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半耕半讀的生活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轉眼魏征已過弱冠,這時傳來了讓魏征和他父親都心動的消息,離內黃不過百裏之遙的洹水(今河北魏縣西南)杜氏正玄、正藏、正倫三兄弟同時舉秀才。在隋代,科舉選人,全國才十來名,杜氏一門便出了三人,天下儒士何等心儀。魏征想,他人行,難道我就不行?是不是也該去試一試。然而,父親的病一直不見好轉,而且還在日漸加重。“父母在,不遠遊”,更何況老父沉屙在身,自己怎能棄之不顧而宦遊他鄉!他決心留在家裏,照料父親,服侍湯藥,有暇則博涉經史,以待來日。

  然而,運交華蓋,魏征真是禍不單行。嚴父痼疾漸入膏肓,慈母又因勞累、焦急,為風露所侵,感染時疫,竟至不起。父親患病前,他專心讀書,一切家務全不管,想管也不許管。父親臥病,裏外有慈母操勞,他除請安侍藥外,其餘也可不問,想問也不讓問。而如今,他不僅得四處奔走,延醫訪藥,還得操持家務,油、鹽、柴、米、醬、醋,樣樣得親自料理。家庭經濟也是問題,收入日漸減少,開支與日俱增,告貸典當,拆東牆補西牆,也不時難免有斷炊之慮。這些日子,魏征曆盡了世態炎涼,飽嚐了人間辛酸,熟諳了眾生百態,這對體察民情、了解社會,為日後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國施政雖大有裨益,但在當時他可是焦頭爛額了。

  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仁壽間,父母親帶著對兒子的無限希望相繼離開人世。魏征無力將雙親靈柩運回祖籍館陶,隻得滿懷悲痛,讓二老暫在內黃安息,等待日後自己有了出頭之日時,再請先考妣魂歸故裏。

  現在,魏征又麵臨新的人生選擇,往後的路該怎麽走呢?按正常途徑,他可向州縣懷牒自薦,像杜氏兄弟一樣,通過考試求取功名,那就得為當今皇朝盡忠效力。然而,對此他一直心有疑慮,父親在世時已多次與他探討過這個問題,不久前朝廷發生的變故更強化了他原先的認識。

  開皇二十年(600年),太子楊勇突然被廢,取而代之的是晉王楊廣,這顯然是不祥之兆。楊勇作為長子,按照封建時代以長不以賢,以嫡不以庶的原則,當太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更何況楊勇很有政治頭腦,頗具治國才能。開皇初年,由於戰亂,山東一帶流民眾多,不便管理,楊堅派員巡察,打算將他們強製遣送至邊境不毛之地,楊勇當即上書指出:懷戀故土,是人之常情,其所以流亡,是迫於不得已。現戰爭雖已結束,但破壞了的經濟尚未恢複,若用幾年時間好好安撫,流亡在外的百姓自然會回到本鄉。他建議用懷柔替代武力,無疑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被采納後,果然山東迅速安寧。楊勇又經常對時政提出意見,都很有見地。他作為太子撫軍監國20年,對隋朝的創建是有功的。楊勇的問題出在個性太直,不懂“矯飾”,用今天的話說,叫做不會偽裝,不玩兩麵派,不懂得怎樣討父母的歡心。至於生活作風不夠檢點,對於皇室貴公子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麽,但因此遭小人陷害而被廢黜,全國臣民都清楚,這無疑是冤屈。從曆史上看,無辜廢太子,起覬覦之心,沒有不出亂子的。魏征以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精於形勢分析的能力,深知事態嚴重,預感到這隋室的氣數也難以長久,他不能將自己的命運拴在楊氏的奔車朽索上。

