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李大釗的少年中國思想

  少年中國學會發起於1918年6月30日,成立於1919年7月1日,會員主要包括:向往俄國十月革命的一些人;因反對日本侵占山東而歸國的一部分留日學生;從事愛國運動的國內各學校學生。最後發展到108人,會員分布在北京、成都、南京以及法國巴黎。1925年自然解體,它反映了五四時期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期望,對中國的政治與學術思想產生了較大影響。李大釗曾經是少年中國學會發起人之一,少年中國思想對他從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有密切關係,少年中國思想應列入李大釗思想研究範疇。

  少年中國學會的發起與發展

  少年中國學會最初由王光祈、曾琦、陳愚生、張夢九、周太玄、雷眉生六人發起,他們是四川省同鄉、同學結合在一起。這個結合過程是: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同日本政府簽訂《中國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留日學生曾琦是為抗議此事發起罷學歸國運動的領導者,他在東京組織學會的打算,得到了張夢九、雷眉生的讚同;在國內的王光祈、周太玄、陳愚生則與之精神上相結合。這樣,曾琦回國後,就在上海設立了留日學生救國團總部,打算在北京成立救國團分部,遊說梁啟超、湯濟武、蔣百裏等出麵辦一所大學,用以收容歸國的留學生,此事未能成功。6月25日,曾琦見王光祈,王光祈建議當前應集結有誌趣的青年,增進學識,從事各種研究,經過曆練,成為各項專門人才,才能解決救國和建國的實際問題。6月30日,王光祈、曾琦、陳愚生、雷眉生、周太玄聚會北京南橫街嶽雲別墅張文達祠,商議發起少年中國學會。7月21日,陳愚生提出並得到大家讚同,邀約李大釗參與發起,李大釗遂參與了少年中國學會的發起工作,而不是少年中國學會最初的、主要的發起人。

  李大釗長王光祈、曾琦3歲,他們的生活經曆都很坎坷。王光祈是遺腹子,家境貧困,受趙爾巽資助得受新式教育。李大釗、陳愚生、曾琦、張夢九、雷眉生同為留日學生,陳愚生更與李大釗為故友,1917年秋,陳愚生回國後,介紹王光祈、周太玄與李大釗相晤,交談甚為投契。周太玄回憶:“他們共同之處是:思想傾向於新的一麵,要成立一個團體來尋找方向,實現理想,要堅決與舊的一切劃清界線,決不與任何舊的勢力妥協。要想在青年的朝氣上麵加上奮鬥刻苦的精神,以一完全嶄新的姿態和做法,去創造一個少年中國。”

  1918年春,陳愚生移居回回營二號,這年秋天,李大釗將家眷接到北京,恰巧住在陳愚生的隔壁回回營三號,李大釗同陳愚生往來密切。這樣,少年中國學會的聚會就常在陳愚生家裏。1918年7月27日,曾琦離開北京去上海前在中央公園聚會,商定少年中國學會宗旨為“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實學術,發展社會事業,轉移末世風俗”。並對會員提出具體的要求,規定了“奮鬥、實踐、堅忍、儉樸”八個字的信條。

  本會之宗旨:(一)振作少年精神本會既為青年活動團體,故出版書報,多係鼓吹青年之作。蓋青年者,吾人所視為創造少年中國之唯一良友也。(二)研究真實學術同人等主張凡事皆本於學術,見諸事實。故會中有科會、學術談話會等組織,皆所以達學術研究之目的者也。(三)發展社會事業本會同人大半皆從事教育實業;亦即同人等所視為建造“少年中國”之唯一良好手段也。(四)轉移末世風氣本會信條,在積極方麵,則有奮鬥、實踐、堅忍、儉樸之規定;在消極方麵,則有第十四條概括之禁約,實欲由少數青年身體力行,以造成一種善良之風氣。

