些開發農村的事,”號召青年到農村去,就聯想到了民粹主義思想影響,論據是不能成立的。有的研究者細心地查找了有關資料,認為李大釗通過對城市與農村作出對比:“都市上有許多罪惡,鄉村裏有許多幸福;都市的生活黑暗一方麵多,鄉村的生活光明一方麵多;都市上的生活幾乎是鬼的生活,鄉村的活動全是人的活動;都市的空氣汙濁,鄉村的空氣清潔”;從而得出結論:“要想把現代的新文明,從根底輸入到社會裏麵,非把知識階級和勞工打成一片不可。”這實在應該是後來提倡的“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思想的最初表述。

  §§下篇 李大釗思想發展過程(1924—1927)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