  仁壽四年(604年),皇上暴崩,雖宮禁之事隱秘,朝廷內外還是議論紛紛,均傳言太子楊廣趁父皇患病之時,強暴其父寵妃,事情敗露,遂謀害聖上至死,於是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楊廣一登基,就將大哥前太子楊勇處死,並斬草除根,先後將楊勇的10個兒子全部殺害。與此同時,楊廣又向他的幼弟漢王楊諒下手。楊廣同胞兄弟一共5人,大哥楊勇已被他除掉,三弟秦王楊俊在4年前病死,四弟越王楊秀兩年前遭楊廣暗算被廢為庶人,正處幽閉中,剩下就是小弟漢王楊諒。楊諒時任並州總管,統山東52州,擁兵數十萬,有權便宜從事,不拘律令,這對楊廣無疑是巨大的威脅。所以,他一即位,就假楊堅名義以璽書征楊諒回京師,誰知楊堅先前曾與楊諒有約,凡璽書必著暗號,因此楊廣的偽璽書就被楊諒看穿。楊諒對楊廣當太子本來就不服氣,時下京城有變,傳言四起,明知有詐,遂起兵反抗,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但也引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戰爭。

  如果說以上血腥傾軋、陰謀暗害都僅限於皇室骨肉同胞之間的生死搏鬥,和普通平民百姓尚無多大直接關係的話,那麽以下發生的事則與廣大民眾的命運息息相關了。

  楊廣雖然登上了龍位,也除掉頗有威脅的楊勇、楊諒,但他住在長安總不放心,逆倫之舉畢竟太出格了。一個人在做了虧心事的地方,往往難以安生度日,特別是幹了喪盡天良之事,不管外表多麽從容,內心深處不能無愧。

  楊廣父母都是佛教忠實信徒,其父楊堅出生於馮翊(今陝西大荔縣)般若寺,由一女尼撫養長大,從小對佛教有深厚感情。佛教在北周時曾受嚴重打擊,楊堅代周後立即大力興複。家庭的信佛傳統使楊廣自幼深受影響。開皇十一年(591年)他第二次出任揚州總管,其時全國正掀起興佛高潮,楊廣不顧皇子尊嚴受了菩薩戒,表示皈依佛門,而佛門是講因果報應的,這就使他精神時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陰謀的得逞他極度興奮;害怕惡行惡報使他恐懼萬分。對大哥楊勇護軍監國20年,在京城的勢力和影響他也沒有信心一下子鏟除幹淨,他想換換環境,以免觸景生情,勾起那些令他難堪而不願回首的往事,於是決定遷都。仁壽冬,他當上皇帝才100多天,便匆匆離開長安,十一月初三到達洛陽,第二天即下令調遣民工幾十萬人掘長塹,自龍門(今山西河津縣)起,東接長平(今山西高平縣)、汲郡(今河南衛輝市),抵臨清關(今河南新鄉市東北),渡河至浚儀(今河南開封市西北)、襄城(今河南臨汝),西折至上洛(今陝西商縣),這一長達近兩千裏的“凹”字形壕塹像長城一樣可以阻止人馬通過,用以護衛洛陽。當年秦始皇修萬裏長城選址在邊境,雖也使成千上萬人葬身塞北,但總還有利於防止異族侵擾,而楊廣掘長塹則是在中原腹心地區,自然是對付自家人,怕他們起來反抗。這表明楊廣從上台之日起就將自己置身於與廣大民眾的對立之中,另外也反映了他內心的恐懼與不安。

  越恐懼越需要刺激,享樂就成了最佳的安魂劑。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楊廣下令掘長塹後的第17天,他又下令在洛陽營建東都。4個月後即大業元年(605年)三月十七日再下詔,每月征調夫役200萬人,在東都大修宮殿,征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全國的佳木芳草、珍禽奇獸輸送到洛陽充實園苑。另在洛陽西麵築西苑,周圍200裏,苑內有海,周長10多裏,海中造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建台觀殿閣,仿佛仙境;海北修龍鱗渠,迤邐流入海內,沿渠作十六院,門都正對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一名掌管。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剪彩絹成花葉,綴滿樹上,顏色壞了則即時更換新的,使四季如春。與此同時,又前後征發河南、淮北各郡百餘萬人開通濟渠、邗溝,使水運能從長安直達江都(今江蘇揚州),另沿渠置離官40餘所,江都宮尤其壯麗。