  李璜曾經這樣描述過他對李大釗的印象:“守常生得儀表不錯,身長麵白,留有兩撇胡子,河北話說的幹淨而響亮,對人接物,皆有一定分寸,並不使人討厭。我初在愚生家於九月中晤見他時,揣其年歲必要大我十歲以上,三十三四歲的樣子,慕韓於民七由日本歸國(指曾琦1918年由日本回國——編者注)的雜感詩中,有‘詩伯數青蓮’一句,下注李大釗;但我未能讀到他的詩作,不過字卻寫的不錯,八行很漂亮,一筆行書,頗有閣帖味道,用鬆煙墨寫在宣紙信箋上,甚為奪目。”

  李璜:《五四運動與少年中國學會》,台灣《傳記文學》雜誌總第95號,1970年。

  為什麽定名為少年中國學會呢?一是梁啟超1900年所作《少年中國說》,當時膾炙人口;二是受“少年意大利”的啟發。李大釗的《青春》一文的青春中華思想,更可以說是為之提供了哲學基礎。當然,李大釗也說過,青年與老人的分別不在年齡而在精神。少年中國學會的宗旨在學會正式成立時,經李大釗建議改為“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北大校長蔡元培當時曾評價說:“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行動,都質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誇張的態度。”

  少年中國學會會員主要是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希望改造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教育和實業改革社會,是反對暴力和革命的。在發展過程中,上海會員擔心過分政治化可能給學會帶來麻煩,呼籲“暫多研究‘學理’,少敘述‘主義’”,北京會員則在日益政治化中表現出對政治上的“登台一試”和從事“社會革命”的寬容,而巴黎會員的明確的“主義”傾向也在對學理與“主義”關係的解釋中表露無遺。

  介紹毛澤東、張聞天等入會

  《少年中國》1卷8期“會員消息”中,內謂“本會於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共加入會員三人”,即有張聞天、毛澤東、芮學增。根據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入會規約,一人入會要由5個會員介紹。毛澤東入會的介紹人有康白情、李大釗、王光祈等人的可能性大一些。此時,毛澤東任北大圖書館助理員,李大釗為圖書館主任,康白情是北大的學生領袖、有名的詩人,並且與毛澤東相識。按年齡推算毛澤東入會應是1919年12月第二次到京的最初幾天。可是,《少年中國》4卷3號有:“收毛澤東第三年會費二元”的記載(1923年5月出版),若據此推算,毛澤東入會時間可能會晚一些。毛澤東、趙世炎、張聞天、惲代英等人加入學會,都是由這幾個老會員同時介紹的。少年中國學會,曾對青年毛澤東產生過很大影響。

  據李璜回憶,有一次毛澤東寫了一篇主張暗殺軍閥的短文,投給陳愚生主持的一個刊物,此稿刊出後引來了大麻煩,北京軍警逮捕了編輯,還要捉拿陳愚生和毛澤東。陳愚生、毛澤東避往天津租界,後來是李大釗向當局解釋,兩人才回到北京。後來受到上海會員責難,認為“學會對於政治及社會,純取學術研究,尚未有主張。若因個人之文字而危及全體之進行,則不若暫時停止與學會存亡有關之言論”。

  毛澤東第二次到北京時,曾饒有興趣地參觀王光祈試辦的女子工讀互助團,並寫信向長沙的新民學會作介紹:“覺得很有趣味!但將來成績如何?還要看他們的能力和道德力如何,也許終究失敗(男子組大概可說已經失敗了)。”1920年4月1日,王光祈和部分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員從上海乘法國輪船遠赴歐洲。毛澤東曾在岸上向他們揮手告別。

  張聞天在五四運動後不久,由王光祈、李大釗等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此後,他就離開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來到上海,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刊物《少年世界》的編輯工作,並開始在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發表論文、詩歌、散文和譯著,堅定地走上馬克思主義者之路。

  1921年4月8日,少年中國學會北京部分會員在李大釗寓所舉行談話會。李大釗“出語誠懇忠實,與人和藹,會上既談了會務問題,又談了青年的婚姻和自殺問題,談話至十一點半盡興而散”。

  《少年中國》,第2卷第11期。

  1921年5月20日,少年中國學會北京部分會員在李大釗寓所舉行臨時會議,出席者李大釗、黃日葵、高尚德、劉仁靜等八人。

  《少年中國》,第3卷第9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