  楊廣在即位不到1年的時間裏,便同時調遣幾百萬民工服役,如果這些勞力分別來自全國各地,這樣的勞役即使深重,民眾也還能勉強忍受,可現在是這些勞役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淮南諸郡,就使得以上地區民眾無法承受。而且,掘長塹、營東都、修通濟渠、邗溝,工程期限都十分緊迫,幾個月內便得完工,官吏督役嚴峻急切,十之四五役丁悲慘死去,裝運屍體的車輛相望於路,絡繹不絕。這樣,楊廣在幾個月內,就置民眾於水火,而這還僅僅是開始,接踵而來的遊樂與耀武,更把全國百姓逼至絕境。

  大業元年(605年)秋,洛陽至江都的水路全部貫通,八月十五日,楊廣率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侍從警衛計20萬人,從洛陽乘龍舟去江都,大小船隻相接達200餘裏,兩岸騎兵護衛,一路浩浩蕩蕩,旌旗蔽野。所過州縣,五百裏內皆令獻食,有的一州竟獻至百車,全是水陸珍奇,後宮吃不了,臨行時挖坑埋掉,多少民脂民膏,就被如此糟蹋了。從這開始,楊廣每年外出遊幸,所到之處,窮奢極欲,暴殄天物,史無前例。楊廣四處遊玩,縱情聲色,使他肉體享受到無比的快樂,但靈魂照樣空虛,於是他又發動戰爭,炫示武力,妄圖用武功來求得精神上的滿足。

  大業四年(608年)元月,詔發河北民工百萬修永濟渠,自黃河北通涿郡(治薊縣,今北京西南),運送軍隊及軍需物資用以攻打高麗。男丁不足,乃以婦女充役。大業七年(611年),楊廣自江都乘龍舟抵達涿郡,下令征天下兵,無論遠近到涿郡集結,於是全國四麵八方到處是奔走的人流。又令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趕造戰船300艘,官吏督工嚴急,工匠日夜站立水中,不得稍許休息,腰部以下都腐爛生蛆,死亡十之三四。再令河南、淮南、江南造軍用車5萬輛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供載衣甲幕帳用,讓兵士拉車。與此同時,發河北、河南民夫運送軍需,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米至涿郡,舳艫相次達千餘裏,來往在路上運載武器裝備的經常達幾十萬人,晝夜不絕,累死的民夫一個挨一個陳屍路旁,臭穢熏天。山東郡縣百姓負擔尤其沉重,民夫運米,自備車牛,一去就回不來,役夫大半死亡,田土無人耕種,大多棄置荒蕪,加上饑饉,穀價飛漲,鬥米至數百錢。

  在這樣的亂世,魏征寧肯躬耕於壟畝,也不去做隋朝的官,政治上失意是必然的。所幸家中留有一份田產,隻需付出一定的勞動,便無凍餒之虞。尤為可喜的是,世代書香的家庭還保存了豐富的圖書典籍,更是完成學識的奠基不可缺少的。魏征同許多鄉間知識分子一樣,在耕耘之餘,勤奮攻讀。他喜愛讀書,又好求甚解,不僅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之說,研究曆朝興衰得失,而且能夠融會貫通,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後來他輔佐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時所闡發的極富特色的施政方針、理論思想和治國措施,有許多是在這一時期發端的;卓越的史才和文才,也是在這一時期孕育的。他於落魄中自強不息,發奮攻讀,把自己造就成為一個博通經史、才華出眾的碩學宏儒。

  魏征還廣泛涉獵醫藥、天文、地理以及農藝、園藝等經世致用之學,有關他深通醫道的傳聞很多,評書《隋唐演義》中,就有關於他為秦瓊、裴仁基等人治好疑難雜症的佳話。

  古語雲:“欲治其國,先齊其家。”魏征平時矚意學問,不大關心經營資產的事。然而,他既然熟知天文、地理、朝政、民情,齊家當然不在話下。相傳,魏征曾經替其叔父管家一年,所提的條件是:一切事情都由他做主,不許叔父中間插杠子,就是一年顆粒不收也不能幹涉。春天,魏征叫莊丁們左一遍、右一遍地耕地,幹多幹少不查問,就是不準播種。他把兩個如花似玉的堂妹叫出繡房,讓她倆挎著籃子到地裏掐苜蓿,晾幹了再背回來,而且每天隻準洗手,不準洗臉,衣衫髒了、破了也不準換洗。兩個堂妹雖然滿心不高興,也隻得依著辦。不久,隋煬帝派人到這一帶來挑選美女,充實行宮,老遠就見魏家姑娘蓬頭垢麵,衣衫襤褸,以為不是瘋就是傻,連照麵也沒打,就走開了。一場大禍就這樣避免了,兩個堂妹打心眼裏佩服魏征的見識。

  小滿節剛過,魏征就派長工們割麥、打麥,收成的麥子又秕又瘦,別人家的麥子還未開鐮,他家的麥子就入囤了。沒過兩天,一場罕見的冰雹襲來,把鄉親們地裏的麥子、夏苗,都砸光了,魏征便把晾幹的苜蓿分給鄉親們度荒。他把耕熟了的地全部種上了黍子,這種地裏種黍子,收成格外地好,別人家也在雹災毀了豆苗的地裏種上了黍子,但那叫“冷地”,長得不好。這一年,四鄉五縣都收了黍子,魏征家便開了個糧店專門收購黍子。不久,隋煬帝要下江都,要開挖新河道,下令花大價錢收購黍子,用以衝船,魏征家把黍子全部賣給官家,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這個故事雖然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然而卻從某些側麵反映了魏征不僅深諳朝政民情,總攬天下風雲,而且熟知天文、農藝等應用科學,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技術能手。

  由上述情況可見,魏征在落魄的前半生中,並沒有像某些不得誌的書呆子那樣窮愁潦倒,而是在失意中自立自強,以極其廣博豐富的學識,全方位地充實了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一個濟世良才。

  魏征長期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生活在民間,和鄉親們一起忍受著官府的盤剝敲詐和豪強的欺淩,經受天災人禍的苦難,因此,他深知基層人民的疾苦、要求和希望,在同甘共苦之中,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據說,魏征在家鄉趙魏村種地時,不擺書生架子,泥裏來,土裏去,經常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很像個莊稼漢的樣子。有一次,有位鄉親說:“你有這麽高的學問,不去求官,當這莊稼漢,誰也瞧不起呀!”魏征鄭重地回答:“依我看,莊稼漢應該受到尊重,人都得吃飯,莊稼漢的功勞最大啊!當今皇上昏庸無道,變著法兒地折騰老百姓,我覺得當個莊稼漢,比為官侍奉昏王強百倍哩!”

  後來,魏征當了唐朝的宰相,輔佐太宗實行清靜無為、與民生息的政策,實現了天下大治。有一天,唐太宗在金殿上把手一舉,勾起中間三個指頭,隻伸著大拇指和小手指,打了一個啞謎說:“朕大治天下,這兩個莊稼漢功勞可真不小啊!”魏征馬上悟出,這大拇指說的是他魏征,小手指說的是黎民百姓。於是,他隻伸出一個小手指說,“臣也是這一個莊稼漢。”唐太宗哈哈大笑說:“魏愛卿處處能猜透我的心意。”

  魏征做了宰相以後,依然保持著莊稼漢節儉、質樸和率直的品格,這就使他的官德和從政方略具備了鮮明的特色。此外,巨鹿下曲陽方言,也頗具特色,發音措辭都比較剛倔。比如,第三人稱中,沒有尊稱,不分長幼,一律互稱“你”。“您”字讀為“nei”泛指“你”或“你們”,而不用於尊稱,“幹什麽”,說“做(讀為zou)嘛”;“行不行”,說“沾不沾”,認為某種做法一定不行或不可以,則說“那不沾”。據說,魏征入相以後,唐太宗非常尊重他的意見,有時候想辦成某一件事,特別是涉及個人享樂之類的事,最害怕魏征說“那不沾”。魏征耿直倔強的性格,加之一口剛倔的鄉音方言,就更使他顯出幾分莊稼漢的色彩。

  半生落魄,使魏征有機會作為一個平民百姓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這使他深深體察到基層人民生計的艱難,飽受皇室、官府壓迫的痛苦,以及農民渴望英明君主和安定的生存環境等的要求。這一切,對他頗具特色的“民本”思想的確立,對他“行德政,重教化,無為而治,與民生息”的施政方針和治國良策的孕育,對他“行正戒邪、心底無私”的高尚官德的形成,無疑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